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市吴中区苏苑实验小学 周 艳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广泛地拓展阅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利用比较阅读的方法,结合文本材料的内容、情感态度、表达方法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比较,品味感悟,提炼总结,形成新一轮的价值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伴随着新课改的脚步,教师们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挑战的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学校科研大主题的引领下,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始终秉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努力创设探究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鼓励学生提出真问题、真想法,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实践证明,对于细节描写的品读感悟是学生领悟文本内容的基础。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适时采用散落在文本中的标点、词语、句子等细节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西门豹治邺》一课时,笔者抓住文本中第10段到第14段描写西门豹言行的词句,以他惩治巫婆和官绅方法的高妙作为教学切入点开展比较阅读。笔者请学生先关注西门豹对巫婆说的话:“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然后抓住“不漂亮”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勾连前文中的“年轻”“选”“打扮好”对比阅读,再追问学生“这个姑娘到底漂不漂亮?”让学生明白一个巫婆精心挑选,并且打扮好的年轻姑娘怎么会不漂亮呢?这分明是西门豹找的一个借口。考虑到四年级学生正处于思维迅速发展的阶段,笔者顺势鼓励学生:你能不能也用这种紧扣关键字比较阅读的方法,提出自己的疑问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凝神思索后大胆提出了如下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西门豹在跟这些作恶多端的坏人说话时竟然用“麻烦”这样表示客气的语气词?为什么西门豹对官绅头子和官绅们的语言由“催一催”变成了“催催”,标点由“。”变成“!”,语气更急促,态度更强硬了呢?为什么西门豹只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投进了河里,没有把其他官绅一起投进河里?这些问题层层对比,环环相扣,在激烈的探讨交流中,学生们一步步地感悟到西门豹运用将计就计的巧妙策略,体会到了西门豹有勇有谋的人物形象。在不断比较探究的训练中,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统编版语文教材单元导读中常凸显一个核心词“语文要素”,这就引导语文教师不仅要关注文本内容、情感体悟,还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同时渗透写作方法,落实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目标。对于每一册教材中的写作单元要特别给予重视,因为这一类课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指向表达的语用因素特别明朗。如果教师适时运用文段间的联比阅读,往往能出奇制胜地引领学生领略到文本表达的秘妙之处。
笔者在执教写作单元《游天都峰》的教研课时,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后,在 PPT上出示了“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和“我们”爬山的句子的两个大小相同的文本框,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谈谈自己有什么发现。这一文段比较的视觉设计处理,让人一目了然地感受到文本的详略。笔者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既然文章的题目是《爬天都峰》,为什么对话描写很详细,而爬山过程却一笔带过呢?通过鲜明的段落对比,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要根据写作的目的选择材料,能充分表达中心的就详写,不能充分表达中心的就略写或不写。对于这种写法应用比较凸显、适宜学生吸纳的文章,教师应敏锐地切换教学切入点,把侧重点放在对文本表达形式的研究上,借助比较阅读等方法开展教学,既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又可增进言语习得。
统编版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的结构组合单元教学内容。这些课文往往内容、情感、文体相似,我们可以用“异中求同”的比较阅读,关注文本间某方面的内在联系,把散落其中共同的语用要素串成一条项链。但这些课文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却各具特色,特别适合“同中求异”的比较阅读,帮助学生通过篇章的比较,深入体会文章的结构、语言的风格和表现的手法,在共性中发现个性,在个性中总结共性,这样学生的思维也将螺旋式向上发展。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围绕“童年美好的回忆”这一选题,编排了著名作家写的3篇文学作品《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教学实践中,笔者引导学生从学习方法、选材角度、表达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
本单元的单元导读中明确教师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是引导学生用批注阅读。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比较课文的特点和课后建议,从不同层面进行批注阅读。例如,主体课文《牛和鹅》以旁批的方式做“示范”,批注的既有“疑问”,也有对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领会。《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材在这一课特别指出“在不理解的地方做批注”。《陀螺》一文,学生容易代入角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体会较深处”批注。通过学习方法的细化比较,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批注的方法。
学完本单元课文,笔者尝试引导学生比较三篇课文之间的异同点。学生很快就能总结出三位作家都选择了童年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来写。《牛和鹅》《陀螺》的作者都在叙事后分别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选择正确的角度看待事物;人不可貌相。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文结尾却提出了自己深深的困惑,是那么无可奈何又充满忧伤。 在学生自主比较的基础上,笔者顺势引导点拨,这正应了冰心的这句感叹:“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由此,启发学生写作时一定要选择内心最翻腾的情感来写,不能只写欢乐,也可以写痛苦、悲伤,要选择最发自内心情感的角度,写出自己最真切的感受,表达自己最鲜明的观点,这样才能引发读者深切的共鸣。
三篇课文都是通过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不同的是《牛和鹅》采用更多的是动作描写,运用对比手法来叙事。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更侧重于通过故事情节的变化来描写人物的心情。
通过对以上单元教材的比较异同,学生对描写童年生活这一类的记叙文特点产生了敏锐的触觉,对于选材的多角度、表现手法的多样化,以及阅读方法也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学生亲历了这样的比较异同的学习过程,他们的思维从表层走向深层,更具敏锐性和深刻性。
在长期的比较阅读训练中,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建立起“篇章比较阅读”的概念,为了进一步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必须要站在更高远的角度来参透教材,要有发展的眼光,由课内联系课外,按照写作题材、主题思想、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串联起来,从多维度、多层次进行比较阅读。这时候,学生不再是只读一本书了,而是从多本书中汲取知识互相印证与补充,融会贯通,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拓展阅读更加丰富的内容,极大地增强了思维的发散性。
教材中的文章,有很多来自名篇名著的节选,例如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都选自我国古典名著,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拿着“比较”这把钥匙,通过单篇课文的学习来点燃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热情。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笔者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然后从知天文、晓地理、识人性三方面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最后借助课后的阅读链接让学生比较阅读《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从故事情节、语言特色等方面比较原著与课文的异同,激发学生通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中,我们要从教学目标出发,结合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选取比较要点。如可以选取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行对比,了解该作家的创作风格。六年级上册的《草原》一文,是老舍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文中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依依不舍的话别情景,以及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都深深地感染着读者,让人久久回味。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的语言风格,学完课文后,笔者让学生再次欣赏了老舍先生的《林海》《趵突泉》这两篇写景美文,并谈一谈学习感受。学生们都被作者笔下的林海、草原、泉水等清新自然的风光深深陶醉,也由衷地感受到作家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热爱。同时,作家亲切自然的文字、鲜明适切的修辞,散文中单纯明晰的句子结构,错落搭配的长短句,富有节奏美、音韵美的特点,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同一作家的多篇写景散文的比较阅读,让我们充分地领略了老舍先生洒脱自如、自然本色的语言魅力。
学生通过这样的阅读,对写景散文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对作家的语言风格也会有初步的感悟,而且伴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视野也会更开阔,思维也会更有广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发掘内隐在文本中的本质特点,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引领学生从更加广阔的视野,认识不同文本的丰富内涵,理解不同作品的表现方式,领略不同作家的语言风格,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相信只要长期坚持这样的比较阅读训练,学生的思维也会更加活跃、更加深刻、更具有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