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炜
滁州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网络互动的教学教研应用系统的构建,是依托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优势,实现网络互动教学教研功能,并且教师在教育教学专家的引领下,通过信息资源的交互、共享等渠道,参与到网络互动的教学教研平台中,实现自主性学习及教育教学研究模式,以此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因此,网络互动的教学教研应用系统构建十分必要,不仅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也是教师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现实需要。
对于网络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参与者大都为一线的教师,依托于平台,为教师备课、教学研究等提供信息资源,以此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但从当前网络教学教研活动开展现状来看,教师的参与度不高,特别是教师之间深层次的信息交流模式不足,影响到网络教学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教师在参与到网络教学教研活动中,通过学习获取信息资源,在此过程中,需要优质的信息资源支撑,才能达到良好的网络教学教研活动效度。但从当前网络教学教研活动开展现状来看,缺乏更多的优质资源支撑,使教师自主学习效度不高,影响到网络互动的教学教研应用系统的构建模式。针对此问题,也为系统的构建提供研究方向,需要以丰富的、优质的教育资源为支撑,促进教师深度互动,彰显系统构建的有效性。
在网络互动的教学教研应用系统构建中,活动主体多元化体现在参与成员及知识背景多元化。一方面,活动主体多元化,以往的网络教学教研活动参与主体为学科教师群体,而系统的构建,拓宽了主体参与形式,学生、各科教师、研究人员、家长、专家、学者等都可以参与到其中,以社团为互动、交流载体,推进兴趣相投的个体进行学习、科研、信息分析、信息分享等,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可以集思广益,发挥各自功能效度,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使教师开展的教育活动、教学课程组织模式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另一方面,知识背景的多元化,不同群体参与到其中,其知识背景必然呈现多元化趋势。在知识背景下,推进多方的互动,在信息分享中,实现信息数据的有效性运用。例如:通过学生、家长的参与加强与教师的交流,并且家长能够知晓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加强针对性的引领,推进教育实施的有效性。
在网络互动的教学教研应用系统构建中,应呈现活动环境开放的特点,提升教师教学教研质量,进而为混合式教学开展提供平台。系统呈现活动环境开放的特点。首先,为学习者、参与者营造一个自由、公平的平台,打破传统教学教研的束缚,增强受众面的参与。其次,基于参与主体在系统中,是处于自由状态的,教研参与人员可以根据某一个教学知识点,构建话题活动,促进多方主体参与,推进问题的讨论与延伸。最后,系统处于开放性,参与主体,尤其是教师学生群体,能够在此平台中,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资源,也可以发挥自身信息整合、运用等效度,制作信息资源,诸如微视频、微课等,增强教师、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相比较以往网络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网络互动的教学教研应用系统的构建与开展模式,要比传统活动模式的信息资源更为丰富些,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优质教育资源缺乏的问题,拓宽、丰富教学教研内容,以此提升教师教学教研能力。首先,系统借助网络平台,整合多方面课程知识信息,通过教育教学专家进一步研究课程教育,以微课、短视频等形式,制作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以此满足不同主体对教育资源的需求,拓宽主体思维,促进主体有效性的学习。其次,系统在活动内容的开展形式上呈现内容的灵活性,学习者通过搜索引擎,就能够搜索到关键词相关的信息内容,满足参与主体个性化学习需要,实现教师备课、学生自主学习的多元化趋势。
网络互动的教学教研应用系统的构建,其功能应具有参与主体信息互动的功能,推进教师与多方主体的交流、互动,实现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深层次交流及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有效性交流模式,以此为教师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撑。从文学视角分析,个体针对知识的认知具有一定的相互性,通过彼此的交流,能够深化知识,并且从中得到知识见解。因每一个独立个体对待事物、看待问题的角度、层次不同,因此,推进多方主体的互动,能够从不同视角分析、探究问题,以此深化问题及解决问题。因此,系统的构建,应具有参与主体信息互动的功能,为参与主体提供平台,推进信息的有效交流。
