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 宋成唐
地理学本身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具有灵活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并与生活联系密切。地理事物会随着生活的不断变化而呈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这让高中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认知、拓展能力等方面有着较大困难。从这点来看,现代信息技术以自己特有的优势能将课本中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从而使学生更加主动,多感官协同参与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另外,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在高中地理中应用信息技术,一方面要紧扣教材内容,注重实效性,不能本末倒置,过于花里胡哨而分散学生注意力,既不利于学生扎实地掌握教材内容,又会降低学生的思考能力。另一方面,也要以培养学生地理兴趣、提升学生地理综合能力为根本目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最大化地增强教学效果。基于此,笔者将从优化导入过程、突破教学重难点、有效拓展知识三个角度入手,具体阐述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导入就像一篇文章的开头,没有一定的写作功底写不出“龙头”,同样,没有一个好的导入过程也成就不了高效课堂。而信息技术无疑为课堂导入提供了新途径。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先发制人”,在导入环节中运用图文并茂的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保证学生的高效学习。例如,在复习“城市化”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主动复习知识的积极性,笔者会以多媒体的方式来辅助教学。首先,笔者用多媒体图片进行导入,为学生展示本地区近十年来的城市发展图片,通过一张张生动的图片来增强学生对城市化的认识,接着让学生自主总结城市化的定义。之后,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有哪些?衡量城市化的标准是什么?让学生在课堂上相互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活跃课堂氛围。最后,进入世界城市化进程的阶段复习,以英国城市化进程为案例,运用多媒体播放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以及现代社会三个主要城市化阶段的视频,让学生自主总结出初期、中期和后期三种城市化阶段的主要特征。这样的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效率。
学科难就难在它文理兼备,既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也要求学生具备极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信息技术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让学生更好、更快捷、更准确、更深刻地学习地理知识,提升自身的地理素养。例如,在复习“全球气候变化”这一课内容时,为了突破复习重难点,笔者以“多媒体+地图”的方式来辅助教学。首先,笔者让学生观看电影《后天》的预告片,激发学生对气候知识的记忆。接着,笔者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出不同时间尺度下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并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以此来提高学生读图和析图能力。之后,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带来的影响,比如雪线高度、冰川范围、陆地面积、旱涝灾害的频次等,让学生分析应对策略,在讨论交流中发表自己的想法,进而通过地图和多媒体动画为学生形象地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并针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给出合理的应对策略。这样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核心知识,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优势不仅仅在教学范围内,在拓展地理知识面、丰富学生体验上也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将信息技术用于学生的学习上,使学生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其见识。例如,在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课内容时,为了增长学生知识,丰富其学习方法,一方面,笔者会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的手段精心设计复习课件,为学生清晰地展示本课的重点知识,比如让学生通过观察景观图认识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理解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并认识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另一方面,笔者会让学生在课下根据网络信息技术搜集有关本地的农业区域优势,并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总结其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和形成条件。这样既能巩固学生知识,让其做到活学活用,也能帮助学生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思想。
综上所述,将现代信息技术用于地理课堂教学,有利于让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对提升教学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同时教师也应明确现代信息技术的“得”与“失”,把握好“度”,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点和益处,让高中地理教学更生动、更丰富、更具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