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别样精彩

2020-12-18 04:15吴遐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2期
关键词:低段数学画图策略数量关系

吴遐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也把这种借助图形,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策略称为“画图策略”。它能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有利于学生厘清数量关系,解决问题。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借助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较为薄弱,分析题意的能力不强。就如何在低段数学教学中运用“画图策略”阐述一些想法。

关键词:画图策略;低段数学;数量关系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许多数学问题都以抽象的文字形式呈现,造成学生不理解题意或对其中数量关系的理解有误。特别是低段的学生,由于解题的方法和经验十分有限,在解决问题时会遇到困难。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借助生动活泼的图画,并引导学生动手画图,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情境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准确地理解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画图策略的指导,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渗透不同的画图策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如果连图都看不懂,何来的画图呢?读图是画图的基础。一、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如果没有培养良好的读图能力,那么在后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将难以实施。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从教材的编排上可以看到,教材大多数呈现生动有趣的情境图。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所呈现的主题图是游乐园,这是学生喜欢的生活场景,除了这些与学生的生活、娱乐相关的情境图,在解决问题时大多数是以直观、形象的图表呈现,这些都是符合低段儿童的思维方式。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浅显易懂的情境图,让学生充分读图,在读图中获取所需的数学信息。

低段读图能力的培养主要集中在一年级,看懂图意是解题的关键。学生要了解一些基本数学符号的使用及含义,如在教学减法时,课本中的例子是4-1=3,教材呈现4个圆,将其中1个圆用虚线圈起来,表示减去。在数学学习中,减去的部分可以用虚线圈起来或者划掉,这一表示方法也能让学生明确减法就是从总体中扣除一部分,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减法的含义。再如大括号表示总数,问号表示要解决的问题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让学生完整表达出题意,将图中的信息转化为文字,为学生学习后续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教会学生画图的方法

课标中提出:“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读懂图意,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画图解题的正确方法。这就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画图的需要,为学生制造画图的时机。让学生利用浅显易懂的图形,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学生一开始也许不能区别数学“画图”和美术“画图”的不同,作品比较粗糙,所呈现的信息和题意不同或者信息不完整等,在一次次修改和完善后,学生逐步掌握画图的方法,并能根据不同的问题画出相对应的图,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好的作品,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不正确的作品要及时给予纠正,培养学生良好的画图习惯。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画图要画什么?怎么画?该选择哪种画图方式来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一)图形替代图

画图的目的是为了让题目变得简单,在低段数学学习中,题目中经常出现卡通形象。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无法画出或者花费较长时间画图,这就可以使用简易的图形或者符号来代替。如一年级下册练习九第7题:

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还无法用连减的方法解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用画图的方法。在画图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不会画毽子;(2)有的学生为了画好毽子浪费了很多时间。因此,在这道题目中,建议用三角形或者圆形来代替毽子,加上大括号。不仅简单易操作,而且一看就懂。同时用圈一圈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做一个毽子要用四根”含义,为后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奠定基础。

(二)理清数量关系图

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这也是画图中最常见的用途。在“倍的认识”练习中,经常会用画图策略理清数量关系。如:苹果的数量是梨的2倍,苹果比梨多5个,请你计算出苹果和梨的个数。学生审题结束后,并未能从题中寻找到苹果或者梨的数量,导致解题时无从下笔。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利用画图策略來解决,题目难度就会有所降低。可以先确定梨为一倍数,苹果是两倍数,因此一倍数就是5,得到梨的数量为5个,苹果的数量就是2个5,也就是10个。从这里入手,问题就解决了。

又如一年级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例5:

根据题意可知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题目中的“我们队踢进了4个”是干扰信息。有了前面替换的经验,学生已经会用常见的图形表示图中的人和球。有的学生用虚线圈圈出了来的人,有的用斜线划掉来的人,还有的用大括号表示,通过画图,可以去掉干扰项,学生对题意也就更加清楚明了。

还有一些纯文字的题目,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如“排队问题”:我的前面有5人,我的后面有4人,一共有几人。像这一类的题目,学生单纯从文字入手还是比较难的。学生通过画图记录下对题目的理解,不仅直观,同时也避免学生忘记自己的思路,在检查的过程中也有依据。

画图的过程,其实就是梳理信息、理清思路的过程,无论哪种方法,都不能依样画葫芦,要结合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

三、养成画图解题的习惯

画图解题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在掌握了画图的方法后,最为关键的是增强画图解题的意识,养成画图解题的习惯。低年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勇于尝试。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巧妙设置有效问题,让学生产生画图需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借助不同的方法解题。通过对比优化,让学生感受到画图的简洁明了,凸显画图优势,从而渗透画图策略。

如“小红做了11朵花,小明比小红多做了3朵,小英比小红少做了3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这道题中数学信息较多,较为复杂。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利用学具盒中的材料拼摆,并提问,你打算怎么做?学生提出用小棒表示小红的数量,三角形表示小明的数量,圆片表示小英的数量。等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实物概念后,追问学生,如果不用学具盒,你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表示可以用画图的方式,此时,我再追问:在纸上画出来,又该如何表示小红、小明、小英的花朵数呢?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方法,用\表示小红的,用△表示小明,用○表示小英的:

小英:○ ○ ○ ○ ○ ○ ○ ○

小红:\ \ \ \ \ \ \ \ \ \ \

小明:△ △ △ △ △ △ △ △ △ △ △ △ △ △

紧接着,我让学生观察画出来的图,思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异同点,学生发现,除了摆学具外,画图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并且更具有普遍性和实用性。

以上教学环节,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产生画图需要,教师教授画图的方法,这样一来,低段学生从操作到画图逐步过渡,在脑海中建立起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初步意识。

数学家斯蒂恩曾经说过:“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转化成一个图形,那么就整体把握了问题,并能创造出思考问题的解法。”画图策略不仅体现了数与形的关系,同时也是学生对题目的另一种表达,是学生获取信息、分析整理信息的体现。在今后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能让学生读懂并理解题意,用图画正确表达数量关系,并且能完成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要我画”转变为“我要画”,相信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会愈发浓厚,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施宇晞.画图策略在低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科教学,2013(2):69.

[2]任杰.从“读图”到“画图”: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J].数学月刊,2018(7.8):74-77.

[3]吴雅芳.略谈画图策略在低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教学研究,2015(1):90-91.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低段数学画图策略数量关系
江苏省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让儿歌之美在低段数学中大放异彩
找准标准量是正确解答分数(百分数) 三种类型应用题的关键
建构画图策略 提升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