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红色文化红色基因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传承

2020-12-18 04:19崔新广
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学生党建红色基因高校

崔新广

【摘要】传承红色基因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托胶东红色文化资源,鲁东大学深入挖掘并传承红色基因,坚持四个融入,努力推进学生党建工作创新,自觉践行着为党育才和为国育人的初心和使命。

【关键词】红色基因;高校;学生党建

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对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意义重大而深远。胶东地区是山东红色革命的发祥地之一,作为胶东大地最早诞生的大学并在胶东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鲁东大学,胶东红色文化是学校师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文化背景之一,同时学校自身亦有着深厚的红色底蕴。依托校地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并传承红色文化,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模式,推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红色基因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价值

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码,凝结着革命前辈的艰辛探索和责任担当,积淀着革命先烈的赤胆忠诚与奋斗牺牲,是新时代赓续光荣、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培养学生党员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定的信仰信念、崇高的革命精神、优良的作风纪律等起着重要作用。

(一)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流呈现健康向上的发展趋势,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以及人生阅历少,容易导致一些大学生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的扭曲。红色基因中蕴含大量的理想信念素材并广泛寓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中国共产党培育和倡导的精神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通过对耳熟能详的红色基因和革命人物的学习认知,有助于学生党员了解红色基因形成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二)涵养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和优良传统,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物质生活相对富足,自我期望值比较高,同时不少学生自我价值的高位追求与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形成强烈反差。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告诫全党:“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一部党史就是一部党的艰苦奋斗史。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保持着艰苦奋斗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通过传承红色基因,有助于学生党员深刻领悟并秉持艰苦奋斗精神的深刻内涵,从而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培育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开始,就把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最大利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自己最高的行动指南和根本的政治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要牢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传承红色基因,可以让大学生深刻领会党的辉煌历史就是一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发展史。从抗日战争“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到解放战争“潮涌般的小推车和担架队”,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崭新的社会主义国家到改革开放取得的翻天覆地变化,通过这些鲜活的事例,教育引导广大青年传承好红色基因,始终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传家法宝。教育引导学生党员积极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中,投身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二、胶东红色文化的特点及优势

胶东红色文化是胶东地区近现代以来产生的红色文化,是胶东地方文化与现代革命精神融合而产生的极具特色的先进文化。胶东地区作为中国近代革命的重要根据地,在长期的革命进程中形成了丰厚的纪念地、标志人物和事迹,并凝练成了胶东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

(一)底蕴深厚。作为胶东革命发祥地的胶东地区(烟台、青岛、威海三地),是全国开展革命活动最早的区域之一,有着深厚的红色底蕴和基因。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的几天,李之龙、郭寿生等进步学生就在烟台开展了学习怎样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活动。1921年邓中夏、王荷波等同志受中央局委派于同年秋天到烟台工作,掀开了胶东地区红色现代革命的历史帷幕。1923年烟台发展了胶东第一位党员——郭寿生;1924年建立起胶东第一个党小组——中共烟台小组;1928年,成立了胶东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石龙沟村支部委员会,以及胶东第一个县委——中共莱阳县委,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革命运动在胶东地区得以展开的政权基础。

1933年,首届中共胶东特委成立,并创立了与陕北刘志丹率领的陕甘游击队并肩而立的中国北方少有的一支红军队伍——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1937年,文登天福山起义创立了胶东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三军,成为山东抗战的中流砥柱。

(二)形式多樣。作为全国发生革命历史事件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作为胶东战斗主战场的胶东大地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抗日战争时期,文登天福山起义,揭开了胶东武装抗日的序幕。牟平雷神庙战斗打响了胶东抗战第一枪,包括玉皇顶起义、海阳地雷战和牙山战役等,都被深深地铭刻在中国现代红色革命历史的丰碑上。在掖县(今莱州市)成立了胶东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在黄县(今龙口市)成立了山东第一个专区级抗日民主政权。地处栖霞的英灵山胶东革命烈士陵园是1945年胶东人民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牺牲英烈修建的,许世友将军和当地10万名干部群众参加落成仪式。胶东地区现存大量的红色遗迹,如文登天福山革命遗址、海洋地雷战遗址、牟平雷神庙遗址、昆嵛山革命遗址、栖霞衣氏祠堂革命遗址等,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奋斗历程,有着鲜明的红色主题和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三)品质优异。作为全国为革命贡献人财物力最多的区域之一,胶东地区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了最重大的牺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胶东人民先后将50万優秀儿女送进党的队伍,有名有姓的烈士7.6万人,支前民工280多万人;抗战期间,胶东军民跋涉千山万水、历经艰难险阻将招远玲珑金矿秘密冶炼的13万两黄金送到延安,成为我党最主要的经费来源;7万多胶东子弟兵从龙口港、蓬莱港义无反顾渡海北上,成为后来东北野战军的骨干力量;胶东地区发展起来的武装力量先后组建起27、31、32、41四个集团军,成为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方红色热土,许多开国将领和中央领导同志如许世友、肖华、谭震林等,都曾在胶东工作或战斗过。一根竹竿走万程的“华东支前英雄”唐和恩,《地雷战》的原型民兵英雄赵守福、于化虎,智取威虎山的杨子荣,战斗英雄任常伦,南京路上好八连、济南第一团、塔山英雄团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英雄模范都来自胶东大地。峻青的《党员登记表》、冯德英的《苦菜花》《迎春花》等小说,电影《地雷战》《苦菜花》,热播电视连续剧《黄金部队》《大秧歌》等红色历史故事发生地也是在胶东。

