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毕业实践环节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

2020-12-19 15:54陈晓青牟信妮黄晓鑫杨国良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顶岗三全育人选题

陈晓青 牟信妮 黄晓鑫 杨国良

(天津职业大学,天津 300410)

“三全育人”是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新时代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毕业实践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综合性较强的教学环节,其教学实施与组织管理、质量监控等对培养目标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此论断印证了相比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有其独特发展规律和教育特征。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和生产实践关系最为紧密、直接;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与普通教育有着本质区别[2]。教育部印发《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从原规定中的40%提升至目前的50%,实践性教学重要性不言而喻。办学模式转变、招生数量及生源类型、教学类型转变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要从普通教育转向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毕业实践教学环节也面临着调整的外在压力与内在动力。

一、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地位

毕业实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分析解决生产实践和社会问题的重要教学环节[3],包括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两个部分,一般被安排在高职教育的第三个学年,是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培养学生双创意识、提高职业能力、锻造职业精神的培养过程,是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程度的全面检验。可以说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是衡量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

随着“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以及生源多样化等新的发展态势,毕业实践教学在实现形式、与行业结合的深度与广度、不同生源的教学组织形式与评价标准等方面都面临重大挑战。只有积极进行毕业实践教学环节自我完善,才能有效提高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

二、当前毕业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指导教师投入精力有限,指导能力不足,对毕业生缺乏个性指导

首先,毕业实践结业环节的生师比失衡。数据统计显示,近七成高职院校的生师比超过18:1这一基本要求[4]。同时许多高职院校对于毕业实践指导教师资格有明确限制,使得毕业实践环节的生师比远高于日常教学环节,指导数量上压力较大。学生毕业实践指导教师的主体是学校的专业教师,他们往往身兼数职,不单纯要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更需要承担教学项目建设、班主任、教研活动、日常行政事务等多项工作,致使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实践教学环节投入精力有限、缺乏系统性,对学校的毕业实践教学管理规定应付了事。同时,由于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周期长、岗位分散、隔空指导等实际教学管理问题,在客观上也使得指导难度加大。

其次,校内指导教师指导能力不足。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实践的指导能力取决于教师本身的科研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只有指导教师本身熟悉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专业核心能力要求、了然岗位问题与难点,且有较高的科研与实践水平,才能更好地做好学生毕业实践环节的教学指导工作。而在现实操作中,虽然高职院校大多数专业教师具有双师素质,但也存在着企业一线工作经验不足、跟随行业技术升级换代脚步不够紧凑、前瞻性不足、本身科研水平高度不够等所导致的指导能力不足的问题。

再者,企业指导教师也存在缺乏实际指导、流于形式的问题。因高职院校对企业指导教师往往缺少系统的培训与管理机制[5],致使企业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过程中,因缺少足够的系统性培训、责任心不足、岗位权限限制、外界督导因素不足、指导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等原因,往往不能对学生毕业实践环节起到充分而有力的指导作用。每个学生情况不同,学习能力、顶岗实习单位、就业趋向、创新创业意向各有不同,指导教师对不同的学生缺乏个性化指导,往往机械地按照学校教学管理文件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指导过程,而不能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本出发点,制定切实有效且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方案。

(二)学生重视程度不够,综合能力不足

毕业实践是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深入结合、使自身专业能力获得显著升华的过程。在现实中,很多毕业生往往仅将毕业实践环节当作是临毕业前所面对的一项任务,被动接受而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毕业实践对于自身整体能力的提升及日后就业或创业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毕业实践作为一项应用性与能力提升性质的教学活动,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在学期间获取的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但高职学生往往面临写作能力不佳、逻辑性不强等困境,加之原课程体系中指导论文写作或项目设计的内容缺失或不足,毕业实践质量难以保证[6]。

(三)教学管理缺乏执行力与先进性

对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管不严格导致管理制度无法发挥充分效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毕业实践教学质量。在选题方面,如按照规定,一名指导教师指导的不同学生选题应不同,大类趋同,具体选题也有差别。但现实是往往同专业教师之间有大量重复性选题,致使学生题目相同或相近,多人同题,导致学生相互抄袭或从网上查找资料粘贴拼凑、甚至找学长要上一届毕业设计(论文)充当自己的作品等现象。同时,标题不明确,选题大而空等现象普遍,也是毕业实践环节质量不高的诱因。另外,很多毕业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中规定的材料,师生都是在学校中期检查或毕业答辩前才突击完成,而失去了毕业实践环节应有的教学节奏与管理效果。由于毕业实践教学周期长,学生分散,信息化手段不够丰富等,在客观上加大了教育管理难度。

同时,很多高职院校对于毕业实践教学的管理规章制度还比较陈旧,针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高职百万扩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等新政策新形势还未做出充分的应对准备及制度调整,管理内容及要求还停留在传统的毕业实践形式上,这也使得高职院校毕业实践教学环节在面对新形势新政策时较为被动,教学管理效能有待提升。

(四)不能有效体现高职培养目标,缺少职业特色

毕业实践缺少高职教育特色。高职教育重视学用相长、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毕业实践作为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更应该突出高职特色。但在实际毕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往往参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形式来进行,选题偏于理论,与行业专业结合不够紧密,缺少高职教育特色。或者毕业实践学生仅提交一份实践报告,内容过于简单,不能体现高职教育培养水平。

毕业实践环节缺少专业特色。高职院校专业办学特色与行业衔接不明显,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创新。很多以毕业论文为结果形式的毕业实践环节,同质化现象严重。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例,很多学生都是以毕业论文的形式进行,学生大多通过网上搜集资料,整理撰写而成,内容和形式都缺少明显的专业特色。毕业实践选题不能与生产实际及行业产业现状充分结合,历年题目更新率低,选题较为陈旧。毕业实践形式单一,不能完全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作为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是有着其独特的特点与优势,但毕业实践答辩形式、成果转化形式的单一及创新性不足,导致了毕业实践环节教学效果不佳。

