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下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
——以高职院校纺织专业为例

2020-12-19 15:20:38范尧明
纺织报告 2020年4期
关键词:实验室院校高职

沈 霞,范尧明

(沙洲职业工学院,江苏 张家港 215600)

实验室不但是理论知识的实践场所,还承担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重任,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目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 实验室在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定位是技能型、综合型人才培养,尤其是工业时代发展为主的今天,企事业单位对技能型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的作用越来越大。所以,实验室在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高职院校的实验室是锻炼人才、培养技能的最好场所。各种主要的教学仪器设备和资源都集中在实验室,就好比将各个行业的加工工厂浓缩到一起,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所需要培养的技能正是实验室的现实写照,自己就在主战场,教师就是最亲密的陪伴者,给予他们最大的指导。纺织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知识体,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实践锻炼,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升华、创新。实验室的设备资源给了学生最大的源泉,实验室便成了学生激发创新潜能的战场,理论知识和实践锻炼在这里得以碰出火花[1]。

2 创新人才培养下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

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首先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社会需要什么,学校就应该投入什么。其次是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才是使用的主角,学生使用实验室的时间够不够,如何开放才能真正发挥实验室的作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2.1 强化实验室建设投入

首先,要做好一定的规划,加强实验室资源整合,合理布局。例如以相近的纺织专业为基础、以学生的人数为目标、以使用的频次做分析,通过大数据的采集进行资源配置优化,克服分散投资、重复购置等现象,也杜绝了实验设备资源不能共享的问题[2],可以全面集中资金进行有计划的设备更新,提升学校实验室的装备水平。所购的设备既能满足学生的使用需求,又能做到不浪费,发挥资源的使用效益。其次,强化重点实验室建设投入。每一个高职院校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在实验室的建设投入中,应做到重点实验室建设投入,一方面要争取中央、省市与社会对有特色、出成果、效益高的核心实验室的大力支助,另一方面强化和国外知名职业院校的合作,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利用自身的优势,包括人才集中优势、知识密集型优势以及高科技的技术实力优势,建立科研水平领先的核心学科实验室,并对非专业的采取粗放化非主要专业的设备构建。最后,提升实验室技术力量。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不但是硬件设备的投入,而且要做好软实力的投入:实验室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投入,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和实验技术人员。一方面,学校应花重金引进、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硕士、博士、副教授、教授进入实验室,担任实验室教学工作,增加实验室的含金量,强化实验带头队伍结构的有机形成。另一方面,安排一些青年教师进入实验室人员队伍,强化实验室知识的教学工作的学习,同时完善实验室人员队伍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提升35岁以下的青年人数,活跃实验室人员队伍。

2.2 扩大实验室开放时间,强化学生的实验学习

学生在学校开设的纺织专业实验课程上进行实验,由于时间有限,存在学不透、锻炼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想学习研究的同学,因为没有实验室的开放,学习上会存在过多的遗憾,不断从理论知识中找答案,长此以往就会表现出理论知识深厚但实践知识欠缺的恶性循环现象。扩大实验室开放时间,强化学生的实验学习是高职院校所必须要长期进行的一项利好工作。尽量做到全天候开放,如果有特殊需求的项目和特殊需求的学生,可以延长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尽量满足师生的需求。从开放的内容与形式上看,可以是学生想重新做的实验,也可以是学生没有做过想补做的实验。如果是学生想要重新做的实验,实验室教师应问学生什么地方不同,并给予一定的分析讲解,然后针对问题点进行实验,这样的好处是节省时间、节约材料,明确问题的着陆点,强化实验质量。但是这两种实验开放的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单一,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师还可以按照学生的想法与目的,设计别样的实验项目进行实验,教师在一旁进行实验的辅助工作,完善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验室全天候开放,人员流动自然非常大,增加了管理难度有必要加强实验室的管理。

2.3 强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学校实验室的另一种开拓方式,也可以说是实验室的一种更完善的形式。企业处在市场的前沿,他们的东西都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资源设备,学校更新资源设备往往没有企业及时,也没有企业完备。学校应争取外部资源加入,强化和社会企业的合作,尤其是与学校专业相对应的企业开展合作、共建实验室或实习基地等,优化实践环境。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提供给学生的实习岗位是有限的,而且学生对知识技能并不熟悉,也会降低企业的工作速度,学校在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时,应该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批次、分学生差优安排进入企业的岗位,在不影响企业的工作进度的同时,提升企业的效率。差优的学生应该是优生和差生数量相同进入,如每次都是2名优生和2名差生,优生可以带动差生,同时也可以激励差生,不影响企业的进度。校企合作的目的就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是实现企业效益、学生价值的一个过程。

3 创新人才培养下高职院校实验室的管理

3.1 建立信息化的实验室数据库,提升日常管理工作效率

高职院校构建信息化实验室数据库主要是把实验室的资料和数据有效整合,借助实验室资产管理软件,尤其是当前新开发的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实验室资产管理软件进行信息化管理。该软件只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登录到系统,里面有登录页面、功能选择页面、资产添加页面和数据库维护页面。在系统中,管理员能实现资产信息的添加、修改、查询和资产标签的生成。标签上还记录了一定的关键信息便于阅读,而且能够知道资产的大致情况,这和传统标签不一样,如果用户还需要了解具体信息,可以借助手机APP扫描二维码,就能非常快捷地获得详细信息。所以,信息化技术的利用是未来的一大趋势。将来,随着素质化教育的提升,存在更强的个性化教育,实验室服务除了面向更多的师生,服务于不同的专业,更加多样的实验项目,还会针对不同的个体开展个性化的实验需求。借助实验室资产管理软件,就能轻松解决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提升管理效率。

3.2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日常管理维护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使用频率的增加,损耗也会进一步加剧,应做好日常的维修、维护和保养。在机械设备方面,要做到经常清洁、润滑、防潮、防锈、防尘、防腐等方面的维护保养;在电子仪器设备方面,对于常用的设备要及时检查,出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如果有损坏的要做好记录,便于及时地采购补寄。对于一些不常用的电子仪器设备,除了要做到定期清洁、除尘,防止元器件受潮损坏外,还要部位检测、性能检测,确保仪器设备处在良好的状态以及采取定期通电工作,确保数据或程序处于稳定状态,故障率才会减少。例如纺织实验室的单纱强力机、做剥离顶破试验使用的万能材料试验机,全自动电子配色仪,实验室的使用频率并不高,如果机械部分的丝杠没有经常上油保养,设备就会发生故障,影响学生进行实验工作。

3.3 构建科学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使用频率的增多,各种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如果没有一定的制度约束,就会影响实验室的正常运转。为确保实验室的高效稳定运转,需要细化不同的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规则、卫生制度、剧毒易燃易爆物品保管应用制度、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和责任制等。例如岗位责任制,做到谁管理谁负责,对于日常使用的仪器设备,应根据其特征和标准定制一定的维护措施,使得维护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并做到认真落实,如果出现维护问题责任一追到底,真正实现仪器设备的保养维护常态化、制度化。

4 结语

高职院校实验室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建设和管理上应该紧随时代发展步伐,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克服,不能墨守成规,才能使得高职院校实验室的功能发挥得更好。

猜你喜欢
实验室院校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2期)2019-03-07 05:17:26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1期)2019-02-24 06:55:52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0期)2019-02-24 06:55:35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19期)2019-01-16 05:36:09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