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彦 刘春梅 高俊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 四川 绵阳 621000)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已显著增加了我国的财政负担[1],而城市化带来的交通事故也增加了负面影响。其中,慢性伤口需要投入大量的卫生资源,对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十分巨大,对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也日益增加。本文旨在从护理人员的培训、患者的自我护理及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互联网+”背景下的伤口造口失禁(Wound,Ostomy,Continence,WOC)护理的新发展。
由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发展较晚,我国对于伤口专科护士的选拔标准较低,根据卫生部统计报告,至2010 年底,我国护士204.8 万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8.8%[3]。我国专科护理起步较晚,人口基数大,居民对伤口护理知识的知晓率不高[2],中国的第一所国际WOC 培训学校直到2010 年才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立,学员在毕业后可获得WOCN 资格证书。国内专科护士培养存在培养模式不完善、师资不足、学习资源匮乏等问题,需要完善专科护士认证制度以及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以及现有的学习资源。
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理心理社会模式,积极地健康观认为健康不仅仅是身体健康没有疾病,而且是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这一模式在强调了生理因素的基础上,恢复了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疾病中应有的地位。护理人员也应积极适应变化,从文献数据库和互联网上获取社会学、心理学相关信息,并与自己的临床经验相整合,主动发现可能影响患者伤口护理的相关因素,从被动护理到主动干预。
随着居民保健制度的贯彻落实,居民看病越来越方便,但随之而来的是医院床位紧张,医患交流不足等问题。调查显示,大多数老年人希望通过咨询热线获得社区提供的相关服务,只有极少部分希望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官方网站获得服务,这可能是因为老年人在接触互联网时有一些障碍和困难。
针对伤口造口失禁患者的自我护理,伤口护理人员可着重建立患者的电子档案管理,护理人员在文献库、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章,结合患者自身情况给予建议,并通过互联网及时回答患者的相关疑问,建立起患者对医院及护理人员的信任。
3.1 人群特点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可以是互联网伤口护理的接受者,应针对不同人群以及不同伤口特点做专项护理常识普及,如老年人由于生理退行性病变、身体机能下降、视力降低,就需要简化互联网页面设计,注重简洁性,避免过于专业的内容。
3.2 隐私因素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是患者是否愿意接受互联网交流信息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些患者可能由于习惯常规的护理方式,而对基于互联网的信息记录与交流系统存疑,因此缺乏参与信息交流的主动性。针对这一现象,应在患者首次使用互联网交流系统时向其普及相关知识,让患者明白,基于互联网的信息交流系统只是对医院常规护理的一个补充,并会替代专业护理人员的作用,消除患者的顾虑;同时,医院也应该保障患者在互联网伤口造口护理中的的个人信息安全,国家已经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相关法制。
3.3 经济因素对经济因素的考虑是限制互联网伤口造口失禁护理的因素之一。虽然从长期来看,互联网在伤口护理中的应用可以减轻患者和医院的经济负担,但是互联网护理的前期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相关情况进行调查随访,对于偏远的农村地区,落后的经济条件则会制约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居民对互联网的应用。我国应加大互联网在伤口护理方面的资金投入,开展有关互联网用于伤口造口护理的成本效益研究,使互联网在各个地区各个人群的效益最大化。
3.4 护理人员的角色研究指出,医务人员未及时解答患者的信息,对患者的信息回馈不及时,会影响患者对互联网信息交流的使用感受。同时,分工不明确,信息错误等原因会导致患者不明确负责自身健康信息的工作人员,会影响患者使用互联网进行伤口自我护理信息交流的实际成效。因此,在利用互联网为患者提供伤口护理信息的过程中,除了要做好外部工作,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更好地利用互联网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医院内部建设,培训护理人员掌握互联网相关设备和软件的使用方法,做到职责明确,能力专业化,及时解答患者的相关疑问,不推脱责任,用医务人员的主动性解除患者的担忧,促进互联网在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中的应用。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新的医疗信息化服务模式。医院应加强对专业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人员的培训,完善团队合作模式,明确人员职责,积极互联网和伤口护理相结合,在常规伤口造口失禁护理的工作中,将互联网信息交流作为补充手段,及时获取患者信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效解决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最终实现患者、护士、医院三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