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市湾头中心小学 黄雯雯
从三年级起,统编版语文教材增设了“阅读链接”栏目。据笔者梳理,教材中“阅读链接”共安排了34次,其中三年级5次,四年级11次,五年级8次,六年级10次。其定位:“阅读链接”是精读、略读的延续与发展,是向“大半径”的广泛阅读打开的窗口,是文本走向生活的通道。主要以文字、图片等样式提供了与课文相关联的阅读资源,如写作背景介绍、课文内容补充、片段选文拓展等,又称之为课文的“后花园”。本文将对统编版语文教材后的“阅读链接”在课堂中的教学展开讨论与思考。
“阅读链接”不仅仅能实现拓展阅读,还能开阔学生眼界。从时间安排来看,课前进行“阅读链接”,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课中进行“阅读链接”,能使学生达成情感体验。温儒敏教授强调,统编版语文教材要更加关注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所以教师要掌握不同“阅读链接”的教学方法,使之“文尽其用”。
愉快教学法在古今中外始终受到欢迎,人类大脑皮层处于兴奋时,注意力相对集中,会激发浓厚的兴趣。而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我们可以从课前“阅读链接”开始。在教学《普罗米修斯》时,教师创设情境,巧用“阅读链接”,用神话故事的形式给大家讲述“燧人钻木取火”,使学生在教师惟妙惟肖地讲述中感受到神话的传奇。当学生听完后,自然会对其他的神话故事感兴趣,于是引出今天所学的课文《普罗米修斯》,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读书也会变得愉悦起来。
语文课堂的成功之处在于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学生会形成和文中一样的感情,此时,课中适当进行“阅读链接”,情感体验会更丰富。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文中忽然转折,直接描写由于侵略者入侵,圆明园遭到毁灭,给读者巨大冲击。为了进一步达成情感体验,此时教师在课堂中利用“阅读链接”《七子之歌(节选)》和《和平宣言(节选)》来唤起学生内心潜藏的情感,从而将教学推向高潮,使学生将课文表达的爱国之情呈现出来。
大部分教师常常将“阅读链接”布置成课外阅读,但就阅读层面来说,书后链接确实能给学生的课外拓展创设大道。如教学《好的故事》时,教师可以用“梦”的手法向学生展示一个没有“故事”的“好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后链接《论〈野草〉》和《鲁迅〈野草〉注释》,积极体会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最后再介绍《野草》是鲁迅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野草,虽不引人关注,但有顽强的生命力,这一点在鲁迅笔下充分展现。课后发现学生都积极地读起了《野草》,在阅读一段时间后,选择恰当的时机交流感悟,这都是“阅读链接”延伸学习的效果,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阅读链接”丰富多彩,为了更好地促进“阅读链接”的开展,通常无须出现链接全文。只要合理筛选链接内容,就能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还能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情感共鸣与理解。
如果将“阅读链接”全文照搬,会显得内容繁杂,此时编者会结合课文需要,精心选取与其紧密联系的片段来加强学生对同类主题文本的感悟,这样就不会导致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情感体验产生偏颇而出现断章取义的不良倾向。如《北京的春节》,老舍先生在文中叙述了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人情,看得出人们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于是在“阅读链接”中编者选取了与其主题类似的舒乙的《北京的春节》和斯妤的《除夕》片段,都是对传统习俗的描写,这样精练短小的课后链接节选,会使学生乐于去读,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链接”题材丰富多样,有散文、诗歌、小故事等。作为辅助内容,编者力求文章精练,篇幅短小,一般不呈现全文,意在节约学生的阅读时间,使课文内容与之主次分明。《灯光》中有大量的场面和细节描写,因而在其课后链接《毛主席在花山》中同样有场景和细节描写。一位教师为了节约课堂时间,只链接了其中一部分含有场景与细节描写的文字引导学生分析,课后让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方法将剩下的部分中场景及细节描写全部找出来,这样不仅节约了链接时间,还提高了课堂效率。
理解文本是阅读教学的目标,而“阅读链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文本阅读为主,以链接材料为辅,延伸课外阅读。
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在执教《三黑和土地》时,利用大量时间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紧接着利用课堂最后8分钟进行情感延伸,让学生欣赏课后“阅读链接”《在希望的田野上》,也有着同样的表达目标。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抓住内容重点,以点辐射,创设氛围,有效引导学生从节奏明快、音韵和谐却意味深长的歌曲中得到理解和启迪。而另一位执教此课的教师,在课堂开始先引入“阅读链接”《在希望的田野上》,不仅引导学生倾听,还讲解了关于这首歌曲产生的背景、词曲作者、内容意思及表达的情感,花费了近一半的课堂时间,导致课文内容无法准时高效完成。课文与“阅读链接”主次颠倒,使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
“阅读链接”是促进学生对文本理解的一种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课文为起点进行链接,以讲授课文为主,使“阅读链接”起辅助作用。在教学《为人民服务》时,教师可以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对待批评和克服困难、团结起来三方面说明如何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与文后链接《十里长街送总理》有着相同的表达目的。学习完《为人民服务》后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可以辅助学生加深对课文论据“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理解,鼓励人们要像张思德同志、周总理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于是“生与死的意义”这一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如何使“阅读链接”发挥更大的价值呢?我们应该撇开阅读,从更广阔的母语实践活动来谈,因而教师要把握相关“阅读链接”的“点”和“度”,教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阅读链接”除了让学生的阅读获得延伸拓展,还能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探索实践。学习完《西门豹治邺》,教师应鼓励学生试着依据“阅读链接”中的剧本开头改编文本,并试着演绎这个故事。通过链接范例,教师教授学生剧本写作的方法,主要依靠人物的对话、动作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并指导学生参加课本剧演出,寓教于乐。课后鼓励学生再搜集更多故事,并编写成剧本,丰富课余生活。
“阅读链接”不仅关注学生的阅读,还能帮助学生突破表达局限,让他们觉得写作并不难,使其在写作上得到举一反三的借鉴。《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后有个“小练笔”:“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同学们有关注过上学或放学路上的景色吗?用几句话写下来。这样的提示只给学生规定了范围,而怎么写路上的景色没有明确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阅读课后链接汪曾祺的《自报家门》片段,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汪老运用总分的手法,把这条弯弯曲曲的巷子里的一切都写得生动逼真,尤其运用排比的手法描绘了银匠店、竹器厂、车匠店的所见所闻,最后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这给了学生鲜明的提示和指导,拓宽了习作视野,学生写作起来容易多了,以此发挥“阅读链接”以读促写的巨大价值。
综上所述,每篇课文的“后花园”——“阅读链接”的作用和属性不是局限的,而是积极开放的。如果教师充分发掘其价值,灵活地有效运用,就能丰富和提升“阅读链接”的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阅读链接”栏目走进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从而到达独立阅读的彼岸。由于“阅读链接”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新增设的内容,还须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更深入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