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哲学视角下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发展的反思

2020-12-19 14:38韩冬雪
关键词:有限性康德偶像

韩冬雪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 沈阳 110135)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偶像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偶像与粉丝的互动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相对于传统的偶像崇拜,互联网背景下诞生的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不容小觑,其对于粉丝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甚至是理性认知等都有着极大的影响。而哲学总是观照现实,关注人的发展,哲学的批判性特征使人们获得对现实的真正反思,康德哲学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理性赋予人尊严的奠基者,其思想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关于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发展的更为深刻的认识。

一、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发展的哲学诉求

“哲学的真正社会功能在于它对流行的东西进行批判。这种批判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人类在现存社会组织慢慢灌输给它的成员的观点和行为中迷失方向”[1](P250)。

因此,把康德哲学与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的发展结合起来思考既能发挥哲学观照现实的作用,又能在网络背景下反思娱乐偶像影响力发展的内在旨归。而所谓影响力就是“用一种别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2]。影响力具有时代性,中国幸福学也指出:“影响力就是时代某因素或诸因素决定人们意识改变大小的力度。”[3]因而,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就是处于网络媒介时代的娱乐偶像对于崇拜者所产生的可以影响其意志改变的能力。网络娱乐偶像代表了新时代支持群体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和精神诉求,期望偶像身上体现出的精神价值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精神乱象背后给予自身内心情感的支持,无论是具有时代印记的自由气质,还是具有现代风格的独特气质,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其本身的发展应是人性回归的一种表现,在康德哲学的意义上就是人如何能够生存的更好的问题。追溯康德哲学的精神性内涵,莫不是人这一根本问题,正如高清海先生所言“人是哲学的奥秘”[4](P372),哲学总是试图寻找形而上学意义上人的存在,既希望人是一种超验的、理性的存在,又无法摆脱经验世界必然性存在的束缚。因此,探讨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就离不开人的主体理性、必然与自由、无限与有限等问题,因为只有经验世界的人才是获得超验思辨的主体。

二、康德哲学与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发展的内在关联

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的发展要从康德哲学人性根基出发,思考人的主体性、道德性和有限性,进而认识主体理性所具有的真善美,为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合理发展寻找哲学的根据,将人的本体地位还原于偶像的崇拜中,逐渐形成理性的自我觉醒意识,建立独立的人格意志。

(一)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发展的“真”

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的发展不应是被物质主导的被动的对象化的给予,应该是呈现出粉丝群体的自我意识觉醒。粉丝们应更期望自己的偶像达到优良精神影响力的标准,而不是一味追逐某明星的商业扩散能力。康德哲学理论理性强调人的主体性和自我意识的重要性,这就为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中主体“真”的建立提供了借鉴。

1.网络娱乐偶像自身的影响力塑造需要建立起主客观相符合的发展范式。自哲学产生以来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问题,西方哲学发展中主客统一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客体统摄主体,使客体在二者统一中占据第一性的地位;另一种就是主体统摄客体,使主体在二者统一中占据第一性的位置。康德哲学所体现的主客统一属于后者,康德哲学中的人总是试图冲破限制,“重建同一性”,建立思辨原则,运用理性来超越形式的区分而达到统一,能够提供一种既关涉主观又关涉客观的理性,既能够提供经验材料的实在性又能够提供普遍必然性的知识,使知识真正地为人所建立,建立在人的先验逻辑基础上,确实存在于以“先验统觉”所统摄的范畴之内,把客观对象在主体中建立起来。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的发展应是一种以人为第一性的发展,当粉丝把偶像物化为引导消费的符号,不断地强化偶像物质性来满足自身的欲望和本能时,人就被置于物质之下,是主体(人)围绕客体(物质)的被动式的发展模式。康德之前的哲学家所建立的自我意识就是主体围绕对象发展的被动自我认知形式,而康德则强调“不是人符合对象,而是对象符合人”[5](序P15)。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的本质就是建立人的主客统一性,发挥人的主体理性,使人摆脱客观性(物质)的限制,冲破束缚,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样态,使外在的物质性、商业化、符号化的客观存在来符合人的本身的存在。

