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雪东 (辽宁理工学院)
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具备良好的条件,目前我国消费结构升级促使相关产业的增长,急需科技成果的转化。从现实看,制约创新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偏低。新时代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首先要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本质有正确的认识,然后才能顺利找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切口,从而为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支撑。锦州市在辽西地区经济发展中位居前列,科研院所和高校数量相对而言比较多,但是,在对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初步调查中,发现我市的科研成果转化情况不容乐观,高校科研成果在本市内的转化比例较低。我市科技成果转化情况不理想与市内科技中介组织的建设以及科技中介人才队伍的建设具有内在的关联,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目前我市科技中介体系的发展出现了很多问题。第一,科技中介的催化剂作用和孵化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第二,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第三,科技中介人才队伍建设缓慢,尤其是缺乏专业化、高端化的科技中介人才。调查统计发现,从事科技中介活动的高层次人才占全市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比例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各相关主体对科技中介的重视程度不足,没能从根本上正确的认识科技中介的性质、地位、经营理念以及其存在的重要性,同时对我市目前已有的科技中介机构缺乏正确的引导、鼓励和相关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更没有建立有效的运作模式以及有效的科技中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机制,导致我市的科技中介整体水平低下,孵化器作用发挥不畅等。本文主要针对我市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科技成果:我国2015年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指出:“本法所称科技成果,是指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职务科技成果,是指执行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等单位的工作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上述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转化:我国2015 年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明确指出:“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发展新产业等活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目的就是要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但是其前提是提高某一行业的生产力水平,促使其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创造出客观的经济效益,从而能带动或形成另一行业的发展,然而这些变化都需要后续的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等环节支撑。
科技中介组织:我国国家科技部认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指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以支撑和促进创新活动的机构”。本文认为科技中介组织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四点:第一,科技中介组织的主要功能是中介服务;第二,科技中介组织对我国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第三,科技中介组织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作用;第四,科技中介组织的发展应是多样性的。
新时代,大数据产业正强势崛起,2019华为·锦州云产业合作高峰论坛在我市成功举办,此次论坛上形成的新思路、新思维、新理念以及建设性意见,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帮助和借鉴,为我市区域产业振兴发展注入了新鲜的动力。近年来,我市不断探索借力科研院所来发展区域经济,多举措共同推动品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我市企业的制造水平提档升级。目前,我市有1个国家地方的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8个省级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省级的重点实验室、11个省级的产业专业技术创新平台,为了鼓励我市的企业创新发展,2019年我市新组建15个市级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市级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挂牌成立了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辽宁促进中心锦州分中心,进而整合我市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机构的创新资源,构建了专业化、社会化和网络化的创新驱动发展助力体系。随着我市近年来不断的布局新材料、大数据、生物制药、光伏、汽车及零部件等战略新兴产业,逐步搭建起了比较完善的产业架构。但是,目前我市由于诸多原因,仍有许多科技成果没有实现转化和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从我市的科技成果转化情况来看,近几年,科技投入逐年增加,科技成果数量也呈逐年攀升的趋势,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却不理想。通过我市各高校每学年科研成果统计可知,各高校专利授权数量、著作、发表科技论文包括国外发表论文的数量总体来说都在逐年增加,这表明我市高校的科学研究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率不高,关键在于转化条件的不足,导致了具备转化质量的科技成果没能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另外,大量的科技成果中有相当一部分并不具备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近些年来,我市高校的科研工作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大部分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性较差,很难与企业的现实需求相对接。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有如下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科研人员主观上回避实践。在科研过程中,侧重在意科研的理论价值,而忽视了它的实际应用性。理论价值的检验主要依靠一些专业学者的主观评判,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形成共识。而科研成果应用性的检验必须要通过真正的实践来完成,这是客观的刚性标准,周期比较长,难度也较大。大多数科研人员普遍具有趋易避难的心态,造成了高校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性不强。