三、鲁东大学的红色记忆及特点

鲁东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30年6月的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和创建于1938年8月的胶东公学。作为胶东地区的最高学府,她引领胶东红色文化的发展,历经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凝聚铸造了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精神:坚守信仰、追求进步、担当使命、传承创新、无私奉献。

(一)红色校史。1930年,招收第一批学生时,中共胶东地方党组织就在学校秘密成立了党支部,通过王哲、何其芳、王冶秋、瞿亚先等思想进步的爱国教师的思想启蒙,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学生中落地生根,这里成为学生爱国主义的启蒙站,也成为胶东抗日救亡活动的重要策源地。全面抗战伊始,胶东公学的创设,把共产主义的红色之火燃遍胶东大地。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里,从1938年到1948年,胶东公学历经10年沧桑,17次辗转迁移,在日寇大扫荡中,3次遭受重创,为赶走日本侵略者,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广大师生历经磨难,坚韧不拔,有的甚至为此献出宝贵的生命。

(二)英雄师生。党领导下的、胶东公学培养了大批学子,他们有的成为开国将军,有的成为省部级领导干部,有的奉献在基础教育战线,他们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在烽火岁月中抛头颅洒热血,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担当奉献,涌现了大批英雄模范:胶东虎将姜宗泰,中国的潘杰诺夫高锐,铁军将军姜林东,革命烈士王之凤、张贤和,沉着击退鬼子的赵野民,临危救百姓的迟建敏,宁死不降拉响手榴弹的阎云等。在胶东公学的历史上,7次学生大规模集体参军,总数达两千余人,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他们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和朝鲜战场,很多师生血洒疆场为国捐躯。

(三)文化引领。胶东红色文化的孕育形成和开拓创新过程中,二乡师、胶东公学广大师生发挥了担当引领作用,并主导了胶东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如二乡师共产主义启蒙者王蒙、著名诗人何其芳、作家老舍、散文家吴伯箫、军旅作家慕湘、胶东公学剧作家马少波、语言学家罗竹风、词曲作家路曼、音乐家孔健飞、剧作家张弓弩、作家曲波等。特别是在胶东文坛,形成了作家群体,并一直延续到新中国建立和改革开放至今,形成享誉海内外的鲁大作家群,他们传承红色基因,孕育红色文化,引领胶东红色文化发展,使胶东红色文化迸发勃勃生机,成为山东文化抗战史乃至新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校地红色基因融入学生党建的途径

(一)融入课堂,讲好红色故事。积极挖掘红色资源,组织开展讲好胶东和鲁东大学红色基因故事,把红色故事和崇高精神作为学生党建和思政课“活教材”。发挥专职思政课教师中坚力量,讲好有深度、有高度、有广度的革命故事。发挥广大专业教师骨干力量,讲好党史国史胶东史学校史与专业课的融合性故事。发挥学生党员骨干力量,讲好时代责任和使命担当故事。发挥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的重要力量,讲好亲历和见证故事。发挥胶东地区红色基地讲解员和专家学者辅助力量,讲好胶东地区红色历史和当代人感受的故事。通过故事宣讲,让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汲取红色营养,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

(二)融入校园,营造红色氛围。鲁东大学努力把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效结合,着力打造红色文化精品。组织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等专家学者,合力编著《胶东红色文化丛书》,大力推介胶东红色文化。编纂出版红色教育读本《红色鲁东——鲁东大学红色记忆》,人手一册,加强校地红色文化宣传和普及。组织艺术学院师生排演《红色胶东》大型组歌,创作《党员登记表》歌剧等红色文化剧目,积极开展巡回公演,让广大师生受到熏陶和教育。组织开展胶东红色文化学术讲座,每年开展“不忘初心跟党走,青春建功新时代”唱红歌和校歌大赛。举办党史国史知识竞赛,组织开展红色文化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坚持不懈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弘扬胶东红色精神,教育引导党员和学生矢志不渝跟党走。

(三)融入实践,拓展红色路径。学校高度重视利用胶东红色文化进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后组建“探秘胶东大地,寻访红色故事”“重温中共胶东发展路,坚定理想信念跟党走”“寻访胶东红色文化,坚定革命理想信念”等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组织开展红色体验、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把党团活动和接受红色教育紧密联系,实现党性修养和实践能力双丰收,社会反响显著,实践团队多次被评为省级优秀服务团队。以胶东红色文化调研活动为重要内容设计的“追寻红色足迹,牢记初心使命”主题党日活动,让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深入了解胶东红色文化和发展历程,学习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深切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坚定学生党员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理想和信念。

(四)融入网络,打造红色载体。运用网站、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新模式,推动胶东红色文化以及鲁东大学红色基因在校内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红色文化熏陶中受到教育。创办“网上红色教育文化馆”,把《红色胶东》《红色鲁东》等图文资料以及和胶东大地、鲁东大学相关的红色影视剧、文艺作品、历史资料等素材分类纳入网上红色教育文化馆相应板块,采用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红色教育。积极引导学生登录文化馆开展自主学习、调研活动,加强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胶东红色文化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传承研究”(18CSZJ32);烟台市201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项目“胶东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YTSK2017-Z-16)】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外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外文出版社,2017.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学生党建红色基因高校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载体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激活红色基因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