2.康德哲学关于人性问题的思考是伴随着人的二重属性展开的。人既是纯粹“物种”意义上的肉体人,也是区别于动物本性而存在的精神意义上的人。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的发展不仅要思考“物种”性存在的人的现实必然性,还要思考符合人类自身发展规律的、人们孜孜以求的、亦是哲学追求的人自身二重属性的和谐统一。康德哲学就是从超验的角度来关注经验世界的人,人的先验主体性就是研究作为经验的人与精神的人的关系问题,即“人能够具有自我的观念,这使人无限地提升到地球上一切其他有生命的存在物之上,因此,他是一个人”[6](P1)。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应是建立超越物种属性上的人,获得关于自我意识的知识,思考人存在本身,这恰恰也是偶像存在的本质,更是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存在的根据。这种根据并不是流变的物质属性上自我欲望和本能的短暂满足,而是普遍永恒的,使人能生发出超越其他生物的自我意识。

(二)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发展的“善”

1.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的必然性体现为一种控制性和异化性。它所表现出的强大统治力体现为对于人们思想商品化和符号化的控制,正是这种强大的控制性消解了偶像的创造性和个性,同时它的消遣性、娱乐性特征又消解了人们对现实的不满和内在的超越维度。康德哲学中的必然性是指主体之中的必然性基础,是主体之中的“客观性”,即事实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与经验相关联,又受规律的支配,主体认知结构的必然性包含认识的客观有限性。因而,主体需要丰富自身,需要在特定规律中找到与经验世界的关系,观照经验世界,同时还要克服经验的限制,达到主客的统一。虽然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表面上不具有强制性,但是它对人的操控和统治更为深入,控制和规范着粉丝群体的情感需要、自主意识,这是无法避免的人的异化,是人自身创造的偶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压抑了人的自由性存在,人有时丧失了理性的支配,盲从于一种无休止的网络捧杀。而想要建立自由的偶像崇拜就需要克服经验的限制,超越必然性,丰富自身的精神能力,实现对于偶像存在论意义上的思辨认识。

2.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的发展不是任性的、任意的自由。在网络娱乐偶像塑造中,由于网络信息的碎片化、短期化、甚至虚假化使得更多的人投身于网络直播平台,尤其是各大网站“网红”的存在,大都属于商业宣传的机器,直播内容也都是较多的关注商品、娱乐、自我炫耀等没有真正内容的东西,这种短暂的获得关注被视为“一种喧嚣的泡沫”,不断地把粉丝心目中的偶像引向精神价值缺失的虚无方向,看似自由地彰显个性,但实质上这种影响能力的建立是人们自我中心意识不断被强化而希望通过一种自由的任意获得关注来实现自我认同和自我确认的渴望一种表现。真正的自由并不是通过各类直播平台来虚拟化和商业化自身,使自己成为一名“流量网红”获得影响力,又在失去影响力之时产生焦虑和抑郁使得自身的生存质量出现危机的自由任性,而是主体显现出的内省的、内在的自由,这种自由不是外在的强制,不是行为的必然性得到剔除,而是意志的自由得以建立。康德哲学实践理性中的自由思想的真正目的在于引导人们通过实践理性获得积极自由,因此,真正的偶像影响力并非刻意塑造和外力强加而来,而是通过内心遵守法则,理性的启蒙而来。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的发展要激发主体自身内在反思的思维方式的建立,尤其是在偶像不断地为不同的价值观念所细化,为外在的审美观所绑架时,更需要主体建立独立性,用理性的反思方式建立自由的意志。

(三)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发展的“美”

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发展的美就在于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

