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炼
(鹰潭市第六小学,江西鹰潭 335000)
语文学科是一门以语言文字学习与运用为主体的实践性、综合性的课程,是学生开展数学、英语等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简称“语用”)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当前,语用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聚焦文本中的语言形式,通过深入解读、挖掘与提炼课文蕴含的核心语用价值,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和训练点,将语用教学落到实处。教师应立足教材,重视语用,灵活开展相应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和影响,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语用教学存在较多的问题。教师一般都将教学重点和精力放在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课文上,要学生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如何写的,对课文是如何遣词造句及谋篇布局的,不重视课文所要表达的义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开展的词句训练脱离了课文内容的实际情境,使教学和练习之间出现分离、脱节的现象,未能有效地做到优化整合,导致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未能深入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写作上的提醒、启发、点拨等,使学生读完课文后不能很好地进行拓展与延伸,影响了学生对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掌握。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在课文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语用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重视语文课本上的语言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品味和运用,带领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在对课文的学习中深入了解文字的内涵,在实践中锻炼语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通过让学生熟练掌握课本中的教学内容来实现教学目标,但实际的教学内容与课文内容有时候又有差别。教师在教学中应熟练掌握课文内容、编者意图、学段目标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等,真正做到了解教材的核心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文体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不同的文体,语用教学的切入点及教学设计也不相同。教师在综合考虑各种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始终保持着文体区分意识,结合不同的文体特点做好不同的教学设计,确定好相应的教学内容,从根本上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开展小说类文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刻画、具体环境描写进行学习。以《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小说故事情节的开始、发展、高潮、结局等几个阶段进行梳理、学习,从汤姆和朋友约好去冒险到看到真相、说出真相、发现金币等故事情节,对文章的脉络进行梳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小说主人公汤姆的行为进行讨论,让学生以交流互动的方式总结出人物的形象特点,树立典型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展开深入学习,重点关注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环境、表达方式及内容等,加深学生对主人公的了解,突出文章体现出的语用特点,强化学生对人物形象刻画的语用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改变研读文本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新颖的教学内容及模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在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层次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开展语言文字方面的教学。
低学段的学生应强化识字、写字、阅读课文、理解少量重点词汇的能力,教师要带领学生认识和感受规范的、好的语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不同构词方式的词语,并要求学生通过两个句子之间的比较来掌握准确的表达方式。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文本信息或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仿写、改写、编写及续写等练习,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和句式,形成良好的语感。教师要结合相应的文本内容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文本内容进行概括,对一段话的表达顺序进行明确,把握段落之间的联系,揣摩段落构成的方法。在这一阶段,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深入体会学习关键词句的情感表达,初步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与意义,体会其中的真情实感,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整体性特点,强化学生篇章意识,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详细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与顺序,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教学应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前提下,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因此,教师应多创造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用水平。教师可以从文本内容、情感表达和表现形式出发,寻找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中内涵丰富的句子、段落等,提高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强化学生对语用的掌握与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紧扣教学主题,把握课文的文体特征,充分把握学段特点,突出小学语文的语用特点,重视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促进语用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