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农垦区春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0-12-19 02:35李蕴雅贾雨晗刘学琴刘师敏普正菲陈荣鑫
农技服务 2020年10期

李蕴雅, 贾雨晗, 高 升, 李 珍,刘学琴, 刘师敏, 马 景, 普正菲, 陈荣鑫

(1.宁夏农业勘察设计院,宁夏 银川 750002; 2.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宁夏 银川 750001; 3.宁夏种子工作站,宁夏 银川 750001; 4.宁夏乡镇企业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宁夏 银川 750002)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北纬35~39o,海拔1 100~3 656 m,日照时间长,光、热等资源丰富,是小麦最适宜种植地区之一;同时,宁夏农垦引黄灌区是我国西北春麦优势产区,所产春小麦加工的中强筋面条品质优良,享誉全国[1]。近年来,由于种植业结构调整,宁夏小麦种植面积呈缩减趋势[2],春小麦总产也较少。伴随国际国内小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之我国小麦产业组织模式和支持政策的变化[3-4],如何立足宁夏发展小麦生产的生态环境和品质优势,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强市场竞争力,对于支撑宁夏小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让种植者从加工、流通和贸易环节分享收益,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提升宁夏粮食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提升宁夏农垦区春小麦生产发展水平提供参考,对宁夏农垦区春小麦生产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1 春小麦生产基本情况

1.1 生产规模和质量

近3年,宁夏农垦区春小麦种植面积0.13万hm2/年左右,主要种植品种有宁春4号、宁春50号、宁春53号、宁春55号、宁春39号;2018年,农垦春小麦种植面积0.14万hm2,平均产量353 kg/667m2,总产量7.48万t。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发布的《中国小麦质量报告》指出,近3年宁夏春小麦达标率基本在35%以上。同时,宁夏小麦抽送检样品达到《郑商所(原)期货用优质强筋小麦标准 Q/ZSJ 001—2003》一等或二等标准,总体上宁夏春小麦属中强筋小麦,质量在全国位于中等偏上水平。另外,宁夏自治区粮食局对全区170~210份小麦样品的容重、不完善粒、硬麦比例、千粒重等收获指标调查分析表明,全区小麦近年收获整体质量良好,整体表现为成熟度好、籽粒饱满,呈现三等品及以上占比高、容重高、千粒重高、硬麦比例高和不完善粒含量低等特征。

1.2 技术配套

1.2.1 技术应用 推广了早灌头水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春小麦精播精种技术、春小麦耕播一体化匀播技术、麦后高效复种技术及“一喷三防”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的集成推广应用,近几年春小麦高产记录达643.17 kg/667m2,创宁夏小麦单产记录。

1.2.2 技术研发 近年宁夏农林科学院及各市县区开展了不同小麦品种品质比较、肥料用量对小麦品质的影响、不同氮磷钾配比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施肥时期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小麦匀播试验研究、小麦早灌头水试验示范、小麦水肥一体化试验示范、不同播种密度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等试验研究,对提升春小麦生产技术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1.3 小麦种植及麦后复种效益

针对近年小麦播种面积逐年下滑的情况,对小麦播种面积下滑原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以提高综合效益为目标的推广模式,改变小麦生产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问题,大力推进耕作制度模式的改革,主要推广麦后复种“一年两熟”制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春小麦7月上中旬收获后,及时整地争时抢墒复种糜子、甘蓝、青萝卜、油葵等作物,每年推广麦后复种面积2.33万hm2左右。通过推广发展,春小麦示范区平均产量达500 kg/667m2左右,纯效益0~200元/667m2,两茬合计效益372~1 231.5元/667m2。

2 春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种植比较效益低

据有关部门专家测算,扣除包括地租(600元/667m2)在内的各项成本,2018年小麦种植纯效益一般在50元/667m2,较单种水稻低135元/667m2左右,较单种玉米低260元/667m2左右,较单种马铃薯低180元/667m2左右,与其他经济价值较大的蔬菜等差距更大。原因一是生产成本比较高,主要农资价格、人工工资、土地流转等费用上涨,生产成本“地板”逐年抬高;二是小麦总效益已达到“天花板”,小麦价格几乎未涨,而单产水平增长幅度较小,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亏本现象,使很多农户只将小麦作为简单口粮种植,导致小麦种植总面积逐渐下滑。

2.2 品种更新换代进程缓慢

垦区春小麦种植品种以宁春4号为主,近3年种植面积累计达0.3万hm2,约占垦区春小麦种植面积的65%以上。其自1981年宁夏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审定通过以来,在垦区种植历史长达37年之久,已出现退化现象,近些年虽一直在做提纯复壮,但品质与早年相差甚远。而新品种推广速度较慢,原因一是农户对宁春4号认可度较高,短时间难以改种其他品种;二是其他新品种较宁春4号没有较大突破,宁春50号、宁春51号、宁春55号等品种种植面积较小,推广力度弱。

