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霍乃可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金融与会计学院)
郑州市依托原有产业集聚群,着力打造三大创新高地: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郑东新区、航空港区。
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是1988年启动筹建的河南省第一个开发区,是1991年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高新区,也是2016年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2019年1—9月份主要经济指标中,GDP总量完成263亿,增速9.3%,高于郑州市2.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4.5亿元,同比增长7.8%。
郑东新区是郑州市新建区。该区自2001年开始规划建设,建设之初就定位为以金融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集聚区。目前,累计入驻金融机构已达288家,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5家国有银行、12家国有股份制银行,42家省级保险分公司,61家证券期货机构。此外,一些地方银行也选择入住郑东新区,如渤海银行郑州分行、浙商银行等。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目前唯一一个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航空经济先行区,该区定位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航空港区重点发展具有临空指向性和关联性的高端产业,培育临空高端服务功能和知识创新功能,构筑中原经济区一体化框架下具有明显特色和竞争力的空港产业体系,包括航空物流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积极发展航空港实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和各类功能口岸等国家载体平台建设,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建成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郑欧班列“陆上丝绸之路”、E贸易“网上丝绸之路”,在“买全球、卖全球”商贸体系中凸显郑州优势。
郑州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体制,吸引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落户郑州。比如,2011年9月,郑州高新区管委会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赛尔新概念网络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在郑州高新区建设微软教育云计算产业园项目,打造中原地区云计算产业示范区。郑东新区通过智慧岛建设,努力打造信息服务业发展高地,先后吸引以华为、浪潮为代表的60余家龙头企业落地。中原云数据中心、杭州世导大数据中心签约落户,投入运营机柜554个。全年新增大数据及科技信息类企业638家,初步形成集聚效应,拓展产业发展空间。郑州航空港区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航空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先后吸引京东商城、阿里巴巴、菜鸟物流、天猫国际、德国DHL等132家国内外知名电商、网商、物流商纷纷在港区“设柜”,贸易进出口货值130多亿元,使郑州航空港区成为引领国内跨境电子商务的“风向标”。大批高新企业落户郑州,使郑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迅速增加。2018年,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5.6个百分点。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目的是提升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郑州市自创新型城市建设以来,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使城市创新能力大大提升的同时也大幅提升科研及品牌竞争力。比如,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在2019年1—10月份,就有118家高新技术产业上报国家审批,拟通过114家,拟通过率96.6%。全区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21家,待公示47家,超额完成省厅年初下达的全年目标。全区新增29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市重点实验室。全区新获批“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30家,占全市获批数量的1/3,获批数量居全市第一。全区19家企业获得2019年度郑州市重大科技创新专项立项项目,占全市拟立项项目总数的36.5%,其中高新领域重大科技专项立项数占全市的47.2%。全区完成技术交易额5.1亿元,同比增长35%。
人才是强市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需,创新之源,也是企业与品牌发展、提升的基石与助力。鉴于郑州市科技创新型领军人才严重短缺的情况,郑州市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专门制定了人才引进政策,实行引智工程,采取产业吸引、政策保障、服务到位、事业留人的做法,吸引了一大批高科技人才落户郑州。“十二五”期间,郑州市先后组织实施引进国外人才项目500项,为全市产业聚集区聘请高层次外国专家3000人次;实施出国(境)培训项目50项,为产业集聚区培训国际化、外向型复合人才1000人次。通过加强与中部其他五省省会城市和发达地区合作,建立了两地人才工作日常流动、人力资源开发和就业信息互通合作机制;与中科院、社科院、中国工程院、国内外一流大学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和开发重点项目;选择海外留学生比较密集的国家设立海外人才工作站,聘请海外人才工作联络员,帮助做好人才引智工作。2018年,吸引21万余名青年人才来郑就业创业,办理人才落户近5万人。
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发展为主线,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企业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发挥助力作用,且通过自主创新突显自身品牌优势,确立品牌地位,提升品牌竞争力。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坚持自主创新,在打造民族知名品牌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自主研制了世界最大断面矩形盾构顶管机、世界首台大断面马蹄形盾构“蒙华号”、国内最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机“麒麟号”、国内最大直径泥水盾构机“春风号”、最大直径敞开式硬岩掘进机“彩云号”、国内首台U形盾构机、国内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电脑导向三臂凿岩台车、国内最大悬臂掘进机、国内首台信息化高强度模板台车等一批国内首创、代表行业先进水平的创新产品相继成功问世。2016年,公司在“十三五”战略规划中确定了“打造全球领先隧道及地下工程综合服务商”的战略愿景;当年,在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展—德国慕尼黑宝马展上自信亮相,向世界展示中国盾构品牌。2018年是集团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坚持“科技兴企”战略的关键阶段,这一年,集团公司的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异形全断面隧道掘进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种开敞式全断面岩石掘进机”获得河南省专利奖特等奖;“大断面马蹄形土压平衡盾构在黄土地层中的首次应用”“矩形顶管机施工的天津新八里过黑牛城地下通道”被提名国际隧协大奖;“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装备(TBM)自主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超大断面马蹄形土压平衡盾构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适用于复合地层的小直径泥水平衡顶管设备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得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2米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机关键技术研究”等5项成果获得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技进步奖。其通过自主创新,稳步提升企业品牌地位。
郑东新区高新技术企业21家,发挥技术优势,打造区域品牌经济。全年专利申请和授权量9600余项,位于全市前列;郑州云海技术有限公司、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2017年专利申请和授权量位列全省前十。
郑州市整个区域在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中,积极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科技研发。这些举措和成果不仅助力创新型城市建设,同时这些科研成果帮助郑州企业发挥自身特点,提升品牌竞争力,达到企业品牌发展与城市建设创新双赢。2018年郑州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3件、增长2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科技创新实现重大突破,8项成果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创历史新高,帮助企业品牌确立领先地位。比如旭飞光电参与研发的光电显示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结束了我国玻璃基板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中铁装备公司研发的异形全断面掘进机获二等奖,填补了国内外技术空白;盾构及掘进技术实验室被科技部评为全省唯一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增省级以上研发中心221家、制造业创新中心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