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脑动脉瘤1例

2020-12-19 07:37:21
空军航空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海绵状战斗机空军

1 病例资料

苏-30飞行员,男,35岁,飞行总时间1 950 h。2018年8月因改装四代机体检入院,脑动脉MRA见左侧颈内动脉前膝段眼动脉起始处略膨隆。脑电图、头颅MRI正常。患者无头痛、头晕等症状,飞行耐力良好。到北京天坛医院行CTA检查,但病变性质仍不明确。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给予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左侧颈内动脉C6段血管壁可见一大小约3.5 mm×2.2 mm的管壁突起,考虑宽颈动脉瘤。诊断:左侧颈内动脉小动脉瘤。经过全中心飞行人员鉴定大会讨论,结论:改飞轰炸机或运输机飞行合格。

2 讨论

脑血管畸形一般分为脑动脉瘤、海绵状血管瘤及动静脉畸形。我军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脑动脉瘤以往未见报道。脑血管造影是本病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头部CTA及MRA由于微创,可用于初步筛查。治疗上可采用介入治疗的方法,封闭动脉瘤。但本例动脉瘤体积小,宽基底,暂时不需要处理。判断动脉瘤是否破裂与以下因素有关:尺寸,小的不容易破;形态,宽基底的不容易破;部位,压力小的部位不容易破;单发还是多发,单发的破裂风险小;有无其他危险因素。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在飞行过程中的重要性,飞行人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定向来严格掌握。根据1996年版的《空军飞行人员体格检查标准》第32条,中枢神经系统炎症、肿瘤、外伤、变性和血管病、寄生虫病以及脱髓鞘、代谢性、先天性疾病及其后遗症不合格。美国《空军特许飞行指南》[1]规定: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特许飞行需避免因脑血管意外或癫痫导致的突然失能,原则上发病3年后上述情况发生几率降至可接受程度;动脉瘤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则上不予特许。我国空军以往曾有飞行人员患脑海绵状血管瘤放飞的情况[2],主要考虑这类血管畸形压力小,不会引起致命的大出血。但脑动脉瘤,由于壁薄而其内血液压力高,一旦破裂将产生大量出血,压迫脑组织引起颅内压增高,进而引起头痛,甚至失能、猝死,加上战斗机飞行中正负载荷的交替出现,脑动脉压力波动较大,更容易冲击脑动脉导致破裂。所以飞行人员脑动脉瘤都是按飞行不合格掌握。虽然该飞行员个人积极要求继续飞行歼击机,但经过中心飞行人员医学鉴定大会讨论,考虑到上述因素,建议改飞轰炸机或运输机,一年后返院复查动脉瘤情况。

猜你喜欢
海绵状战斗机空军
空军
科教新报(2024年21期)2024-06-16 07:16:28
苏-35S战斗机
军事文摘(2021年17期)2021-09-24 01:05:58
纵隔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比分析(附4例报告)
CT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效果观察
空军行动
法国空军
歼-5战斗机
蚋式战斗机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肿胀技术在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