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文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这样写道:“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说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从体育运动开始。体育与健康课应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规范学生的行为表现,从而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观念等道德品质。
幸福的体育课堂应以实现学生的幸福人生为价值取向,以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提升自己的才能,掌握科学知识,身心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体育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体育学科中的德育内涵,把德育元素贯穿于体育教学中,科学预设和艺术生成相得益彰,让体育课真正“好玩”起来,让学生真正幸福起来。
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说道:“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福流感”是学生自我现实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一种沉浸体验,通俗一点说,就是当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非常投入时,便会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从而带来一种愉快、忘我的情绪。如果我们把学生不愿意学习的时间都变成他愿意专注学习的时间,就实现了真正的教育。比如在一次体育课上,由于天降大雨,我便带着学生在教室内学五子棋。学习中,我发现一个因体质不好而不爱上体育课的学生在这节课上打遍全班无敌手。很多同学向他发起第二轮挑战,都以失败告终。在同学们的“挑唆”下,他向我发起了挑战。大战几个回合后我也输了。时至今日,他比赛时专注的模样和胜利时自豪的神情让我不能忘怀,更难忘的是,虽然那一次我输给了一个学生,却分明地体会到满满的幸福感。
从那以后,我总是喜欢打听学生的体育特长,变着方法为他们搭建舞台,以期让更多的学生遇见福流感,享受幸福感。实践证明,这些学生不仅在优势项目上保持了优异成绩,还渐渐对其他项目也产生了兴趣,表现出良好的参与积极性。他们因为从一个项目中体验到了幸福流,形成了优越感,重拾了自信,从而带动了多方面的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如果频繁地练习同一个项目,学生自然会抱怨:“还做这个游戏啊?怎么又是跑步!”这是因为单一的教学内容已经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甚至让他们感到厌烦。由此可见,学生的不良学习情绪有时是教师造成的。所以,运用多变的教学项目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体育课上,我常常把两到三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糅合在一起,按照课时数合理分配在不同的课堂教学中。比如,把技巧性练习和跳远进行合理分配,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同一节课中既有技巧训练又包含跳远这个项目,这种方法适用于本节课的两个项目内容都比较简单,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情况。同一节课中有了两个内容,学生不会感觉枯燥,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二是不同的内容分配在相邻的两节课中。比如第一节课完全上技巧,第二节课上跳远,第三节课再上技巧。这样的分配方法主要是考虑到教学内容较难,学生需反复练习才行。给足时间集中练习,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也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变换的教学项目中,学生自然会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那种积极性是自发的。学生越是能够积极地投入学习,自身的幸福感便越发强烈,最终内化为学习的动力。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正如一棵小树不加修理会变成无用之材一样,学生的成长过程如果缺少了相应的规矩约束,也难成社会栋梁。在教学中我常常以组织比赛的方法让学生深刻领悟规则的重要性,如让学生自己组织竞技活动,我事先告诉他们项目的比赛规则,并要求他们严格遵守各项规则。竞技场上,胜者欢呼雀跃、笑容灿烂;败者垂头丧气、神情落寞。体育带给人们的情感冲击直接而强烈,这一点在青少年身上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实际上,结果无论输赢,都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都会有人生的收获。而教师的职责就是教导他们发扬团队精神,精诚合作,严格遵守规则漂亮地赢,同时也教会他们如何有尊严和体面地输。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幸福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教学实践。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学习心理倾向,把德育与体育项目教学相结合,挖掘体育教学中的幸福元素,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让学生幸福地学、教师幸福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