2.3 新技术研究和推广制约因素多

新技术研究和应用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垦区小麦生产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受到诸多因素制约。一是技术研发推广团队人员不增反降,研究力量大大减弱。个别研究人员改行,新引进小麦栽培、育种人员青黄不接,农场推广人员身兼数职,无暇顾及,不能专岗专责。二是支持小麦的产业政策、项目、资金减少。从国家角度看,宁夏农垦小麦的面积总产有限,增长空间不大,对全国小麦生产的影响较少,保持稳定增长,即使增加100 kg/667m2,对总产量和总产值的提升有限;从自治区角度看,小麦种植的总产值较小,与经济价值大的蔬菜等差距较大。三是小麦在栽培、育种、机械化方面相关研究已趋于成熟,在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的难度较大。四是新技术推广成本高。近年宁夏农林科学院一直在积极探索小麦种植新技术,但早灌头水、水肥一体化、轻简化栽培、“氮肥后移”等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前期成本较高,对提高纯收益的作用有限,大部分农户难以接受,持观望态度。五是很多专家、学者、农业技术推广者思想观念难以转变,仍然一味追求高产,而对其他与高产不相关的技术保持观望态度[5]。

2.4 优质、特色、专用小麦生产较少

在小麦作为主要口粮实现基本自给的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小麦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6]。而宁夏小麦生产一直走求单产、稳总产的路线,生产规模上与其他小麦生产大省区差距较大,在优质、特色、专用方面又缺乏发展,竞争力不足,长期制约宁夏小麦生产发展。据统计,宁夏生产优质、特色、专用小麦且在区外认可度较高的企业不足5家。

2.5 生产经营者科学素养较低

从事生产经营的劳动者年龄偏大,平均年龄在50~70岁,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学习和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能力有限。多数生产经营者对划分小麦生长周期并根据不同生长期进行科学管理、培肥地力、增施有机肥、用地与养地相结合、选用优质高产新品种等方面的技术并不了解[7],导致小麦生产中未能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片面追求高产,盲目增加单位面积化肥农药用量,有机肥施用量不足,产生土壤板结、盐渍化加剧、有机质含量降低、耕地质量下降问题。

2.6 集约化生产规模较低

受部分农户恋地情结、政策支持力度弱、土地流转成本高等因素影响,小麦产业规模化经营程度低,仍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多数种植田块面积较小[8]。小麦生产集约化生产规模较低,导致在先进科技成果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金融服务供给、对接市场等方面有所制约,影响产品品质提高、产出效益增加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3 春小麦产业发展对策

3.1 着力发展品牌、优势、特色、专用小麦生产

宁夏农垦区生产面积小,种植、管理、收购环境容易监控转型,完全能够实现区域化种植、收获、储藏,防止混杂,保持种性纯正、品质稳定优良;同时,垦区非常适合种植中强筋小麦,而此类小麦适用于加工为制作方便面、饺子、面条、馒头等食品的专用面粉,符合当前消费者对小麦品质以及食品多样性、营养性的需求。为此,应根据垦区小麦生产特点,结合市场需求,发挥特色和优势,围绕中强筋小麦生产,加强优质中强筋春小麦新品种选育,培育优质、丰产稳产、早熟新品种[9],加速新优品种推广应用,扩大专用小麦生产规模。在此基础上,强化品牌打造,增加产品品牌价值,提高综合效益。总之,小麦生产应做到产量和效益协同提高,在保证产量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改善品质,提高效益,逐步推进产业发展方向从产量到品质,再到品牌的转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保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2 提升小麦生产科技含量

以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品种为基础,大力推广应用水肥药一体化、高效节水、测土配方、缓(控)释肥施肥技术、全程轻简化机械化条播、匀播模式、绿色防控等优新技术措施;同时,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推广机械深耕、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提高小麦生产科技含量,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扩大绿色高质小麦生产,实现小麦生产及麦后复种提质增效。

3.3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跟进和应用国内外小麦育种与栽培创新的最新理论和技术,重点围绕选育优质、专用、特色新品种和轻简化简节本增效种植技术推广,加强人才引进,特别是春小麦提纯复壮和原良种生产基地建设相关人才,配套针对性的支持政策,壮大和稳定技术研发和推广人才队伍,促进小麦育、繁、推体系建设。

3.4 完善产业发展模式和体系

一是以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为依托,开展技术指导、农资供应、测土配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土地托管、粮食银行等“一站式”综合服务。二是引导农民通过土地流转、代耕、代种、代管、租赁、参与股份合作等途径,创新半托管、全托管、产业联盟、产业联合体等新型服务模式,鼓励种子、加工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完善产业链与麦农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在此过程中,鼓励种子、加工龙头企业兼并整合中小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促进生产经营集约化、规模化和管理现代化。

3.5 加大补贴和金融扶持政策保障

一是提高补贴精准性和指向性,加强春麦后复种“一年两熟”制推广和优质小麦示范园区建设的补贴。二是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增加保险险种和覆盖范围,提高小麦生产应对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三是建立小麦产业融资担保和贷款贴息平台,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开展小麦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为小麦生产、加工、流通等新型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