其次,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热情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现实生产力需要科研人员主观上重视且积极参与,需要多学科之间的联合作战,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高水平、高质量的科技成果。目前,在高校各个学科相互渗透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在我市高校间这种跨学科、跨学院的合作寥寥无几。我市各高校研究与发展活动多以应用研究、基础研究为主,这一点从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支出的构成情况中可以看出,多数科研人员都是以横向课题为辅,纵向课题为主,较少有人关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率。
第三,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与产业化的周期相对较长。我市科技管理方面规范性不足,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较差,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与产业化需要多部门联动,同时还应具备多个共享平台。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与产业化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从研究工作到科技成果的产出与规模化运作,需要多部门的审批、支持与配合,还需要增加产品更新换代的成本,漫长的转化周期,导致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效率偏低。
科技中介组织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中起到了纽带的作用,为科技成果供需双方提供了交易的共享平台和相应的服务。我市科技成果转化的供需双方不仅需要政府提供交易信息沟通的平台,还需要科技中介组织提供的交易平台和相应的服务。但是,目前我市科技中介组织所能提供的服务大部分仅限于“牵线搭桥”,而且主要是为我市高校和对口企业服务。由于科技中介组织中缺少专业化人才,且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强,缺乏统筹全局的谈判能力,导致我市公众对科技中介组织的信任度下降,进而造成科技成果转化中介组织的发展缓慢。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因素是人才。现阶段我市科技中介组织的主要问题是:高素质人才奇缺。据调查数据表明,我市大部分科研人员的科研目标是晋级评职,所以只注重发表科研论文的数量,漠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大多数科研人员从科研选题开始,科研团队里就缺少市场和企业的人员,致使许多科研的选题本身就脱离了市场的现实要求,仅仅侧重于纯理论的研究,只注重表面化的专业理论高深,没有考虑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里普遍缺少一个专门从事推广科技成果、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组织机构。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与产业化过程,亟需大量的既懂专业又懂营销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针对其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做全面的专业性的宣传推广,这样才能让广大消费群体正确认识并接受先进的科技产品,从而深度挖掘科技成果的市场潜能。
新时代基于锦州市区域产业振兴发展视角下提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与必要性,具体体现如下。
提高一个产业、一个地区的经济竞争力,实现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是关键之举。要实现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价值,只有通过科技成果的广泛运用。目前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大多数的科研人员一味偏重理论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导致取得的大量科技成果只能停留在样品模型上,然而各大企业的关注点却是现有的传统模式生产,对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并不上心,致使科技成果与产业间无对接。
目前,我市高校大部分科研人员具有双重身份,一边是科学研究人员,一边是技术成果的推广者。科研人员的特点就是专一擅长自己的研究领域,并不具备现代的营销能力和经验,因此无法实现对科技成果的及时宣传和推广。我市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普通没有建立专门负责接洽市场企业需求的部门,一些有创新潜力的企业又很难走进高校,更接触不到有区域品牌特色的科技成果,校企之间的信息流通不畅,导致一些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只能成为理论成果,难以转化为“知识商品”。因此,我市应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部门,借助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精心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团队来进行管理,及时高效地完成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同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的发展。加强政策引导,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使科技中介组织充分发挥沟通、桥梁纽带的作用。科技中介组织也要牢固树立沟通企业与高校的服务观念,积极主动地联系各个企业和高校,深入了解双方的实际需求,使得双方的需求与供给得到合理的对接。政府要优化品牌科技成果转化现实生产力的发展环境、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品牌企业的资源集聚,通过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多管齐下,为区域品牌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高端人才。促进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确保科技成果及时高效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举措就是壮大科技中介组织的高端人才队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是科技成果的产出者,他们的研究目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以及成果转化意识与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紧密相关。高质量科研活动的前提是建立一个多层次的科学研究梯队,科研队伍的结构要科学合理,需要合理配置团队中高级、中级、初级人员。我市高校科研人员应转变观念,放眼未来,革新创新发展理念,提高认识,尽快将充足的精力转移到科技成果转化上来,壮大科技中介组织的高端人才队伍,努力促成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的研究氛围,促成多学科、跨院校、跨领域的合作研究活动。此外,高校科研人员还应走出校园,走入市场,走进企业,与市场正面接触,了解企业的真实所需,同时将市场的需求同自身的科研活动相结合,在双方沟通协作下完成更多高质量的科技成果转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