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慈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安徽 合肥 241000
风景油画是油画艺术领域重要的表现形式,发展至今,已经逐步取得了诸多璀璨的成果,涌现出大量优秀的油画作品。然而在风景油画作品中,创作者所展现的并不仅仅是对风景的热爱与欣赏,而是对自身情感及人文理念的倾诉,是对生命形式与人类文明的镌刻。由于情感并非本身就蕴含在风景之中,而是创作者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将深邃的人文情感赋予到艺术作品中,以此使作品拥有了灵魂与生命。这个过程,也称为意境表达,需要创作者构建良好的情感氛围,使观赏者在情感氛围的思考中,探析到创作者赋予其中的人文理念。
意境表达属于我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是至关重要的审美渠道。在概念界定层面上,意境主要指调动观赏者情感活动的艺术手段,是借助符号、文字、图像等细节,对物质世界进行主观化改造,使其成为激发人们主观感受与情感体验的媒介。因此意境是提升艺术作品情感体验的平台,是吸引人们关注作品的“风向标”,同时也是阐述并呈现作者思想理念的枢纽。通过了解作品感悟世界时,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创作者的主观世界,从而在对特定问题及现象的思考中,探索出创作者独特的思想内涵与人文关照。在意境的特性层面,意境主要有两大特性[1]。首先是优美性。优美性是油画作品最为基本的美学状态,同时也是衡量油画作品的关键,通常来讲,风景油画的优美性具体包括主题与内容间的和谐美,风格与技法间的流畅美以及作品创作与解读间的情感美与态度美。其次是崇高性。风景油画的崇高性是主客体间通过对立统一的方式所产生的审美状态。崇高能够提升人类的思想力量,使人获得力量与勇气,所以崇高性中拥有较多的理想因素。而在意境的表达过程中,崇高性使信仰道德与意境表达得到相互统一,使创作者的精神内涵与道德品性得到自然流露。然而这种崇高性又与意境的创作视角存在紧密的关系,视角的选择越自由,崇高性则越模糊,越“狭促”,反之崇高性则越明显。
审美与艺术的内涵可划分成物镜、情景与意境三个层次。其中物境主要指人类在社会活动或接触事物的过程中,对事物所形成的具体印象及印象对人类所产生的影响。情景主要指人类对物质世界的价值趋向与情感体验,是衡量事物的审美标准与审美特征。意境则是人类在情感判断后,对特定事物所形成的情感印象,能够充分渗透到人类的智慧与思想体系中。尤其当审美渗透物境、意境与情境后,能够实现意、情、知的有效融合。所以意境形成的外在因素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直观印象,内在因素则是人类的意志、情感及思想。所以意境又是艺术创作与艺术表达的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情景交融及系统统一。然而在作品创作与解读层面,意境可划分为两个层面:首先是创作者的构建层面,创作者在认知并理解外部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能够结合个体的社会经验、主观情绪及思想内涵,对自然物质进行艺术构造,使其更符合现有的感官体验,从而将思想内涵渗透到意境的构建中。其次是欣赏者的再造过程,基于欣赏者与创作者存在两套不同体系的情感经验,在解读艺术作品时,会以自身的社会经验与情感作为参考,以此再造出与创作者情感不同的意境体系,所以“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无道理[2]。正因为意境的两种感官,才促使艺术作品拥有着经久不衰的人文价值。
风景油画最主要的特征及要求是虚实的辩证统一、隐性与显性的对立统一及无限与有限的系统统一。同时也包括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象与思想情感的有效结合。其中虚与实间的科学转换与使用,能够使观赏者形成更多的艺术联想,使创作者的思想理念更加多样化、动态化。而在传统风景油画中,创作者会频繁地运用虚实转换,使物质世界与情感世界达到系统统一。譬如在山林后露出一面旌旗,以此暗示林中的酒馆。可以说虚实的转换为观赏者的想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能够有效提升观赏者对艺术作品的情感体验,使意境表达更加灵活、自由。在鉴赏层面,隐蔽能够提升意境的范畴,而显露则制约了观赏者的想象,使意境更加“局促”。
意境表达最主要的工具是情感,自然风景在艺术作品与物质世界中拥有内涵迥异的审美意蕴。究其原因在于绘画艺术能够为人类提供色彩强烈的情感体验。印象派画家梵高曾对绘画情感作出这样的定义:情感也就是特殊的感觉,画布中的色彩运用及线条勾勒,都能够给观赏者不同的感觉。然而意境的感觉却是基于人类的基本情感,其终极目的是通过感官刺激,启迪人类的情感思考,进而将情感作为思想表达的枢纽,提升作品的思想价值。而在创作层面,情感具体指创作者的创作基调,指影响色彩运用、线条勾勒及符号运用的主观要素,在特定情感氛围下创作的艺术作品,能给人以相同的情感体验,能够使风景油画的意境更加深邃,更加内敛,也更能“敲动欣赏者的心弦”[3]。
中国风景油画作品的意境拥有着内潜性、审美性的特征及特点,但并不是晦涩的,有时观赏者能够很好地体验并感受风景油画中的审美情趣与意境氛围,并在与创作者内心情感达成统一的同时,满足自身的审美需求。然而在意境表达层面上,创作者需要深入感受自然风景的色彩与内容,并在此前提下进行创作与联想。因此色彩是充分表达创作者情感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影响意境表达的重要因素。运用色彩表达意境,需要创作者对自然风景本身所拥有的色彩与细节进行深入的理解,抓住不同细节间的色彩差异,以此奠定主要的情感基调与风景色调,从而将色彩作为情感与意境的纽带,提升意境表达的质量。此外,不同色彩给人的感官体验迥然不同,暖色调,热情似火,蓝色调,寒若冰霜,在充分理解色彩基调的基础上,可以有效改变物质世界所呈现的情感氛围,使其更贴近创作者的思想理念与创作情绪。
