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黄石中心小学 陈秋雪
语文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是不可取代的。那到底怎样才能让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兴趣呢?这个问题笔者思考了许久,最终认为可以培养学生的一种特殊能力——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小学生还不够成熟,“满堂灌”的课堂无法把他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过来。我们要想让语文课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安排一些趣味游戏,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一次笔者要求学生写最有趣的一节课,收上来评阅时,发现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内容空洞,趣味都没有体现出来。在讲评时,笔者特地花了一节课的时间,跟学生玩“抢橡皮”的游戏,课堂一下子沸腾起来。几轮游戏下来,笔者让学生对这节有趣的课堂进行口头表达时,学生一个个都高高举起手,这时,好词出现了,句子也生动了。二次作文时,一篇篇佳作就此诞生了。
隧道学生都见过,但是如何开凿,由于学生的空间观念还不够成熟,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课文《詹天佑》中八达岭隧道和居庸关隧道的开凿方法大为不同,文字烦琐,较难记忆。鉴于此,笔者决定化繁为简,采用简笔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笔者先画了八达岭隧道的开凿方法示意图做范例,让学生动手自己画居庸关隧道开凿方法示意图,然后根据两幅简单的示意图,再结合课文进行解释,以图为媒介,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的理解。
孩子们对画画充满了向往,尤其是色彩鲜艳的图画。在教学《彩色的非洲》这一课时,笔者突然灵光一闪,营造氛围,让学生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世界中,告诉学生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用画作呈现出来,并会评选出优秀的画作展示在教室的“巧手天地”。学生兴致勃勃地铺展开画纸,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以及丰富的想象力,色彩鲜艳的花朵、活灵活现的动物、花花绿绿的衣服跃然纸上,完全符合“彩色的非洲”这一主题。学生画完了,笔者在每个小组中挑选一名学生作为评委,组成评委团,准备对参赛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然后,笔者把教室变成“画廊”,参赛学生转换身份,成为“画家”,站在自己的作品前,向“参观者”介绍自己画作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样一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可谓一举三得。
教材中的有些知识距离孩子们的实际生活比较远,真正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只能从课本以及教师的讲解中获取间接的认识,但这样的认识不会长久。为了让学生真正消化吸收教学中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做实验来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印象。例如火车对孩子们来说已经不陌生了,但是在教学《詹天佑》这一课中的“人”字形线路时,课文中的一连串文字解释有点绕,有些学生反应不过来,笔者就通过做演示实验来解决这个知识点。笔者一边讲解,一边让学生找两支笔当作火车头,根据讲解进行实验,加深学生对“人”字形线路的理解,从而深刻体会到詹天佑的聪明才智。
遇到一些主人公的情感丰富、细腻的课文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投入表演中去形成理解。在教学《穷人》一文时,笔者让学生换位体会桑娜和渔夫的内心情感。在自己生活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去收养另外两个孩子,无疑是让家庭雪上加霜,但是又不能见死不救,这种矛盾的心理活动在学生的表演中刻画得淋漓尽致。学生也从表演中充分认识到桑娜与渔夫虽穷但善良的高贵品质。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在华夏大地上,我们有五十六支美丽的民族花朵灿烂盛开,迎风摇曳。在带领学生进入课文去了解北京人如何过春节前,笔者让学生回家查资料,看看我们莆田是如何迎春节的,再看看其他民族过春节都有哪些准备。到了真正上课那天,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比平时高多了,一个个争先恐后抢着跟大家分享自己查到的资料。学生课前动手“查一查”,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也使上课的劲头更足。
关于语文练习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背一背、写一写等。在学习说明文这种体裁的课文时,笔者会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运用不同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物品。这样动手“练一练”不仅巩固了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理解,还为今后写说明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获取知识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动手”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手”次数越多,对学习的兴趣就越浓厚,而一旦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深入地挖掘其中的趣味,语文学习就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