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安娜
(开封大学 旅游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倡导”概括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它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当前,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的野心并没有改变,其借助全球化、信息化的便捷条件,加大对我国青年群体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与腐蚀的力度,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1]。新媒体时代,要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就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青年,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始终拥有主导地位。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符号化、影像化、超文本化”的自由开放的虚拟空间[2]。新媒体的数据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提供了数据支撑。新媒体应用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渠道,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形式,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同时,新媒体传播的细小叙事方式和生活化的表达方式,契合人们的接受心理,有利于引起思想共鸣,增强情感认同。总之,新媒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培育的重要工具,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对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仰有积极的作用。
新媒体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可以自由言说”的空间场域,一些披着民主、自由外衣的偏激甚至反动的思想在网络空间传播,并以娱乐化、新奇的方式吸引大学生的关注。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传播媒介,戏说、恶搞历史,还以“考证”“揭秘”“还原”历史为借口,向人们推送极具迷惑性和煽动性的信息,歪曲、丑化、抹黑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的历史[3],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青年学生已经成为互联网的主力军,新媒体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4]。不可忽视的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使用新媒体时间过长、网络成瘾和“新媒体依赖”等现象,这不仅挤压了他们的学习时间,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身心健康。同时,过多地接收新媒体带来的娱乐化、功利化的碎片信息,导致大学生群体缺乏深层次的文化积淀,缺乏理论素养,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产生一定冲突,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运用新媒体开展党建工作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应该成为高校流行的做法。但是,当前一些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网络宣传教育队伍建设滞后,虽然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但能够熟练使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教育的工作人员较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主流价值观的网络传播。同时,相关工作人员新媒体思维的缺失,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效果不理想。很多新媒体传播团队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管理的专业性不强,难以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宣传教育的效果。此外,还有一些新媒体传播者缺乏创新精神,其推送的内容大多转自其他网络平台,缺少对身边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的挖掘,缺少生活气息,难以引起受众共鸣。
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中央提出了“三全育人”的要求,即“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强调构建全面、系统、整体的育人模式。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模式结合在一起,建立“全员参与、全方位渗透、全过程引导”的育人模式。
高校、社会、家庭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从校内看,教师、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他们协同合作,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齐头并进,多管齐下。
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不仅思政课要发挥作用,专业课也要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推进课堂思政,构建全方位育人模式。新媒体带来了全新的教育语境。在新媒体环境下,要积极打造相关特色课程,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落到实处。要加强校园新媒体平台建设,完善信息反馈、舆情监测和网络教育引导机制,关注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评论、转发内容,并给予正确引导;构建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大学生群体的情绪变化,及时解答大学生提出的问题,消除误解、化解不满,并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合理诉求。校园是大学生学习和交流的第一场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离不开校园环境的熏陶。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征文、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向深入。法律是刚性准则,对不良网络行为具有威慑作用,能够保障人们合理利用网络空间的权利。要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规范其网络行为。应建立微信公众号等官方交流平台,加强相关经验交流,以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整体水平。总之,要利用新媒体,更加有效地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植入校园的各个角落,不留死角。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连贯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接受全过程(包括入学适应、调整提高、毕业就业等各个阶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同阶段,学生的境遇不同,面临的问题不同,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点也不同,教育内容和方法要因人而异、因阶段而异,要因材施教,制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阶段性方案,做到循序渐进,根据大学生学习阶段的改变,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寻找相关教学案例,学习先进教学经验,制订详细的教育计划,设置合适的教育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可利用班级微信群、QQ群等新媒体记录大学生的学习过程,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纠正其错误的价值观念,及时调整教育策略,点滴积累教育经验。要引导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对待客观世界和周围事物。可以引导大学生利用新媒体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滴,及时总结,不断提高。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也能通过新媒体平台向老师请教,接受指导和建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利用新媒体平台,跟踪了解大学生毕业后的思想状况,收集整理他们实践中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从中提取典型案例,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素材,通过案例的真实性增强教育的说服力。
信息时代,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客观需要,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