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敏
教育部颁布的《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对3 至4 岁、4 至5 岁、5 至6 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其中,对幼儿健康领域提出:开展丰富多样和适合于幼儿的体育活动,是增强幼儿体质、增进幼儿健康的积极手段和重要途径。结合《指南》要求,我园通过运动空间创设、运动器材制作和运动形式开发,为幼儿提供多样化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多样化的游戏体验中感受运动乐趣、丰富运动经验、提升运动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顺应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我们把幼儿园的活动空间进行精心重组,创设幼儿喜欢的多样化运动空间。
有心理学家认为,在学前阶段,运动刺激的数量比质量更为重要,这有助于幼儿感知动作空间的意向与身体位置。每周我们都会开展全园多样化空间运动,全园所有的班级在每周一的固定时段轮换活动场地。如小班第一周在操场进行跨栏运动,第二周则在园门口进行飞盘运动,第三周在三楼阳台进行滚轮胎的运动等。多样化的运动空间使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同时也带给幼儿新奇和期待。
我们在每周的早锻炼时间组织一个年段的所有班级在一起开展空间运动,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活动场地,如一班创设了梯子搭建游戏,二班创建了袋鼠跳障碍的游戏,三班进行赶小猪游戏,四班进行跳长绳游戏等。这种“自选菜单式”的运动方式打破了班级间的界限,引导幼儿自主运动和交流。
我们要求每个班根据自己的“地盘”和本班幼儿的兴趣爱好等,创设独属自己班级的特色运动,推进“同地异构”活动。“同地异构”的“地”既指户外活动场地,也指室内活动环境。如同样在小树林,有的班级把麻绳绑在树干上玩“穿越火线”的游戏,有的班级则探索在草地上走高跷,还有的班级利用小树林的斜坡玩曲棍球游戏。我们观察到,幼儿是天生的玩家,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原有经验,在独特的运动环境的刺激下,利用小树林地上的“凹陷处”,创生出“赶球入洞”的游戏。这种自由、自发的游戏让幼儿乐此不疲,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从生活中取材,选用安全、环保、方便的废旧材料,制作多样化的体育器械,满足幼儿运动的需求。
我们的幼儿教师经常会自制运动器械。如我们制作的“扭扭乐”器械,在油桶或是洗衣液桶上挖开大大小小的洞口,桶内装入乒乓球或瓶盖,并在桶的两侧装上带子,让幼儿背上“扭扭乐”双肩包,通过身体扭动将乒乓球或瓶盖甩出来。当一段段幼儿背着“扭扭乐”快乐扭动的游戏视频在班级群里分享时,家长们制作运动器材的热情也被激发了出来。于是,我们在全园开展了“亲子制作、变废为宝”的自制体育器材活动,活动结束后,我们一共收到了60 多种自制运动器材。我们选择其中安全又有趣的运动器材进行“批量生产”,并投放到幼儿园公共器械室,统一管理,登记使用,真正发挥自制运动器械的独特价值,满足幼儿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园级层面将幼儿园的角角落落都进行了开发利用。我们在幼儿园门口的小树林步道上增添了绳网,幼儿可以利用绳网进行抛球过网等游戏;我们在操场边增设了大小木桩,幼儿可以用徒手走步,或肩挑沙袋、手举哑铃等多种方式过木桩;我们在园内中厅的柱子上利用雨伞、塑料筐创设了投掷区,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运动水平选择合适的投掷距离和高度进行挥臂运动等。
根据每班的自制器械,我们开展了“一物多玩”的体育活动研讨,通过创造性地探究体育器械的多种玩法,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发展。以“趣玩杠铃”为例,有的幼儿将杠铃扛在肩上,有的手握杠铃练习举重,有的推着杠铃向前滚动,有的将杠铃间距排列练习跨栏,有的将杠铃骑在胯下当小马,还有的幼儿合作抬着杠铃走……
在幼儿园中,我们通过师幼互动、同伴互动、混龄互动等多种合作方法来提高幼儿的运动兴趣。我们特别重视父亲的力量在幼儿运动中的影响,强调亲子运动的重要性。每天的早锻炼,我们都会开展“相约爸爸”阳光运动时刻。爸爸的加入,丰富了游戏的内涵,让我们的玩伴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也催生了许多趣味盎然的亲子运动游戏。家园携手,幼儿的运动兴趣明显高涨,许多之前不敢尝试的项目也敢于大胆尝试,而且在速度、力度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体育运动的多样化发展。
多样化的游戏体验让幼儿在玩中生智,引导幼儿在爱玩、乐玩中探索运动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