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瑜
统编版教材在很多篇课文后都设置了“阅读链接”,每一册都设有单元主题指导阅读,倡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课外阅读已纳入了正常的语文教学之中,但很多教师、家长都存在一些困惑:孩子看了那么多的课外书,写作能力怎么不见长?从读到写如何转化?读书重在积累,这是被认同的读书经验。于是,摘抄好词好句,写读后感、读书卡的方法应运而生。然而,这些方法如果运用不当,形式单一,生硬地重复,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他们或只是胡乱抄写,或只是寥寥数语。笔者认为,任何以语言积淀与提升为目的的练笔,都不能扼杀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站在儿童的立场,顺应他们自身的阅读期待,采取他们感兴趣的方式,才能使他们产生积极的阅读心态,产生融入、亲近文字的期待,才是有效阅读。在执教高年级时,笔者在班级开展尝试:基于儿童立场,指导学生按不同时期编写不同的课外阅读补充本。笔者采取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训练方式,推进学生阅读后的有效交流,促进阅读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一、自制读本,创造生动的悦读个性
在教学五年级整本书阅读时,笔者以“同读一本书”为引,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积累模仿为中心。整本书阅读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创制从读到写延伸的读本,实施读写结合。
1. 寻趣,动手自制读本。在带领学生共读《西游记》的交流课上,笔者让学生用课本剧的形式表演“三打白骨精”场面。小演员们把自己阅读后对角色的理解生动地演绎了出来,学生们看得哈哈大笑。看到学生意犹未尽,笔者趁热打铁:“除了表演能让我们分享阅读的收获外,还可以在阅读中留下思考的痕迹,并把这些痕迹汇成一本本独创的美丽的小读本。”
学生好奇地睁大眼睛,满眼都是疑问:那是一本怎样的读本呢?笔者拿出一本空白的绘画本告诉他们:读本的主题大家都是一样的,风格可以自由设计。在笔者的指导下,学生开心地设计起读本的封面图案:有的是电脑设计后打印粘贴,有的是自己画好后粘贴。学生们给自己的读本取了各种各样的名字,如“书香屋”“我的阅读我做主”“读书小站”等。在读本的第一页,笔者让学生贴上自己阅读时的照片,并写一段“小作者简介”。学生捧着经过自己设计的读本,满脸的成就感。
2. 赏文,让读本充满个性。接下来,就是在读本上留下自己阅读的痕迹。笔者教学的班级一个月共读一本书,分导读课、指导课、读写课来进行。导读课,让学生为共读的书目设计一份海报;指导课,记录学到的阅读方法;读写课,根据最喜欢的文字模仿小练笔或是写出内心最深的小感受等。如在教学《西游记》读写课时,笔者让学生评价书中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位人物,并写成一篇习作,题目叫《XXX,我想对你说》。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人物来写,或是表达喜爱,或是提出建议,语言有温和,有犀利,充分表达出童趣和个性。小练笔不讲求形式上的完整,旨在达意即可。不同形式的小练笔让学生无压力,有新鲜感,有阅读动力。
3. 创美,让读本赏心悦目。阅读要让学生享受审美的乐趣。共读《昆虫记》后,笔者让学生介绍两种感兴趣的昆虫,并在文字旁粘贴昆虫图片。像这样给自己的文字配上小插图或花边,增添了艺术效果,使读本更赏心悦目。
4.点赞,让读本升级。想让阅读不降温,家校合力点亮悦读心灯很重要。写一封请家长配合督促孩子阅读的信,开一场以阅读为主题的家长会,邀几位家长交流如何指导孩子阅读,上一节有家长参与的课外阅读课,举办几次由家长参与的读书颁奖仪式。学生的这本读本记录了他们五年级一整年的阅读历程。第二页有家长每周一次的“评价台”,第三页有教师的“点赞台”。每次写得优秀的习作能得到一个“瑜儿班阅读能手”印章。“瑜”是笔者的名,“瑜儿”是希望他们如鱼儿一般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一次印章就是一个点赞,读本的封面有个小小的书样的图章,图章外有个圆圈,每3个赞就能加个圆圈使读本升级,以此类推,分别称为读本1,读本1s,读本2,读本2s……每两个月对前八名晋级最快的学生奖励一次,并派家长代表到班级颁奖(奖品是获奖孩子的家长提供给自己孩子的)。一年后,凡是获得“读本7s”的学生,就有参加学校每年一次的“书香娃娃”的评选资格。
二、合制读本,激发多维的悦读思维
六年级晋级为纯文字的读本,以主题为方向,以感悟为中心,以互动为手段,激发多元的思维碰撞,学生对阅读有更深的感悟。
1. 自由组合,互帮互助。六年级的学生处在青春萌动期,有了被关注的需要,有了想倾诉的对象,写出来的文字也更富有情感。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起制作读本的伙伴组成合作小组,合作小组成员一起設计读本的封面,一起给读本起名……另外,虽然每个学生每月至少要有一次独立读写,但读写合作小组成员可以帮助提供素材和思路。
2. 确定主题,交流探讨。比如,共读《爱的教育》一书时,笔者让学生分别围绕“教师、同学、学校、爱”这四个主题,将书中的内容与生活中的事例相结合,并按“起承合”或“起承转合”的结构方式来写篇文章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纷纷行动起来,他们认真阅读这本书,将这本书中与这些主题相关的段落提供给组内负责编写的同学,大家一起共同交流探讨文章的内容和结构,阅读成了他们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又如,在共读《鲁滨逊漂流记》时,笔者让学生围绕“冒险”这个主题,结合书本和生活经历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时,笔者也会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再让学生挑选相应的书籍来读。如确定“自传”的主题后,学生纷纷阅读有关名人自传的书籍。从确定主题到看书再到练笔,是笔者引领六年级学生读写结合的过程。从五年级图文结合到六年级纯文字读本,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读写能力的发展规律。
3. 批阅及时,关注和互动很重要。众所周知,微信之所以盛行,是因为它有及时的关注和互动功能。同样,如有关注和互动,学生也会主动地去阅读。每次学生在读本上写完自己的阅读感受后,笔者要求学生把读本传给合作小组的其他成员看,合作小组的成员都要为组内成员的读写作品写上评语。阅读活动因学生的参与评价而添彩。每个星期一,笔者收到学生交来的读本后,马上批改,及时讲评反馈,并把优秀的读本内容发到家长微信群,让家长们也及时地表扬、鼓励。这样,有了学生、教师、家长的共同参与,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通过制作阅读读本,让学生在阅读中留下动手动脑的痕迹,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鼎市桐南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