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实验学校 王娟
现在全社会都在倡导素质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学校生活,对于系统的知识体系学习还处于适应阶段,他们还处于性格形成的早期阶段,体育学科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学生协调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等方面都十分重要,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然而长期的成绩论观点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体育始终处于“冷板凳”的状态不被重视,成绩不是十分的理想。放下书本,走进自然,远离电子设备,眺望窗外。教师在这过程中应充满热情,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方式,完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
小学体育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加强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培养学生意志。为了改变传统思想对于体育的误解,首先就要从精神层面转变对于小学体育的态度。从学校层面来说,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思维,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将自己的创新思维教给学生;其次要引进先进的教学设施,为优化教学方法提供相应的硬件保障。就教师层面来说,转变传统意义上的体育是副科的思想,深刻意识到体育的重要价值,强调学生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再次,在课程的设置中,不仅要实现教学大纲上的全部要求,考虑到教学要求,更要结合实际,将学生意志的培养融入教学中。就学生层面来说,要听从教师的指挥,不要想当然,把自己置身于课程之外,而要收起玩乐心态,认真对待体育课,积极参与学习,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加上自己的感受,使体育教学能够发挥出真正的价值。
为改变教学现状,需要多方合作努力。学校从硬件设施上加大力度,也可以通过开运动会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是创新教学的主力军,要改变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在日常教学中加入精神方面的宣传,深度发掘体育课程所代表的深层含义。适当增加户外项目,不要总是在室内进行,受活动场地限制,不能充分发挥正常水平,在室外可以通过音响和投影仪等设备将音频和视频播放,让学生观摩和练习。最后,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创新教学方式,从学生的熟悉面入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训练项目中,达到体育课锻炼和培养的意义。
为改善学生的固有思维,切实开展教学研究。第一,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学习能力都是不同的,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根据他们的不同兴趣设计符合自身的项目,不要千篇一律,用同样的训练要求去约束所有人,科学安排,统筹设计,达到教学目标。第二,教师在进行前期体育活动设置时,需提前预设目标,带有目的性地进行训练,这样才富有针对性,让学生感觉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让学生的某些特质更易显现。最后,教师应善于总结归纳,对于以往的教学中出现的不足,加以分析和总结,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保证学生不会在后面的训练中再次出现此类状况,鼓励学生迎难而上,勇于进取。
为促进教学的改革创新,适时借助多媒体资源。多媒体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是大势所趋,而且其效果的显现也是很明显的。尽管体育教学大部分是在室外,依旧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将教学视频反复回放,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教学重点,以运动为主,不可过度依赖多媒体,不能主客颠倒,让理论占据主体,比如,在足球运动中,学生可能对于一些新接触的动作了解得不是非常到位,在此种现象下,多媒体的作用就展示出来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动作分解,强调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总体来说,多媒体虽不能占据体育教学主流,但是也不可或缺,他的意义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印象,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课程。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力推进多元化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增加趣味性因素,以便更好地吸引学生,提高参与度。游戏教学法就是很好的范例,既符合教学大纲,又能契合学生心理,如锻炼学生的跑步技能,就可以借鉴大火的综艺节目俗称跑男的经典游戏:撕名牌,既达到了跑步的意义,又锻炼了学生的反应力,在轻松和愉快的情境下,寓教于乐,一举两得。教师可以借鉴优秀案例,举一反三,不同的体育运动采用不同的口号,以便增加运动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预期;还可以开展分组教学,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既突出特长,又互帮互助,促进多元化教学的效果。
体育是一门深受学生喜爱的科目,在此基础上,更有利于学生爱好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体育精神。新时代下,为了更好地达成这一目标,教师自身应树立科学、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坚持以学生为重心,树立学生第一的理念,将素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通过观念、手段、方法等入手,追求教学形式的创新,设置新型体育游戏,借助多媒体增强互动效果,改变现有的教学状态,让学生爱上体育,对此产生兴趣,从而促使教学更加人性化,符合小学生的发展特性,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