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飞
【摘要】随着当前现代化技术以及信息化手段飞速发展,“互联网+”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之中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整体效率进行提升。因此,本文从时下角度出发,首先对“互联网+”模式基本概述加以明确,其次,对“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引导作用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工作具体实践措施,以达到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路径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为目前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载体的同时,还可以在线上以及线下之中展开联动教学,进一步丰富总体思政教育资源,使得教师在课堂之中主导地位更加稳定,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从而将高校思政教育效果加以提升。因此,对“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践路径探索以及改革分析,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模式的基本概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发展成为了目前社会之中的主流。“互联网+”不仅能够有效推进社会发展进步,还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以及相应指导,在具体发展过程之中,互联网技术不断与社会当中各个方面因素进行有效融合,使得各类传统、陈旧工作重新焕发出生机。在如今互联网环境当中,高校思政工作的教师们应当积极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改进,使得“互联网+”视域下的高校思政工作能够有效开展。
二、“互联网+”视域下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引导作用
(一)实现思政教育工作教育方式的转变。高校思政教育与互联网技术有效融合,首先受益的就是教育方式。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之中,大多数都是以传统课堂为主,各种理论为先,教师所采用“灌输式”教学,使得学生对于相关内容只能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式使得思政教育真正内涵无法得到有效发扬,不能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好发展机遇,借助互联网以及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载体,可以将高校思政教育之中内容进一步延伸,从而深入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之中,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起相应高校校园文化平台,进一步引导学生自觉吸收相应的思政教育知识,使得整体校园环境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主要载体。其次,就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本身来讲,灵活运用互联网平台当中的主题模块内容教学、远程连线专家解答等技术,能够在提升整体教学趣味性的同时,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内容能够完全融入相应网络平台运行以及操作之中,进一步促进互联网技术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效融合,将整体教育效果加以提升,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更加民主、自由,从而受到学生欢迎。
(二)拓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总体内涵。在目前互联网环境之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想要获得长远发展,就应当将具体工作内涵进行延伸性的拓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社会主义关键指导思想,一直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当中核心所在,起到了鲜明的主导作用。而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现代化手段不断发展,这些内容已经无法充分满足当前时代需要,高校之中的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移动载体以及互联网平台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而高校学生整体思想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互联网之中消极信息以及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这方面来看,高校思政工作更应当延伸到互联网之中,从而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产生潜移默化影响。这种思政教育工作方式既可以看作一种生活实践,还可以看做一种网络实践,而无论在哪一方面进行引导,始终都离不开互联网平台的引导。另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具体内涵应当加快融入到整体教育流程之中,对每一个具体环节的效果加以提升,使得各个思政教育工作环节能够紧紧相连、共同发展。同时,还应当将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作为整体高校思政教育主要内涵,随着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与互联网不断融合,使得学生也能够成为各种信息发布者,这对于当代学生来讲,难免会产生不良影响,而在这种情况之中,就需要加大思政教育工作力度,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从而保证学生能够以端正的思想态度以及正确的政治观点不断锤炼自身,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三、“互联网+”视域下重新构造高校思政工作主要内容
高校思政工作有效开展,能够为学生带来积极向上的思想指引,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对具体内容加以完善更新。在目前互联网环境之中,高校思政教育得以被重新规划,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具体方面:
(一)评价与反馈体系的重构。高校思政教育之中,评价与反馈体系的进一步构建,能够使得整体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更为顺利,而在传统评价体系之中,学生只能够通过填写问卷等低效率的方式对具体思政教育工作进行反馈,不能够在根本上形成从反馈到改良的具体流程。而引入互联网技术,可以将总体思政教育工作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各种评价都可以借助统一互联网技术平台来完成,大大提升了思政教育评价工作的效率。
(二)理论与实践的重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内容,主要就是依靠相应理论学习来实施,而随着目前互联网之中各种信息增加,使得学生对于互联网信息筛选能力严重缺乏,导致单纯的思想理论指导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思想观念,无法在学生脑海之中留下深刻印象。在目前这种现状下,应当加大实践课程的引入力度,倡导“实践出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理论,保证二者能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理论实践课程的相应开展,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之中新媒体平台,例如微信、微博、QQ等进一步吸引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学习,让高校思政教育具体内容能够通过这些平台进行发布、开展,从而有效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提升。
(三)课后交流辅导平台的重构。在传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之中,课后辅导内容大多数以问答方式进行展开,具体内容也都是课本教材之中的理论知识,这对于当代的高校学生来说,显得较为枯燥乏味。因此,利用互联网技术中即时交流平台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网络平台之中,可以实现各种各样的交流方式,同时,思政教师还应当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使得整体思政教育工作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四、“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工作具体实践措施
在目前“互联网+”视域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当不断探寻符合时代发展的具体路径。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学生自身具有鲜明的特点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涵方面的创新拓展,而基于“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工作具体实践措施主要有着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理念的升华。互联网技术与高校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的发展路径,不仅符合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还是探析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发展机遇的有效途径。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应当秉承思政教育主要内涵,在这一基础上引入相应的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网络教学,这也是在目前互联网时代进行创新改革的必要途径。但想要长期保持互联网技术有效运用,就应当始终贯彻创新理念,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持续散发出活力,不斷用现代化创新理念提升整体思政教育工作效率,形成创新、改良、再到创新的良性循环,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内容得到质的飞跃。
(二)重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课堂教育主导地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当始终坚持课堂教育为具体主导形式,相关思政教师应当将思政教育工作的主线加以把握,明确高校学生思政学习的主要风向标。尽管在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课堂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但由于各种信息复杂混乱以及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让学生将整体课程导向进行把握存在着一定风险。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教育主体逐渐得到弱化,应当不断将课堂以及教师的主导地位加以明确,将网络课程以及网络教育引入到思政教育工作之中,在丰富整体教育形式的同时,帮助学生正确树立起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
(三)促进互联网平台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深度融合。想要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就应当加大网络平台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得互联网平台能够有效融入到思政教育火炉之中,进一步增加整体内容的趣味性,同时,还可以建设虚拟网络课堂,在目前社会实际之中,受到广泛欢迎的就是线上形式,将各种相应教学资源上传到互联网平台之中,再进行统一安排规划,使得在平台之中就能够进行相关听课、考核等操作。由此可见,加大互联网技术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速度,能够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整体教育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五、结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得到了良性发展,在“互联网+”视域下,能够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创建出绿色健康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进一步深化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脚步,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丽娜.“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06):161-162.
[2]胡方方.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研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02):169-170.
[3]周宁.“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10):95-151.
[4]赵盼盼.“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改革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9):207-208.
[5]龙玥.“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施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6,7(24):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