(五)顶岗实习环节与毕业实践结合不够紧密

顶岗实习是毕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6个月的顶岗实习时间是国家对于高职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可见顶岗实习环节对于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获取的专业技能提升有限。由于企业指导教师缺乏系统性规范性指导等原因,导致学生顶岗实习环节与毕业实践后期环节结合不够紧密,顶岗实习仅仅成为毕业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而不能为后期毕业设计提供课题来源、实践经验积累、创新意识升华、职业能力提升等实际帮助。

三、改进高职院校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策略

(一)提升教师技术技能及毕业实践指导能力,注重毕业实践指导个性化

提高教师对于毕业实践的重视程度,同时通过教师下企业实践、大赛指导、教师技能比赛、教师项目研究能力等方面提升教师对于毕业实践的指导及把控能力,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不断完善教师指导毕业实践环节。在实际指导过程中要尽心尽责,一方面按照学校的教学管理规定认真完成指导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要真正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指导方案,选择切实可行的且与行业结合紧密的课题[7],充分激发学生毕业实践环节积极性,针对学生个性化差异进行指导,提升“双创”积极性,实现教学成果的有效转化。

首先,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还应重视把握好选题和中间指导等重要环节。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的奠基,是影响毕业实践教学质量一个重要环节,选题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师指导和学生毕业作品的质量高低。其次,中间指导过程同样需要重视。指导教师不仅要按照学校管理规定进行指导,而且更要深入关心学生,要经常深入学生实习单位,与企业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沟通,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把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毕业作品紧密结合,有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及毕业作品质量。最后,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实践的过程中还要激发学生主动地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深入结合,帮助学生切实提高专业实际技能,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同时,学生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无论在顶岗实习环节,还是毕业设计环节,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多沟通、交流,多深入思考、归纳总结,结合自己工作中的实际进行选题,真题真做,切实提升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及专业素养。

(二)探索企业教师深度参与毕业实践指导与管理策略

建立企业指导教师遴选制度,根据专业需求与特色制定遴选标准,选取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员工或能工巧匠为企业指导教师,并从教学管理、师生沟通、专业与行业及岗位结合、指导技巧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培训,全面提升企业教师教学指导能力。在企业指导教师管理及教学评价方面应同步推进。同时,选题阶段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梳理、归纳企业岗位特征及关联的重点、难点问题,建成与企业生产经营关系密切的毕业设计题库。

深入推进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全过程的密切结合。学校负责为学生提供毕业设计总体思路及数据资源,而企业提供顶岗实习岗位及毕业实践场所[8]。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模式,全方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毕业实践环节教学管理

首先,完善制度、规范教学环节管理,强化毕业实践过程监督管理控制。针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高职百万扩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等新政策新形势,不断完善教学管理文件,制定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教学实施方案,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工作积极性,高质量完成这一教学环节。其次,制订切实可行的毕业实践环节实施方案。广泛深入从学生、学校,到单位、行业、社会进行调研,研究分析最有效的解决途径,针对不同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制订切实可行、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毕业实践环节实施方案,是一项值得引起重视的工作。

为适应“互联网+”下的新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在学生学习、教师指导、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发挥作用,提升毕业实践教学质量。从选题到任务下达、中期检查、毕业答辩或其他形式的评价、成绩登统等环节均可充分借助学校自主设计的毕业实践信息管理系统或现有的教务管理系统进行;师生互动指导过程可利用毕业实践信息管理系统、顶岗实习平台、学校教学云平台、实时沟通软件等手段进行。通过信息化手段,教师实时发布信息,学生反馈信息,提出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和修改毕业设计,师生交流互动通畅无阻。并实时对各种数据进行采集、分类、汇总统计,并进行数据分析及预测。

(四)突出毕业实践高职特色与专业特色

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职业教育应从普通教育向类型教育转型。相应地,突出职教特色、突出专业教育特点就成了必然趋势。以选题为基础来突出高职特点。选题的来源可以是指导教师积累的参考选题,也可以是指导教师科研课题、学生创新创业、社会调研、顶岗实习、专业或技能竞赛或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科学问题或工程技术问题等等,选题应充分体现高职类型教育的特色,区别于本科的研究性选题。充分结合“1+X”制度试点工作,突出高职特色。以某些充分代表专业核心能力的职业能力证书代替毕业实践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学习成果的认定。尤其针对百万扩招社会人员,一人一案,开发技能与素养双提升的毕业实践教学模式,突出质量化、弹性化、个性化,打造高职特色品牌。

突出专业特色,丰富毕业实践环节形式。依据不同类别专业特点,通过有效利用和优化教学模式,形成与“工学结合”“项目合作”“团队协作”等多元化模式的成果导向的毕业实践体系。深入分析专业特色,细化专业核心能力,切实开发适合不同生源的毕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并严格执行学校各种管理制度和评分标准,保证毕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同时,突出专业特色。

(五)针对生源类型及毕业实践结果表现形式,实现毕业实践考核方式多元化

依据不同生源对象和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毕业实践评价模式。实行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逐步形成由指导教师、实习单位、用人单位、行业共同参与的多主体毕业设计评审专家组,及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并通过多种形式答辩,实现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四、结语

毕业实践作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不断地适应行业企业发展的需求进行内在的自我革新,促进助力高职教育从普通教育向新时代类型教育顺利转变。着力锻造高职教育“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完整链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顶岗三全育人选题
新冠疫情影响下汽车学院顶岗实习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管体系研究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