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百合产业现状、问题及多元化发展对策

2020-12-19 02:35马雯静祁天生
农技服务 2020年10期

马雯静, 赵 华, 郑 鑫, 祁天生

(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70)

兰州地处黄土高原西北部,其气候冷凉,空气湿润,土壤肥沃,环境无污染,适宜喜温凉、喜光照、好湿润、忌酷热的百合生长[1]。凭借独特的环境优势,兰州百合瓣大、肉厚、色白如玉、味醇香甜、风味甘美、无苦味[2],是全国最为著名的可食用百合,百合产业也发展成为当地特色优势产业,是当地农民最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为当地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兰州各地区广泛开展了传统农业改革,基于现有优势条件,进一步因地制宜地推进兰州百合产业的高质量和多元化发展,对更好实现农村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

1 兰州百合产业发展现状

2019年,兰州市百合种植面积达6 666.67 hm2,产量达4万t,外销量达3.5万t左右。核心产区为七里河区,下辖的西果园镇为兰州优质百合主产地,被誉为“百合之乡”。该镇青岗村建立了78.8 hm2省、市级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2 580 hm2万标准化示范区和4个示范乡镇,种植户有10 954户,无公害百合认证面积达2 580 hm2[3]。全市共有200多家百合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在50 t以上的企业有45家;加工产品有真空包装鲜百合、无硫百合干、百合粉、百合营养麦片、百合调味品等多种类型[4]。除种植和深加工外,部分产区还以农旅结合方式实现多元化发展。以百合集约化发展最为典型的袁家湾村为例,其目前在传统百合种植模式基础上,积极引入了百合观赏、百合采摘等新型发展模式,开展了百合文化节、“百合王”评比等系列活动。目前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百合谷”旅游景点每日吸引众多游客前往;依托“百合谷”设立的农家乐不仅为其经营者带来了可观收益,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部分工作岗位,为当地农民增加了额外收入。在政策保障方面,甘肃省出台了《甘肃省支持百合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和《兰州百合产业发展规划》,兰州市制定了《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兰州百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19—2022年)》。

2 兰州百合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深加工能力不足,衍生品发展受限

整个兰州百合产业盈利来源中,原料产品销售盈利占比50%,衍生品带来的收益不足20%。本项目组调研发现,当地从事百合加工的大多为作坊式的合作组织,生产工人整体素质不高,产品深加工能力不足,导致其加工产品质量低,销售竞争力弱。目前市场上百合衍生品以百合醋、百合酥、百合片、百合粉、百合饮品等为主,但由于大众对这些产品缺乏了解,各大超市也鲜见百合衍生品,多数在当地特产店销售,销量远低于同类产品,多数企业因其市场需求不高,并不将百合衍生品作为主打产品进行开发,选择减少或停止生产。

2.2 销售渠道单一,收益不高

近年来,传统的实体销售遭遇困境,尤其受新冠疫情影响,直播带货、线上销售迅猛发展,为百合产品销售拓宽了渠道。据甘肃农业大学项目组调查数据显示,30%的实体销售商开展了线上销售模式,但线上销售的覆盖范围较低,大多以企业为主,而当地种植者大多局限于传统的收购模式。一是由收购人员到地头进行大量收购,此方式占比高达80%,但其收购价格不高,近年来连续下跌,最低时跌至2元/kg,严重影响销售收益;二是在每年百合出土期,部分百合种植区吸引大量游客前来采购;三是通过网络进行销售,但覆盖范围狭小,严重限制线上销售数量。在传统销售模式下,百合产品销售基本依靠贩卖商到当地收购,销售渠道单一导致当地百合收购价格连年降低,降低了种植户收益。