1.有限性是人生存的普遍命运。人具有肉体和精神的二重性,总是无法摆脱其生活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因此,人对世界整体的把握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形而上学与人的有限性性质存在着内在关联”[7](P58-62)。从苏格拉底到康德,西方哲学传统就是认识有限性,因为人只有彻底认识了有限性之后,才不会为有限性所制约。有限性是要对自身的生存进行自我肯定,要以一个过程性的存在的勇气超越生命,用“无限性”来解释和说明“有限性”现实生活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其体现就是康德为主体“划界”。网络娱乐偶像的产生就是通过有限的世界来认识无限的自己,人们有限的自身存在所产生的焦虑和无助通过崇拜偶像而获得满足,这种精神上对于无限性的追求是人类的本性,在现实生活中,娱乐偶像影响力的形成不但是单纯的文化现象,而且是政治现象和经济现象,更是人特定的生存方式和存在状态。网络娱乐偶像的发展使偶像自身充满了限制性,这些偶像不仅可以复制,还可以重复创造,更具有商业化、同质化的特性。为了迎合人们在忙碌的机械劳动中获得放松的需要,提供了越来越多不需要思考的娱乐消遣活动,在使人们得到短暂的放松的同时,也陷入无法达到物质欲求的旋涡中,更加焦虑和彷徨,沉溺于一种无根的快乐中。有限的存在总是期待获得无限的完满,人自身的和谐往往需要内部世界的和解,而非外部世界的灌输,正确认识网络娱乐偶像所制造出来的精神文化消费品的有限性是获得无限性超越精神的关键所在。

2.人的精神属性决定了人会冲破有限不断地追求无限。无限性的存在可以解释人的现实生活,因而现实社会、历史和个人存在的根基也能在无限性中获得,因此,无限就是绝对,就是无条件的第一因。获得关于无限性的认识就是人类关于“绝对”的高级认识能力,只有理性才能认识无限,康德哲学的无限性就是绝对理性。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的发展必然会向追求无限发展,因为人性的无限发展要求我们要坚决捍卫个性原则和超越性精神,因为就人本身的属性而言,追求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是人区别于动物存在的意义所在。当人们的物质财富、情感财富得到极大的满足时,必然转而更倾向于理性的理想财富,这种理性的理想财富就是人对于无限性的渴望,渴望偶像的美好,渴望偶像的永恒,渴望无限的存在、永不消亡的希望。康德强调主体纯粹理性的“美”是人类在追求主客和谐统一时能够达到的存在样态。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需要建立一种反思性判断力,这种反思判断力寄托了主体关于自由的需要,是从大量的感性中提取出具有规律性的东西,把个别的东西提升为普遍,因而,它所强调的纯粹美是从对象上面反思到自身的结构,也就是纯粹的态度下的想象力和知性能力相互之间的一种自由的协调活动。当想象力和理性相协调时,就会产生崇高,当意蕴的崇高在主体调动内心的精神能力能够欣赏到时,人就与道德产生了互通,通过审美,主体能够感受到自身的自由,通过崇高,主体感受到自己的道德性。网络娱乐偶像的塑造既是人们对于道德需要,也是对于美的需要,当我们把鉴赏、崇拜偶像的能力通过现实的方式实现出来的时候,就形成了自身认同的提升。偶像本身就寄托了我们关于道德和美的需要,这种需要无关存在的手段,只从人自身对于美的需要出发,因而,只有把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当作崇拜偶像的目的时,主体才能达到最高的美。

三、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发展的哲学反思

康德建立了属于哲学的思维方式——反思。这种反思方式区别于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对于表象的反复思考,而康德从人出发所建立的思维方式是对于人的主体的认知结构的反思,这种思维方式是哲学自身的思维方式。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也需要反思自身发展,即在逻辑上以人为中心、道德上追求自由至善、理性能力上建构历史。

(一)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发展的逻辑反思

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的发展要以人为中心,在逻辑上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上康德已经清楚地表明人是世界的中心,人的自身发展远高于一切,人的主体性的建立是人类认识论上的巨大转向。当人们沉浸在物质世界的狂欢中时需谨记这个世界上人是主动的、能动的存在,不是物质选择了人,而是人选择了物质。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作为一种能够对人的生活质量产生关涉的存在,必须确定自己发展的逻辑,那就是主体所应该具有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是反思而来的真实的存在,并不是通过肤浅的消极娱乐而获得的暂时性满足,这是人对于自身发展的反思。纷繁复杂的娱乐偶像塑造所带来的影响力和冲击力就像是流变的经验世界,最真实的莫过于从自身发展中反思出的经验世界的不真实性,那些娱乐偶像塑造过程中的不良倾向是变化的、不真实的,只有对于偶像存在的最初的本质的思考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们需要偶像是因为偶像承载着认同和期望,我们为偶像影响力所影响,并不是对于物质欲求的刺激,而是内心的永恒渴望,是对于自我意识反思、自我存在的确证。

