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秀娥,王永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为了进一步优化《畜牧业推广学》教学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面向21世纪高水平复合型畜牧业推广人才的教学目标,培养懂技术、会推广的复合型人才就成为我国农业类高校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1]。近年来我们在实施《畜牧业推广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过程中,重点进行了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因受现行教材内容的制约,教学中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方式,明显存在“重教师轻学生、重课堂轻课外”的不足;在教学方法上,通常较多地采用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方法,也存在“重授业轻解惑、重知识轻技能”的弊端。上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主要表现为学生对《畜牧业推广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纪律较差(如偶尔存在少数学生玩手机、看其他书籍等现象)、课堂气氛不浓(学生参与度不高),因而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基于上述存在问题,我们提出了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思路:以提高学生对《畜牧业推广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以增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度为重点,以满足学生课后学习所必需的指导服务需求为支撑,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对《畜牧业推广学》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方式改革的同时,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切入点,以保证教学效果为重点,创新教学方法,并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和创新教学方法的双轮驱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始终坚持“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重点讲授与一般介绍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近年来,在《畜牧业推广学》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中,曾先后创新应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可概括为“两改”,即改“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方式为“传统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学生自学+课堂答疑+课后个别指导”的教学方式,改采用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方法为基于因材施教原则的“复合式”教学方法。
1.教学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因受现行教材内容的制约,教学中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方式,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随着新编教材的试用,在“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方式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先后创新应用了诸如课堂讨论[2]、学生自学、课后指导[3]等多种教学方式,如对于一些易于理解的常识性知识点采用了学生自学与教师答疑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于一些技能培养的拓展,依据学生学习兴趣的差异较多地采用了课堂讲授与课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其中课后个别指导主要依托现代信息沟通手段和传统沟通方式进行,包括微信解答法、电话指导法、办公室访问法等;对于一些内涵较深的知识点如推广学基本理论等,为了加深学生理解的深度,较多地采用了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教学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较多地采用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具有简单易行、可控性较强等优点,但教学的针对性差,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近年来,在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方法基础上,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先后创新应用了诸如字词释义教学法、形象比喻教学法[4]、启发思维教学法、综合刺激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5]、模拟训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如对于基本概念类知识点,较多地采用了字词释义教学法;对于抽象的基本理论类知识点,较多地采用了形象比喻教学法和启发思维教学法;对于知识点中的重点和难点,较多地采用了综合刺激教学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相关知识点,较多地采用了案例分析教学法和模拟训练教学法。
在两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激发了学生对《畜牧业推广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四多四少”的喜人变化:来听课的人多了,无故逃课的人少了;课堂认真听讲的人多了,上课玩手机、看其他书籍的人少了;上课抢着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人多了,不参与互动的人少了;课后积极自学并与教师主动沟通的人多了,课后不学习的人少了。上述“四多四少”的喜人变化,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