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职业中专学校 吴霖如
所谓“后疫情时代”,并不是指疫情结束后的新时代,是以疫情基本控制为节点,但人类又无法完全消灭病毒,需与其共存,导致经济、政治、文化、教育随之发生深刻变化的新时代。中职生政治认同素养指在教师指导下,中职生系统学习思想政治相关课程后,对伟大祖国、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并外化为积极的政治行为,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后疫情时代,我国的教育模式会因为病毒威胁而发生巨大变化,中职思想政治课也不例外,应以政治认同素养为首的核心素养的培育为主导,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促进中职生主体性人格的塑造,使其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将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彰显着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人们具有政治认同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就目前形势来看,未来病毒将与人类长期共存,人类进入后疫情时代,人的思想和行为会随之发生变化。中职生正处在“三观”和政治认同感形成的“拔节孕穗期”,而中职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政治认同素养的教育元素,毫无疑问,利用思想政治课培育中职生政治认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 版)》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和公共参与五大核心素养为主导,其中政治认同素养居于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的首位。只有实现政治认同,中职生的成长过程才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在面对挑战时才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这为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方向引领;理论认同是政治认同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思想政治课的传授,促使中职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并用实际行动表达对此理论的认可与自信,这为培育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提供了理论基础;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最终要外化为中职生的政治行为,这些政治行为是否规范需要通过政治制度来评定,培育中职生政治认同素养,就包括对我国制度的认同,这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制度支撑。可见,培育政治认同素养能促进中职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
政治认同素养最终要外化为政治行为,主要体现为学生在参与政治生活时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学生政治认同素养越高,政治参与能力就越强。中职思想政治课既注重结合时政材料和事件帮助中职生掌握我国国体、政体、政治制度等理论知识,形成社会主义基本政治认知,又引导学生明确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学会如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逐步增强中职生建设社会主义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政治生活的关键能力,塑造可贵品格,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由于后疫情时代的特殊性,应更注重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思政课教师是培育中职生政治认同素养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示范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言传身教,起示范作用。
1.提高政治理论素养
作为一名中职思政教师,要有扎实的政治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才能为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一方面,教师应认真研读新课标,领会课程目标与任务要求,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另一方面,教师应钻研教材和阅读专业书籍,掌握有关社会主义理论的知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文化及我国治国理政之策,储备时政材料,以夯实政治理论知识。
2.提升政治实践素养
思政教师要坚定政治信仰,践行政治认同,规范自身的政治行为,通过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言传身教,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正确的政治情感,坚定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如在讲解“人民政协”内容时,笔者以自身政协委员的身份,就如何参政议政进行现身说法,激发了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兴趣。
后疫情时代,价值多元化,中职生由于受自身认知水平的局限,无法对时政热点和政治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急需进行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而政治知识往往枯燥、理论性强,这就要求思政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中职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1.采用情境体验教学
情境体验指在培育中职生政治认同素养的过程中,思政教师或借助多媒体手段,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有针对性地创设政治生活场景,或让中职生依据自己的兴趣扮演不同的政治角色,或设置思辨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辩论等,让中职生在体验、思考和表达中引起政治情感的共鸣,实现情通理达之目的。
例如,在学习“中国是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时,笔者创建了一个联合国模拟大会,背景设定为疫情扩散的初期,中职生选择自己代表的国家,阐述抗疫对策,笔者则起到现实纠正器和旁白的作用。这种情景模拟有利于中职生理解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提升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2.实施线上线下教学
后疫情时代,对中职生政治认同的培育,可以实行线上线下双线教学。线上思政教师可以引导中职生搜索各大网站,了解国家大事,加深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引导中职生通过政府公众号或网站,参与政治生活体验,拓宽政治视野;利用微信、云班课等平台,上传有关政治认同的资料与学生共享,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线下除常规课堂教学外,可组织中职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做中学,将政治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政治认同素养,提升政治参与能力。
后疫情时代,中职思政教师可利用课内资源的理论性与课外资源的丰富性,促进中职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
1.深度挖掘教材资源
教材是教育的物化载体。中职思想政治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政治认同教育内容,思政课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及中职生的成长规律,善于挖掘和运用课程资源,寻找结合点,构建政治认同素养教育的良好平台。
以“经济政治与社会”为例,学习“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生活”这些内容,可培育中职生对我国政治道路的认同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些内容,可培育中职生对我国政治理论的认同感;学习“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些内容,可培育中职生对我国政治制度的认同感;学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可培育中职生对我国政党的认同感;学习“建设文化强国”,可培育中职生对我国文化与价值观的认同感。
2.创新开发课外资源
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课外资源相对丰富,一要善用时政热点。时政能体现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思政教师应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时事,通过课前几分钟“时政评述”分享感受,培养中职生政治参与意识,同时提高政治认同感。
二要宣扬优秀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古今先进人物,通过榜样力量传递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思政教师还可将感染力强的优秀文化作品运用于教学,让中职生深刻感受国家的发展壮大,增强民族自豪感,深化政治认同。
三要利用实践资源。思政教师可组织中职生参加红色实践活动和政治行为,包括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参与政府组织的志愿活动等,再现中国历史事件和体验政治生活,激发中职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其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让政治认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综上所述,后疫情时代中职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政治认同的培育,不仅有利于促进中职生对民族、国家、政党、社会主义的认同,而且能提升中职生的政治素养,使其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中职生未来的发展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