(二)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发展的道德反思

人作为有限的存在,在行动中不断的追求最高的神圣的道德法则,而又达不到这种神圣的道德法则,这是人作为自然物的一种能力上的缺陷,但是在这种不断前进和无限发展中,对于神圣的道德法则的追求是不会停歇的,这种持续、始终不渝为道德法则提供支撑的准则的那种向上的努力意志,就是我们追求网络娱乐偶像时内心的力量之源。进而,人在道德法则的约束下所遵循的实践原则的实现程度,也就是自我颁布的法则的实现程度,对于偶像在自身理性发展中的位置的反思决定着自由。自由理念在道德律的促使下,理性一定要对对象世界现实的产生影响,要去行动和做事。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的发展就是希望人们在追求偶像崇拜的同时,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即使达不到最高的偶像崇拜本身,但对于偶像追求中所付出的坚持的努力、所给予的持续希望的冲动就是一种德性,这种德性就是主体在纯粹理性中,不与经验作用而纯粹地去追求的那种道德性的神圣之物。而自由表现在人们在追求偶像的过程中就是目的性的存在,而不是手段,不让自己沦为别人的目的和手段,即“不使这个存在者屈从于任何不按照某种从受动主体本身的意志中能够产生出来的法则而可能的意图”[8](P119)。因此,自由应该是以人为目的的自由,是从主体内部生发出的理性的积极自由,在遵守理性法则的自我反思中不断地去获得关于自由的真实体验,是人性根基下客观服从于主观意志的存在论意义上的积极自由。

(三)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发展的历史理性反思

康德在道德领域实现了人的自律,使人超越了知性而具备理性,在理性的基础上做出关于自身的选择,从而实现理性自身与现实世界的和解,越是接近道德的自我约束的法则的理想目标,自由就越是真实。理性在历史进程中呈现出的启蒙样态对于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的发展至关重要,人在历史中所做的思考与努力,所期望实现的自我认同与肯定与这个时代息息相关。正如康德所预测的那样,历史存在于反思判断力中,不能形成知识,是一个期待的对象。历史概念能够解释历史现象,偶像的存在能够解释现实,网络娱乐偶像的存在能解释当前的历史,其存在的价值不在于偶像本身,而是确信偶像存在的合目的性,这种合目的性既是对象的形式对于认识能力的要求主观的东西,也是感性与知性相互协调的主观合目的性。而这种对于偶像的确信根据不是知性,而是理性的、主观的,是自己为自己立法的,是自我意识反思自我意识。我们要用一种超验的眼光在看待偶像影响力,网络娱乐偶像的发展是一种理想的目的论的实现,因其自身具有理性的特点而不受经验的束缚,是超出经验历史视域的历史发展规律,作为人类理性的运用,凸显了人类在经验历史中寻求超越的内在冲动。虽然康德历史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历史必须从杂乱的、偶然的历史事件中寻找出本身存在的原则,就是那种能动的、主动的,由特殊到普遍的理性能力。这种理性能力就是康德为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发展提供的一种思路,那就是从意识自身出发进行反思,防止知性原则对于历史的僭越,又保证了理性发挥作用,彰显人性的本质。

总之,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的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必然现象,从康德哲学视角下来反思其发展,目的就在于从哲学视角运用理性思辨来认识我们所面对的生活现实,建立人的主体地位,进行理性的启蒙,期待网络娱乐偶像影响力的存在既不为网络感性认识洪流所左右,又能够在理性的审阅下满足人存在的精神归旨需要。

猜你喜欢
有限性康德偶像
大众偶像
偶像报
艺术百家
浅析人的有限性与哲学的无限性
论“神化”学校教育倾向
浅谈新课标条件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
漫画
谈康德道德哲学的现实意蕴
偶像们都恋爱了
康德的时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