首先,网络互动的教学教研应用系统应具有群组建功能,根据参与主体的兴趣、意向等信息,在平台中,开展群组织活动。例如:相同学科教师交流群、教师与研究者的学术交流群等。其次,网络互动的教学教研应用系统应具有及时记录与分时交流功能,以此提升交流的实效性。最后,系统具有教师与教育教学专家交流功能,教师可以借助该平台,与教育教学专家进行互动式交流,一方面为系统构建提供建议;另一方面,助力于自身教学教研能力的提升。
网络互动的教学教研应用系统的构建校园具有教育教学专业资源共享性的功能,以丰富化、优质化、多元化的优质资源,为参与者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参考,实现良好的教学教研效度。在系统构建中,不仅要实现教育教学专业资源的共享、分类、采集、搜索,更要合理地安排资源信息。诸如立足于系统平台,根据各个学科、各个专业的教育特性,构建多层次的教育板块,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分配、运用效度,为参与者登录到应用系统平台中给予一定的引领,以此实现交流、互动、学习的有效性。
在网络互动的教学教研应用系统教育资源共享性功能研发中,首先,专业教育教学资源,应与教师所教授的学科知识吻合,其教育资源的编排、制作模式,根据学科教育效度,教师实际情况,进行微视频、短视频等信息资源的制作,以短视频、微视频为引领,实现教育资源有效性的分析,以此推进教师与其他参与主体的有效互动。其次,专业教育教学资源实现共享,资源信息需要具有一定的评价信息内容,便于教师与参与主体选择优质的信息资源,节省参与主体时间,进而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分享。总之,在系统构建中,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互动,应立足于参与主体对信息资源的需要形式,加强信息资源的研发、构建、制作,增强信息资源运用质量。
在网络互动的教学教研应用系统构建中,凸显教育组织活动多元化功能,以活动的多元化、新颖化,带动参与主体,使参与者能够在活动实践中收获成果。首先,网络备课活动版块,根据各科教师备课需要,研制相关备课内容,包含主体备课内容及教师全程备课内容等,加以引领,为教师合理化、科学化备课提供平台,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其次,在线案例点评、观摩板块的构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立足于课程教育知识点,根据知识点内容,获取相关的视频课件,实现视频课件信息的共享模式,带领参与主体一同讨论、分析视频课件,增强参与主体对知识点的进一步认知。在线视频案例点评、观摩板块的构建,助力于教师教学的有效开展。再次,主题讨论活动,根据所学课程知识,以单元课程知识为导向,明确主题活动,加强信息分析、思考、共享,以此实现互动性交流模式,提升系统实践效度。在主题讨论活动中,一种为教师提出问题模式,以教师设计问题主题为导向,引领参与主体进行互动,并且教师在主题活动中,进行相关的论述,以此启迪学生思路,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进一步认知;另一种是参与主体自发的一种主题活动模式,需要研究人员提前发布题目,给予参与者一定的时间准备,以此在活动开展中推进双方信息的分享模式。
用户体验功能是网络互动的教学教研应用系统构建中应重视的一部分,是参与主体的一种心理体验模式,这一体验模式,对系统构建起到引领性效度,因此,重视用户体验功能的设计,为主体活动参与提供体验平台。首先,参与主体登录到教学教研平台中,需要进行身份认证,明确参与主体具体事项,包含姓名、性别、所学专业、所教授的课程、所研究的方向等,以实名制进入到平台中,平台也会根据参与者的具体信息,推荐相关的学习、研究、讨论、互动及新手指导等板块,使参与者快速融入到其中。针对参与者进入的板块内容,在退出板块中,会给予一定的提示,即体验效度,以此实现参与者体验模式。其次,信息资源的推送模式,通常情况下以教师教学教研为中心,以教学教研活动增强参与者的积极性,以此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教研活动,推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网络互动的教学教研应用系统构建中,重视评价反馈功能的设定,以此提升系统实施价值。首先,系统在评价板块中,重视参与者参与评价,借助大数据技术,收集参与者在平台中的活动信息,加强信息的分析与提取,掌握参与者活动实际情况,并且通过平台提示,给予参与者一定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重视参与者过程、结果评价模式,实现评价的多元化,改变重视结果评价模式,以此推进教师深层次的互动。其次,针对反馈功能,在评价板块给出的同时,引领参与者进行反馈,通过反馈意见,相关的学者、研究者能够进一步优化平台服务模式,提升系统构建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网络互动的教学教研应用系统的构建,能够提升教师教学教研质量,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教育范围,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实现学校教育教学开展的有效性。因此,重视系统构建,在以往网络教学教研构建基础中,融入参与主体信息互动功能、教育教学专业共享功能、教育组织活动多元化功能、用户体验功能、评价反馈功能,彰显系统构建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