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闫红燕 陈 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反复强调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铸魂育人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重要讲话为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做好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方向和根本遵循。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要上好思政课,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把握好定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尤其要针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和学生特点,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办什么样的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办学育人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旗帜鲜明地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的本质要求。2019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对新时代思政课课程目标进行了整体规划,强调要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其中大学阶段的课程目标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整体规划对各教育阶段思政课课程目标做出了精准定位,明确提出了大学阶段思政课课程目标及重点。高等职业教育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基础知识和工作能力的建构期。高职思政课程要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需结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和学生特点,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适应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努力培育立志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深耕专业技能、练就过硬本领、勇担时代重任的奋斗者。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应立足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铸就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为重点。在强化学生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方面下功夫,实现思政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评价内容与企业标准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育才造士、培养德才兼修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育人功能。
2019 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新时代职业教育要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是从打造高等教育新格局、深化产教融合的角度,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做出的目标和方向定位。可以说,职业教育的育人导向是课程改革创新的出发点,决定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游离于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之外,自说自话,必须立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借鉴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职业教育比较优势,紧紧围绕培育大国工匠精神内核这一主线,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链,定标准、补短板、传帮带、精准施策,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显实效。
以校企合作为抓手,用好课堂教育主渠道,提升育人实效,一是要搭台定标,解锁企业用人需求,总结行业、企业和从业者的相关职业道德准则。事实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在积极弘扬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的同时,有效兼顾企业岗位和工作特性,更加细化企业人才的道德要求。以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为例,在服务群众方面重点突出以服务客户为中心,以客户购车需求为导向,热情接待、真诚推荐、不捆绑销售,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从而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行业企业道德准则的认识,铭记职业操守,恪守职业本分。二是要检视剖析,建立校企沟通反馈机制,把企业在选人、用人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转化为教学案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案明纪、以案为鉴,使在校学生更有职场代入感,把“问题清单”转为“预防机制”。例如,在企业走访调研中,用人单位表示当前部分学生存在眼高手低、好逸恶劳的现象,不愿接触脏活、累活。针对这一问题,思政理论课需聚焦劳动教育这一主题,抓住企业员工行为表现的典型案例,深刻剖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影响及规避方式等,达到分析一个、教育一片的目的,最终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三是要传承帮带,建立校企传帮带的联系,定期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企业劳动模范、行业标兵返校进校,分享和交流个人成长轨迹、心路历程和工作心得。以“老生”带“新生”、“师傅”带“徒弟”、“徒弟”变“师傅”的方法,引导学生以企业模范为标杆,对标榜样人物,践行职业操守,让敬畏职业、热爱岗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品质薪火相传。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总书记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就近与高校对接,挂牌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 。这一意见要求为学校思政课建设拓展了新格局,明确了实现开门办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内涵,尤其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课内与课外联动、理论与实践统一、思政小课堂与生产劳动大课堂结合提供了实践路径。通过与相关企业对接,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以教育教学诸要素为基础,探寻校企在思政理论课主渠道中共育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切入点,建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思政课实践教学既是思政课课程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思政课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应突破传统的“课内实践”模式,积极探索企业运行管理或文化建设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悟真理、树信念,增见识、长本领。需要注意的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是在理论指导下的科学探究,顾名思义,思政课实践教学离不开思想政治理论的科学指导。思政课实践教学既非单纯的理论输出,也并非简单的观摩参观,而是实践教师在对学生集中授课讲解的前提下,带领学生走进企业的经营环境、人文环境,拓展学生对职业领域的认知,引导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教师在组织汽车营销专业学生开展“企业员工行为规范”调研过程中,需为学生讲述调查研究的方法、与人沟通的方式以及需要遵守的纪律要求等。
在校企“双元”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积极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立足职业教育办学与育人特点,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不断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