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020-12-19 02:35朱星陶陈佳琴杨春杰谭春燕娄丽娇龚锡震
农技服务 2020年10期

徐 熙, 朱星陶, 陈佳琴, 杨春杰, 谭春燕, 娄丽娇, 龚锡震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油料研究所, 贵州 贵阳 550006)

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粮油兼用的作物,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含有人体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人的血清胆固醇、软化动脉血管,是优质的保健食用油原料。大豆用途非常广泛,除食用外,还是动物饲料中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大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是我国传统农业中氮肥的重要来源,是用养结合的最佳农作物。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对大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产需缺口也不断扩大。近年来,在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大豆的种植面积及产量有所增加,2016年随着国家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落实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大豆种植面积增加56.6万hm2,总种植面积达715.6万hm2。2019年,我国大豆面积超过867万hm2,比2018年增加70万hm2,连续第4年恢复性增加,提升了我国国产大豆的供给水平,为有效应对国际复杂环境和风险挑战增添了底气。虽然大豆近年在国家刺激政策下产量及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但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大豆起源于我国云贵高原一带,毕节地区是贵州大豆主产区,在种植和产量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由于地处喀斯特岩溶地区,种植规模受限,需加强栽培技术攻关,稳步加强主产区建设,打造大豆精品产业。现结合生产实际和大豆种植实践经验,介绍贵州大豆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大豆种植高效发展提供参考。

1 品种选择

贵州省内大豆地方品种多为自留种,如八月豆、十月豆、乌嘴豆、青皮豆等,近年来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选育一批高产、抗逆的大豆品种,如黔豆7号、黔豆10号、黔豆12号等,可据情选择种植。

1.1 黔豆7号

该品种为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选育的粮菜兼用型春高产大豆品种,适应性较强,应用范围广,贵州省内各区域均可种植。生育期为116.2 d,中熟大豆品种,菜用豆摘采时期(出苗至鼓粒其)约为78 d。平均产量为158.38~184.67 kg/667m2,百粒重为13.78 g,粗蛋白质与粗脂肪合计为61.06%,菜用豆产量约为350 kg/667m2。

1.2 黔豆10号

该品种为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选育的春大豆品种,耐阴性较强,适宜净种、与玉米等高秆作物、果林间套作。生育期为113 d,中熟大豆品种。平均产量为184.2~209.0 kg/667m2,百粒重为18.3 g,粗蛋白质与粗脂肪合计为60.80%。

1.3 黔豆12号

该品种为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选育的高产、春大豆新品种,2018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贵州省内各区域均适宜种植。生育期为114.2 d,平均产量为171.8~204.0 kg/667m2,单株粒重13.9 g,百粒重为24.5 g,粗蛋白质与粗脂肪合计为62.96%,对大豆花叶病毒抗性较好。

2 栽培要点

2.1 施肥整地及播种期

种植大豆应当气温稳定在12℃以上,贵州一般为3月下旬至5月上旬,根据土壤情况,做到足墒播种。一般播深为3~4 cm,且深浅一致,覆土均匀,播深不应过大。在时间和天气适宜的情况下,可旋耕后播种,结合土壤情况旋耕1~2遍,旋耕前适量增施底肥、优质农家肥、氮磷钾复合肥,净作条件下,中等肥力地块施优质农家肥600~800 kg/667m2、氮磷钾复合肥34~43 kg/667m2,肥料宜少不宜多。间套作仅套种作物施肥,大豆不需施肥。

2.2 种子处理

为提高种子活力,保证播种后出苗早,出苗齐,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精选并晒种处理,在天气晴朗条件下连晒1~2 d杀菌,预防播后出现烂籽、烂芽及病害。净作的用种量约为4 kg/667m2,与经果林套种用种量约为3 kg/667m2。若与玉米间种,2行玉米间种3行大豆,大豆与玉米间距40 cm,大豆与大豆行距30 cm,大豆株距9~10 cm,玉米株距20 cm。若与果林套种,与果苗周边保持60~70 cm,参照净种株行距。

2.3 匀苗定苗

大豆植株各叶腋均是形成产量的部位,应合理确定适宜的栽培密度,密度不合理影响植株对光的利用。根据种子出苗率情况及土壤情况,板茬播种,较瘠薄地块可适当加密。大豆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缺,第1片复叶长出可及时匀苗,第2片复叶长出后完成定苗,严格掌握株距,定苗时去除不合理苗,如杂株、病苗、弱苗等。

2.4 中耕除草

出苗后25~30 d进行第1次中耕,间隔25~30 d后进行第2次中耕。为减轻土壤污染及除草剂残留,提倡人工除草,由于苗期宜轻旱惧渍淹,故应做好苗期清沟沥水工作,雨水过多年份,应注意排水防渍及时清理排水沟渠。若草害严重,也可选用除草效果好、副作用小的除草剂,但需严格按照操作规律和剂量细致均匀地施药。

2.5 病虫害草防治

2.5.1 病害 贵州大豆根部病害主要为大豆根腐病、大豆胞囊线虫病,叶部和籽粒病害主要为大豆花叶病毒。大豆根部病害其病原多为土壤传播,且根部危害互为影响。由于目前生产上无免疫或高抗的品种,因此应以农业措施为主,与玉米、小麦和马铃薯等作物轮作,及时翻耕、平整细耙,改善土壤通气状态,减少田间积水。适时中耕培土,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增强抗病力,选用高质量种子播种,减少幼苗出土前被侵染,或采用大豆种衣剂,在田间防治效果较好。针对大豆花叶病毒防治,应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生产,合理轮作,收获后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在生长期间若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深埋或烧毁。也可施用药剂,如40%多菌、70%甲基硫菌灵、多菌灵胶悬剂70%甲基托布津、50%退菌特和75%百菌清等。蚜虫是病毒病主要媒介,防蚜虫是防治大豆病毒病害主要技术之一。将蚜虫消灭在点片阶段,才能取得防病效果。

2.5.2 虫害 贵州大豆虫害主要有食心虫、蚜虫、螟虫、小地老虎等。提倡采取物理防治或生物防治,如每hm2安装1台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田间多种害虫,在食心虫重发生地区每hm2安装1台大豆食心虫性诱剂捕杀食心虫。针对虫害发生情况采用化学防治,如在蚜虫多发地区播前用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每0.4 kg种衣剂拌100 kg大豆种子,在播种前每hm2用20 kg 2.5%敌百虫粉拌细土250 kg,撒施在地上预防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在螟虫重发地区苗期用80%敌敌畏乳油、久效磷等防治豆荚螟及大豆卷叶螟害虫。

2.5.3 草害 贵州大豆在杂草防控方面可采取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杂草严重地块,可进行化学除草,播种前15 d选用低毒、速效型除草剂喷洒于土面,也可在苗期喷施氟磺胺草醚和精喹禾灵。但应特别注意除草剂种类的选择和喷药方式,避免用于防除大豆杂草的除草剂对大豆植株或间套作植株的药害,用于防除玉米杂草的除草剂应确保安全使用。

3 采收

贵州大豆多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行采收,当大豆叶片完全落光,茎秆变黄且豆荚呈褐色,手摇植株作哗哗响声,籽粒变干、椭圆且变硬时,选天气晴朗进行收获、晾晒、脱粒。待含水量下降至13%以下方可入仓,置于凉爽干燥处保存。收、打、晒的过程中应防止混杂、籽粒破碎。确保种子的发芽率和商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