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广东广州 510630)
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不断发展,教育领域相继出台《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然而,在传统体育教育观念影响下,不少中小学体育教师仍然偏好采用语言惩诫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过于高估语言惩诫手段的作用。由于语言惩诫行为对学生的伤害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导致教师往往会忽视了语言惩诫对学生所造成的伤害。因此,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试图探究体育教师语言惩诫行为的成因,分析该行为对学生造成的危害。目的在于使中小学体育教师规避由于语言惩戒行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教学坏境。
本文采用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广州市130名体育教师和200名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向130名体育教师和200名学生发放《中小学体育教师语言惩诫行为》的调查问卷,教师共回收问卷127份,其中有效问卷124份,学生共回收问卷196份,其中有效问卷190份。
通过表1可知,有近46%的体育教师认为课堂中十分需要或需要使用语言惩戒手段。有41%的体育教师认为一般,可有可无。有14%的体育教师认为不需要使用该手段。
在调查过程中,有67%的体育教师反思自己曾有过语言惩戒学生的行为;近59%的体育教师认为适当使用语言惩戒手段有助于帮助学生;约73%的体育教师认为教师使用语言惩戒手段的初衷是为了学生好;接近93%的体育教师认为直接或间接使用侮辱谩骂、嘲笑讽刺等语言属于语言暴力,完全有必要制止和改正;但是有接近68%的体育教师认为善意的调侃不属于冷嘲热讽和指责学生。
传统的体育教学观点认为:严师出高徒;“打是疼,骂是爱”。受此影响,教练员或体育教师在传授运动技能和指导教学过程中要求高度的权威,与学生之间缺乏平等交流的观念。更多体育教师会采用鞭策和呵斥的语言手段进行教学,普遍认为对学生使用严格苛刻的语言是为了学生好,从而会有意无意地使用语言惩戒手段。
在分析学生调查问卷过程中,学生认为年龄在25~35岁之间的体育教师更倾向使用语言惩诫学生。深入探究可以发现,部分年轻的体育教师在教学技巧和经验上多少会有所欠缺,面对学生更加急于达到教学效果,暂时缺乏研读学生的能力,无法完全掌握学生个体差异,缺乏语言沟通技巧,导致错误或无意中使用不当的语言批评学生。部分缺乏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可能会误认为语言惩戒手段能达到较为积极的教育效果,错误低估或无法意识到语言惩戒对学生内心所产生的冲击和伤害。由此可知,教师在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不足、缺乏教学技巧、不擅长处理师生矛盾等教学素养不高的情况下会触发中学体育教师语言惩戒行为。除上所述,在调查过程中,学生反映少数体育教师缺乏敬业精神,教学工作敷衍了事,该类型教师上课时更加简单粗暴,缺乏与学生沟通的耐心,教学过程中语言过于随意,甚至出现对学生讲粗口的情况,由此可知,职业道德素养不高的体育教师更倾向使用语言惩戒学生。
通过实践调查可知,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语言惩戒使用类型属于控制支配型的占比为68.4%,贬低侮辱型的占比为85.8%,冷漠隔离型的占比为36.8%,粗暴恐吓型的占比为90.5%,抱怨哀求型的占比最少,为22.6%。
3.1.1 控制支配型
在体育课上,一些体育老师因为学生的行为与教师的预期不符,多数采用命令语气训斥学生,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指挥去做动作。例如“你不用问这么多为什么,你按照我的要求练就对了”此类语言。
3.1.2 贬低侮辱型
根据调查表明,学生在体育课上表现不好、调皮捣乱会导致体育教师对其进行贬低侮辱性的言语刺激。例如使用“这么简单的动作你都做不了,你说说你还能做什么?”之类的言语。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质疑自己的能力,一些侮辱性言语对学生心灵上产生的伤害甚至超过了体罚产生的伤害。
3.1.3 威胁投诉型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最常用的莫过于恐吓投诉型。例如“某某以后上课你不用来了;你给我注意点,等我有时间了好好收拾你;你再不听话就把你爸妈叫学校来”等威胁性言语,以这种方式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
3.1.4 抱怨哀求型
体育教师对于一些影响课堂正常进行的学生,通常表现的不耐烦,言语常常为“遇见你算我倒霉,能不能让我省点心;算老师求你了,你能安静一会嘛”,等等。
3.2.1 对学生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教师采用语言训诫手段的目的是为了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使学生走回正确的学习轨迹。在这个过程里,由于语言惩戒对学生的伤害具有隐蔽性,不易被察觉,而每位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存在个体差异,一旦体育教师没有把握好语言惩戒的合理尺度,会对学生心理带来相当多的负面影响。例如,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无意调侃学生动作难看或者说学生反应迟钝时,如果用词简单粗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直接就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十分重视老师对自身的评价,一旦老师对自己有负面或否定的评价时就会产生低落情绪。有部分体育教师对待体育特长生时较为严苛,要求较高,一旦出现丝毫问题就对学生采用严厉的训斥,甚至对学生人格进行侮辱。他们认为这样是为学生好,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殊不知这种以结果和成绩为导向的价值观,忽视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即便最后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也会给学生带来沮丧、难过的情绪甚至是出现抑郁等严重的心理创伤。
表1 中小学体育教师课堂语言惩诫行为调查表(n=124)
3.2.2 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语言惩戒属于一把双刃剑,在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面前,他能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给予学生思想启迪。但是如果用得不好,对学生心理造成不良影响,也会在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巨大的沟通障碍和隔阂。一旦学生对任课教师产生反感情绪,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对抗心理,引发师生关系紧张,进而讨厌上体育课,最终肯定会影响教学效果。
(1)广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对语言惩戒的负面影响认识不够深刻。
(2)近半数中小学体育教师对语言惩戒手段认可程度高,在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认为应该采用语言惩戒手段。
(3)体育教师不正确使用语言惩戒手段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甚至会影响教学效果,恶化学生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