构图是风景油画表达意境的重要形式,是意境表达的基本框架,同时也是内容与意境融合的重要平台。其中,横向式的构图能够给人以安详平静的感受,而迂回曲折的构图,则使观赏者从不同角度感受空间的广度与深度,探索到蕴含在动态框架下的艺术美感。因此,构图是形成意境的基础,是使中国风景油画形成鲜明视觉效果的媒介,同时也是衡量油画艺术的关键要素。而不同的构图技巧对意境的形成与表达,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如简约而含蓄的油画构图,意境较为隐晦,观赏者需要在理解不同绘画符号的基础上,才能全面理解风景油画本身的审美意境。而富有留白的构图方式,能够充分将“激发观赏者记忆”的细节呈现在画布中,使读者在联想的过程中,感受到创作者那份独特的意境氛围。
现阶段,意境的概念已经渗透到文学、绘画、音乐等不同的艺术领域,并使意境的定义呈现出迥然相异的解读与界定态势。针对意境的理解与界定主要有以下两个层面:首先是对情感的表达与思想的感受;其次是创作者对场景及事物的态度,这种态度落实到欣赏与解读的过程中,便形成了意境。如果创作者的态度或印象是凄凉的,那么画作的意境特征便是凄凉的。因此,意境表达的核心要素,不仅是具体的表达技巧,更是创作者的文化理念、时代影响、语言形式及个人风格。
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影响我国现代风景油画创作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实现风景意境及提升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段。其中“天”主要指物质世界及自然生态,人与世界的水乳交融,能够将风景油画的审美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而“气韵生动”则是对创作者的理论及方法的系统规范。其中气主要指生命之源,人类缺乏“气”,便难以在物质世界存活。文艺作品也如此,“气”在文艺作品中具体指创作者的思想与情感。而韵则指审美意识与审美感官,只有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上,才能充分表达艺术思想与艺术情感[4]。所以“气韵生动”具体指创作者要关注作品的思想与情感,关注普通大众的心灵感受,进而通过对事物雅俗、高低、美丑的主观化创作,实现情感与思想的风格化呈现。
在晚清时期,风景油画被引入中国,丰富了我国绘画艺术的理论范畴,然而在油画之路的探索过程中,风景油画的中国化趋势愈加明显,使得风景油画在结合西方油画创作技法的同时,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但在意境表现层面上,油画意境的表达主体是创作者,创作者的思想情感、价值体系及时代印象是影响风景油画创作的关键因素。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流行元素及时代痕迹具有鲜明的差异性,创作者的创作理念也有所不同,所表达出的意境也有所不同。因此,在现代风景油画意境表达上,应关注不同时代的符号及创作理念,将其深入地融入到思想与情感的表达层面上,进而使意境表达更富时代特征。
形式语言主要指构图的精准、用笔的独特及色彩的和谐。因此在意境表达层面上,应将具体的意境与详尽的形式语言相统一,通过思考不同形式语言在意境表达上的差异性,从而使意境得到充分而全面的表达。简而言之,创作者首先应明确意境的内容、特征及情感的形态,用不同的形式语言来体现这种意境特征,进而在选择中,使意境更加清晰、更加明确。陈建勇(2017)曾指出,形式语言与意境的形成虽然不存在直接联系,然而对意境的表达却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作者的形式语言较为简约,朴实,则意境表达则较为隐晦,如果形式语言比较细致,那意境表达则较为明显。譬如赵无极先生的《抽象化》整体以绿色为主色调,深蓝与藏蓝为次色调,大体看来,几乎辨别不出任何的意境与内涵,但如果对油画的纹理及细节进行联想,便可发现这是一幅意境幽远的园林油画。
风景油画的意境表达通常需要炉火纯青的绘画语言作为基础,需要将创作者的绘画风格充分地融入到意境表达上。通常来讲创作者创作风格的不同对意境表达的效果也有所不同,不同的人对物质世界的理解,拥有着不同的情感体验,需要创作者根据自身的情感体验来选择创作语言和手法,而创作风格是所有创作语言与手法的总和,是体现创作者创作思维及创作情感的综合体现。这种“综合体现”是阶段性与明确性的,带有创作者个人偏好,在意境表达的过程中,能够使不同的意境带有相同的“感官观照”,从而使绘画艺术呈现出创作者的个人特征及特点。然而个人风格却并不总是对意境表达起到正向驱动作用的,如果创作者的个人风格与主流审美存在严重的差异性,观赏者就难以深入地理解创作者所呈现出来的意境,更难以深入地理解创作者独特的人文关怀及思想底蕴。其中油画流派中的“达达主义”“未来主义”“野兽派”便是最典型的代表。因此,在创作者表达风景意境的过程中,必须确保个人风格的通俗性与审美性。
我国风景油画发展较晚,与水墨油画存在一定的差距,然而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风景油画逐渐汲取了水墨画的精华,更加注重对意境的表达。更好地表达风景油画的意境特征,需要从风景油画的“统一”“情感”“色彩”及“构图”等层面出发,进而在“传统文化”“社会时代”“形式语言”及“个人风格”的加持下,使风景油画的意境得以更加充分地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