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男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0)
非淋菌性尿道炎是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后诱发的生殖道疾病,该病通过性接触传播,多因频繁更换性伴侣、性卫生情况较差等因素诱发,且该病多伴有上生殖道感染现象,以尿痛、尿道红肿、外阴瘙痒等为临床症状,对患者身心健康影响较为显著,基于该病生理位置特殊性,故患者多伴有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临床需及早开展护理干预,以期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1]。本次研究选择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开展心理护理,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取本院自2018 年4 月至2019 年4月接收的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70 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5 例。试验组男10 例,女25 例,年龄(23.52 ~47.46)岁,平均年龄(35.31±11.25)岁,病程(2.01 ~9.34)天,平均病程(5.02±2.54)天;对照组男11 例,女24 例,年龄(22.35 ~48.56)岁,平均年龄(35.42±12.14)岁,病程(2.14 ~9.25)天,平均病程(5.13±2.35)天。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对比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评价心理护理价值。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遵循医院相关制度,为患者介绍各并发症预防方法,并指导其合理、科学饮食,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心理护理:① 尊重患者:基于该病发病原因较为特殊,故确诊后护理人员需真诚、耐心对待患者,在体现尊重原则基础上,应用语言技巧,引导其了解病情。此外该疾病患者多独自就诊,在急诊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温柔、亲切引导其倾诉内心想法,提高后期心理疏导价值[2]。② 健康教育:就诊患者多对该疾病无正确认知,护理人员需耐心为其讲解非淋菌性尿道炎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护理内容,使其掌握该疾病传播途径、并发症预防方法,提高认知程度,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此外在健康教育中,护理人员需根据其认知程度、理解程度,采用视频、ppt、宣传手册等方式宣教,以确保其掌握该疾病相关内容[3]。③ 心理安抚:该病发病原因、部位较为特殊,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患者多存在含羞情绪,护理人员在临床操作前需为其讲解治疗、护理操作实施方法,使其掌握治疗、护理流程,对无治疗信心患者,护理人员需为其介绍治疗成功案例,以引导其树立治疗信心[4]。④家属配合:护理人员需将其实际病情告知家属或伴侣,向其解释该病产生原因,告知其性生活环境不洁为诱发该病主要原因,以化解夫妻双方误会,叮嘱其多陪伴、关心患者,提高其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 参考汉密顿量表评价其焦虑、抑郁程度,分析其心理状态。根据本院统一下发满意度量表评价护理满意度,分值为100 分,得分越高证实患者对医务人员工作质量满意度越高。观察并记录常见肛周炎、直肠炎、前庭大腺炎、急性盆腔炎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分析,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等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 <0.05 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心理状态对比 试验组心理护理前焦虑、抑郁,与对照组护理前比较无差异,护理后较对照组低,详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心理护理后满意度(91.36±2.05)分;对照组常规护理后满意度(88.54±3.65)分,两组对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t=3.985 2, P=0.000。
表1 两组心理状态对比(,分)
组别 n 焦虑 抑郁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试验组 35 46.25±5.25 22.53±4.23 46.21±4.35 21.58±3.15对照组 35 45.35±5.24 29.48±8.85 45.22±5.02 28.68±9.98 t 0.717 1 4.191 8 0.881 7 4.013 7 P 0.475 7 0.000 1 0.381 0 0.000 2
2.3 并发症发生率 试验组护理后出现肛周炎1例、直肠炎1 例,并发症发生率5.71%;对照组护理后出现肛周炎、直肠炎各3 例,前庭大腺炎、急性盆腔炎各1 例,并发症发生率22.86%。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0,P <0.05)。
非淋菌性尿道炎为性传播性疾病,此类人群多会受到社会舆论攻击,导致患者就诊时多伴有恐惧、失望、痛苦等负面情绪,为消除患者心理顾虑,临床需开展护理干预,在尊重患者前提下,维护良好医患关系,提高患者依从性及其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
心理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首先需消除其心理顾虑,在临床护理中需体谅、尊重、关心患者,营造轻松、愉悦交流氛围,协助其及早从自卑、自责中走出,以平常心态对待临床治疗。其次,护理人员需做好保密工作,在健康宣教中需做到谨言慎行,避免触碰其隐私,且医务人员需适时通过网络、视频、宣传手册等方式为患者讲解正确的性生活方式,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效果。最后,护理人员需做好伴侣情绪疏导工作,尽可能应用语言、沟通技巧,平息伴侣愤怒、伤心情绪,及时解答其提出的疑问,并为其讲解该疾病有效预防方法,避免病情复发,诱发各类并发症[5]。结果显示:试验组开展心理护理后,焦 虑(22.53±4.23)分、抑 郁(21.58±3.15)分,低于对照组,满意度(91.36±2.05)分高于对照组(86.34±1.54)分,并发症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22.86%,故心理护理价值得以证实。
综上所述,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开展心理护理的价值显著,对降低焦虑、抑郁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