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姗姗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识字教学不仅仅是单纯地教学生认字,更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音、形、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即所谓的联系性识字。联系性识字在儿童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儿童建立汉字音、形、义的多维联系,从而培养儿童主动识字的兴趣,提高儿童识字的效率,增强儿童热爱汉字的情感。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展开联系性识字教学呢?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同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方式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有利于揭示字词的内在规律及字词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培养儿童主动识字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一上识字单元《口耳目》一课时,将“口、目、手、足”这四个字与直观形象的图片进行对比:“口”字就像张开的嘴巴,读的时候嘴巴也要张开;“目”字就像人的眼睛,外面的部分像眼眶,里面的部分像眼珠;“手”字就像人的手,上面的部分像手指,竖钩就像手腕;“足”字上面的“口”在古代表示膝盖,下面的部分就是迈开的两只脚。如此,学生的认知就与具体表象发生了联系。这不仅帮助学生记忆了字形,还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汉字的乐趣,从一开始学习语文就喜欢上汉字,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意义记忆能力逐渐发展,机械记忆能力逐渐减弱。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分类的标准,进而联想、类推,逐渐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如学生特别容易混淆“渴”和“喝”两个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喝水用什么来喝?”“口渴了要喝什么?”在联系生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就很容易分清“渴”和“喝”,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运用。无论是借助直观形象的手段,还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都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斯霞老师主张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以文本中生字的构形特点为基础,把生字的各个部分加以组合,建立起汉字与文本语境之间的联系,帮助儿童深入地理解文本,感受文本所表达的意蕴。
例如,教学苏教版二下《会走路的树》一课时,要让学生感受小鸟与驯鹿之间的美好情谊,课后生字“送、陪、趣”就成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涵的切入点。“送”是由“关”和“辶”组成,“辶”代表弯曲的小路,教师描述“山间的小路弯弯曲曲,可不好走哦!小树对小鸟怎么样呀?”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立刻感受到了小树对小鸟的关心。教师接着说:“是呀,小树多关心小鸟呀!瞧,‘送’字里面就有一个‘关心’的‘关’。它们真是一对好朋友!”再看“陪”字,它的左边是“阝”,右边是“立”“口”。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小朋友,你们看,小树就立在小鸟的身边,你听我说说话,我听你说说话,多幸福呀!它们是一对多么好的朋友啊!”从汉字的构字特点出发,联系文本语境,从字到词,由词义到句义,由句义而知章旨,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小鸟和驯鹿之间的美好情谊。理想的识字教学应该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建立识字与文本语境的联系,让汉字的学习更富有情感和价值。
汉字凝聚着汉民族观察、探索外在世界及其自身主观世界的思维和心智的轨迹,有清晰的造字者和使用者的主体视角。它从内在的主体意识出发,按照主体意识的评价和取向,赋予世界某种意义。依据汉字构字来源和规律,即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进行识字教学,既能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汉字,辨析汉字,又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汉字的情感。
例如,学生在写“帽”字时,容易将右上部分写成“曰”字。一些教师在指导学生书写时虽然能够指出缺口框里两横悬空,却不能讲明其中的道理。因此,学生只能机械记忆。特级教师黄亢美在教学“冒”字时就告诉学生“缺口框就是帽子的象形,中间两横像帽里的头发,下面的‘目’是眼睛,缺口框里的两横封死的话就像把帽子上下封死了,这样就戴不进去了。所以,‘帽’字右上的中间两短横左右两边不封,以此表示帽子戴在头顶上。和它相关的字还有‘冕’,也是帽子的意思,所以上面两短横也是左右不封的。”黄老师在教学中运用字理知识,以“冒”的古文字义进行解说,生动形象,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黄老师的教学,不仅传授了汉字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汉字情怀。让汉字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坡度,让学生在理解汉字字义的过程中趣味性地记住了字形,同时还感受到汉字是有意义、有文化、有温度的。
联系性识字,建立识字与诸多维度的联系,目的是让儿童更主动、更有效地识字,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除了以上几点联系,联系性识字教学应该还有更广阔的空间,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