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0-12-19 16:45
开封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生产性产教校企

焦 婵

(开封大学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其重要使命。目前,基本上每个地级市都建有一所高等职业院校[1],我国的高职教育呈现出大发展的局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模式,也是其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党中央给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要求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提出,要构建教育与产业统筹规划、融合发展的格局,强化企业的主体作用,开展产教融合试点工作。只有互利共赢,才能实现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能够将“生产”与“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不仅是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职业习惯、职业道德、安全生产意识、团队意识、成本意识和环保意识等职业素养养成的重要场所[2]。建设适应现代职业教育要求、专业化、社会化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对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加强课程建设、推动产教研深度融合、满足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至关重要。

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在建设时就被规划成综合性实训基地,将教学、科研、生产、社会服务融为一体,成为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性平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基础性平台、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科研平台和服务地方的服务平台。但是,目前在运行中还存在若干问题。本文试作探讨,并寻找一些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不足

有生产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所必需的,然而,真正能达到这一标准的“双师型”教师并不多。现在,高职院校75%的专业教师都是从一个学校门出来直接进入另一个学校门,这些教师虽然都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缺乏企业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对企业的需求并不了解,对技术更新的情况也不清楚,这跟职业教育对师资的要求不相符。许多高职院校都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以积累实践经验。校内实训基地的教师大都承担着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没有充裕的时间参与真正的生产实践。既要完成学校布置的企业实践锻炼任务,又不能减缓课堂教学进度,面对这一窘境,有些教师就找企业的熟人开个证明,或走个过场,并没有真正深入下去,自然也无法提高操作技能。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有很高的比例要求。但是,目前许多通过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取得职业资格认证的“双师型”教师并没有真正的企业生产经验,无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另外,课程安排并没有很好地结合校内生产性实训,这导致实训基地的利用率较低,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社会服务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除了承担教学任务之外,产教融合型校内实训基地还具有社会服务的职责。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用于实践性教学,其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不明显,服务的范围狭窄、服务的路径单一、服务的能力有限,利用率不高。利用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资源浪费。

(三)科研功能弱化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一个科研平台,具有科研功能,利用该实践平台,有可能申请到分量更重的、更高层次的科研项目,进而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当前,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科研功能普遍弱化,科研总体方向不明,依托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的科研活动,数量有限;教师之间缺乏科研方面的沟通与交流,一些专业教师在科研上喜欢单打独斗,没有拧成一股绳。科研团队没有形成,实训基地无法更好地开展社会服务。

二、应对之策

(一)建立健全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机制

应完善政策措施,鼓励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质性的顶岗锻炼,以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同时得到真正的实践经验。要把相关政策措施落到实处,防止有些人图省事、走过场,影响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的运行效果。要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企科研合作平台,鼓励专业教师参与企业技术革新,在服务企业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要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拓展思路,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方法,完善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实践教学队伍,促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推进基于互联网应用的实训课程改革

要借助互联网设备,利用大数据资源,推进实训课程改革,打破实训基地封闭运行的状态,打造信息化、智能化、开放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2]。实训课程教学开始前,可让学生通过网络视频了解整个生产操作过程,记住那些关键节点,这样做,事半功倍。应实行小班教学模式,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实际操作,在生产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他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实训基地的科研功能

要依托产教融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打造一个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研究方向互补的科研团队,推进各个重要科研项目的实施,凸显实训基地的科研功能。开封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依托校内啤酒生产实训基地,建立了市级发酵食品工程技术中心和市级发酵食品重点实验室,优化啤酒生产工艺,开发高产啤酒酵母,研发新品种啤酒,取得了显著的科研和教学成绩。

三、结语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职业教育离不开实践教学,而实践教学的开展以实训基地为依托。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重要任务之一。产教融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校所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用性[3],增强学生的工作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改善专业教学和实训效果。由此可见,校企共建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职业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应按照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加强校企合作,大力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各项功能,推进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生产性产教校企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观图释义:《红楼梦赋》与《〈红楼梦赋〉图册》的生产性传播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产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