2.3 农旅结合发展的基础配套落后

一是水资源缺乏。百合产区水资源主要是雨水,配套的自来水资源不能满足发展农旅业的需求。二是交通条件差。百合产区大多距离市区较远,道路多为盘山公路,路况复杂,建设质量低,导致通行耗时较长,交通较为不便,制约旅客便捷前往,影响旅客满意度。三是当地农家乐缺乏统一规范管理,食品、卫生环境无保障,商品价格混乱,降低游客满意度。总体上,围绕百合种植衍生的百合采摘、百合旅游等模式的发展在基础设施配套方面存在较大制约,阻碍百合产业多元化发展。

2.4 文化宣传欠缺,知名度低

兰州拥有多年的百合种植历史和深厚的百合文化,但缺乏对这一特色文化的有力宣传,导致兰州百合知名度低。现有宣传主体主要为当地政府,部分地区通过道路沿线展板进行宣传,影响力十分有限。虽然景区大多以微信公众号、快手、抖音等方式开展宣传,但各个百合种植区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的系列宣传较少。另外,由于缺乏过硬的产品质量、丰富的活动和良好的品牌口碑,兰州百合的文化价值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不利于兰州百合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3 兰州百合产业多元化发展对策

3.1 提升产品加工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

一是政府及产业主管部门应加大对百合产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支持百合产品加工企业引进先进生产加工设备,加强技术人员培养,以及申报各类质量体系认证,促进企业提高加工技术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另外,面向百合产品市场需求,依托相关研究机构和高校,开展百合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为百合加工企业开发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产品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3.2 拓宽销售渠道,发展多元化销售

一是紧跟线上销售发展趋势,由政府和产业主管部门组织安排,对种植者、合作社和企业等加强线上销售技能培训,引导和支持其开展线上销售,使更多生产经营主体能够充分依托线上销售优势提高产品销量。

二是企业应面向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合理调整产品销售方向。在依托当地特产店的同时,与销售辐射面较大的各大超市加强深度合作,让百合饮品,百合酥等产品与其同类产品一并陈列,提高产品曝光度。另外,以多种形式加大产品宣传,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与信任,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企业还可通过政府组织协调,与外商建立销售合作关系。为保障百合产品符合出口条件,在生产上应加强良种应用,提高栽培管理技术,以保证产品质量。

三是围绕农旅结合发展模式,借鉴近年来西果园镇、魏岭乡等地区广受欢迎和好评的多种农产品采摘经营模式,在百合产区开展产品丰富、形式多样的田园采摘观光活动,吸引旅客参与,创造产品销售机遇。

3.3 完善基础设施,规范行业经营管理

为通过农旅业态有机结合促进兰州百合产业多元化发展,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通过加大人、财、物投入,完善百合产区和景区的基础配套设施,重点解决用水问题,改善交通条件,如适当配套旅游专线车。同时,对景区中农家乐等旅游经营活动加强监管,出台相关的政策和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有效规范其经营管理。通过在百合产区和景区打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为百合产业多元化发展建立良好基础。

3.4 加大百合文化挖掘,发展百合文化产业

深入挖掘兰州百合文化,通过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兰州百合产业多元化发展。一是以物为载体,将百合文化有机融入实体产品。增加百合产品包装的文化元素,不局限于百合文化,也可结合兰州其他特色文化内容进行设计,开发联名款包装,如甘肃省博物馆联名款等。同时,制作百合文化相关数字化宣传内容,如百合相关专题纪录片,以二维码等方式附于产品包装上供消费者查阅。二是大力支持百合文创产业发展,创建和推广品种多样的百合文化产品,如饰品、艺术画作、书签、明信片等,有利于打造兰州百合文化品牌,为兰州百合产业增加收益。另外,加大对相关文化活动的网络宣传。充分利用新媒体,通过网络直播,邀请网红主播推广等年青群体更易接受的方式,对“天下百合第一村”袁家湾村举办的百合文化节、“百合王”竞赛等活动进行广泛宣传,使更具消费能力的年青群体了解百合产品和文化,提高其消费百合产品、参与百合文化旅游活动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