文/涂青云
(作者单位: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自从2009 年5 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以来,特别是学习贯彻2019 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福建省建设成为“第一家园”的重要指示,由中共德化县委决策,德化县人民政府主办“海峡两岸生物多样性与森林保护文化研讨会”的海峡两岸民间学术交流平台,它围绕海峡两岸生态“五缘”这一核心要义,凝聚了两岸众多科研院校、社团组织参与,持续不断地推动两岸广泛深入地开展交流与合作。
因应“海西意见”的出台,也为了顺应海峡两岸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共德化县委、县人民政府审时度势,在“海西意见”出台之后,随即联合两岸著名的科研机构、大学院校、民间社团,协商谋划,于2009 年7 月,在德化县举办“首届海峡两岸生物多样性与森林保护文化研讨会”。从此,寻找出海峡两岸之间的契合点和切入点,构建起一个以戴云山脉与台湾山脉生态“五缘”关系为核心要义,开创出一个生命科学、生态文明领域的民间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通过十余年的努力,成效显著,硕果累累,赢得了台海两岸广泛赞誉,积极推动了两岸的民间交流合作。
十余年来,研讨会始终围绕生态“五缘” (即地缘、物缘、道缘、学缘、人缘) 这一绿色血缘的核心要义,围绕“生物多样性”这一核心构架,广泛深入地开展一系列的研究、交流与合作。在首届研讨会期间,两岸的专家学者共同会商,确定了“一年一届一主题”的具体思路和切实举措,推动两岸之间的生命科学和生态文化的研究,从而推动生态文化、生态产业、生态文明不断发展。研讨会创办以来,先后确定了生物多样性与人居环境、低碳社会、美丽家园、林下经济、森林疗愈(康养)、乡村再生等前瞻性、引领性、发展性的研讨主题,赢得了两岸学者广泛的共鸣和踊跃参与。
研讨会自创建以来,便构建并持续运行“一年一届轮流举办”的常态化机制。在大陆方面,坚持以德化县人民政府为主导,以戴云山保护区为主角,每一届根据研讨主题,组织大陆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协会参会,先后有110 多个机构单位参与。台湾方面,主要以台湾大学、东海大学、屏东大学、台湾中华生态协会、水土保持协会、杉林溪度假园区、台北观鸟协会等为主要合作核心的团队,共计120 多个专业机构、民间组织加盟合作,参与面不断扩大。这一“两岸互动”的常态化机制,其意义不仅在于能让协作双方共同碰撞契合点、选择关注点、展示闪光点、研究需求点、用好互补点,还在于达到“心”的互动、“人”的互动、“行”的互动,从而推动两岸不断扩大合作层面、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共享合作成果。
通过“一年一届一主题”的工作思路,对海峡两岸的生命科学、生态文化、生态文明进行系统地深入地研究与交流。在实际操作中,两岸核心合作方都在当年的研讨会期间,会商下一届会议的具体主题,确定具体的目标思路,为下一届研讨会研究重点、交流方式、成果运用等做好充分准备和实质推动。实践充分证明,准备越充分,成效更显著。同时,还特别注重运用研讨会这一平台和效应,安排实业界代表、基层组织代表参会,在闭会期间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学习、参观考察,台湾参与研讨交流、前往大陆参观考察的专业团队、民间人士累计达到3 万多人次,人员遍布台湾众领域。与此同时,我们还利用研讨会这一平台,为两岸创造和提供合作机缘,为台胞台企创造许多投资创业机会。
每一届研讨会,在大陆举办时,从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包括两岸三地的主流媒体都高度关注,及时宣传报道。由于通过研讨会这一平台广泛结识生命科学领域和众多跨界朋友,不断地创造和推动两岸的人面相识、人心相交、人性相融的局面,并由此推动了一系列的合作及其成效。因此“研讨会”越来越赢得各层级的重视,越来越获得台海各届的普遍认同。因此,研讨会在2014 年被福建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对台交流保留项目”,被国台办确定为全国“对台重点交流项目”,2011 年起在大陆举办时均被纳入海峡论坛作为系列活动项目之一,2019 年12 月戴云山保护区获批福建省对台交流基地。总之,这一品牌,已经越来越闪亮。
戴云山脉、武夷山脉与台湾山脉在中国东南沿海天然组合成为“三山并行”的一组山脉,其意义不同凡响。位于这一组山脉中间的戴云山脉,它不仅仅是海峡东岸自然地理意义上的第一道山脉,它与台湾山脉具非常深厚的“地相连、物相近、道相承、学相同、人相亲”绿色血缘关系。经过深入系统地研究,戴云山脉与台湾山脉亲缘关系是最直接、关系最密切、相互作用最明显,戴云山脉是研究海峡两岸生物资源、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的一把金钥匙,是一个不可替代的研究高地。为了适应海峡两岸生态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在创建“对台交流基地”的同时,还建设戴云山生态博物馆、戴云山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海峡两岸青少年科普宣教基地、戴云山研学基地、全国生态科普宣教基地等等。
我们坚信,在海峡两岸的仁人志士的共同努力下,戴云山必将成为海峡两岸生命科学、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的研究、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地,它必将成为两岸的共同发展、融合发展的示范基地和示范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