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多样化对饲料企业影响

2020-12-18 12:23任秋娟
中国饲料 2020年15期
关键词:信用社农村金融借贷

任秋娟

(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太原030031)

1 我国饲料企业的发展和现状

改革开放前,我国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饲料行业,牲畜和家禽的饲料主要是秸秆、麦麸以及厨余垃圾等。改革开放后,外资企业预计,我国人口众多,肉类消费量会不断增加,因此率先将现代化的饲料业引入我国。首先进入我国的是泰国企业正大集团,随后是欧美的一些饲料企业。国外企业起到了先导作用,国内部分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在学习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本土的饲料企业。

自2012年起,我国饲料总产量连续为全球第一,在细分市场中的鸡饲料、水产饲料和猪饲料,也均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许婉,2019)。近年来,我国饲料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2015年,前十大企业产量占比已经超过35%,其中排名靠前的企业包括新希望、海大集团、双胞胎集团、大北农、禾丰集团等,但同时,我国饲料企业超过6000家,其中仍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史东梁等,2019)。

2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里程和现状

在计划经济年代,作为工业化资金来源的农村,是资金的输方,而非获取方,因此即使存在部分所谓的农村信用社,其主要目标也是从农村居民手中收集资金。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系统渐次恢复,但农村金融供给一直不尽如人意,由于风险大、收益低、缺乏规模效应,商业金融机构反复进入农业农村领域,又反复退出该领域 (陈修山,2018)。到20世纪90年代末,城镇经济和工业企业蓬勃发展,开展农村业务的金融机构几乎全部消失。但近年来,由于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农业领域的金融供给主体逐渐增加,形成了一定的多元化金融供给的局面。

目前,农村金融供给主体主要包括以下机构。一是商业银行。截至2016年,我国共有超过1000家商业银行,包括5家国有银行,16家股份制银行,以及数百家城商行和村镇银行。理论上,所有这些商业银行都是农村金融的供给主体,但实际上,由于规模和网点的限制,主要还是数家大型国有银行和当地的城商行和村镇银行承担农村金融供给的主要作用 (陈修山,2018)。二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开放后,农村信用社长期由农业银行代为管理,事实上成为农业银行的分支网点。1997年,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脱钩,自成体系。近年来资质较好的信用社部分改组为村镇银行,剩下的则逐渐按照区域划分形成省联社(林世国,2018)。三是政策性银行。主要指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主要承担着农产品收购等政策性贷款的业务,如棉花收购贷款等。四是民间借贷-小额贷款公司。很长时间里,我国政府不认可民间借贷的合法性,但民间借贷并未消失,尤其在正规金融服务完全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时间。2008年左右,为了规范民间借贷,金融监管机构逐渐开了小额贷款公司。除了转化为小贷公司的民间借贷,还有一部分民间借贷延续着旧模式,如典当行等。五是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2010前后,美国Lending Club模式进入我国,在我国发展成为“点对点”借贷的P2P模式(唐琳,2019)。此后,又出现了学习国外应收账款催收公司模式的供应链金融模式(郑锋阳,2018)。六是资本市场金融供给主体。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在近十年来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部分规模较大的饲料企业可以从资本市场发行股票 (新三板、股权交易中心)和债券获得资金。

3 饲料企业融资特点和现状

饲料企业由于其行业和产品的特点,融资具有明显的特点,而且从金融市场看,这些特点多数属于缺点。

3.1 饲料企业融资特点

3.1.1 企业一次性资金需求数额少,但时间紧、频率高 中小饲料企业一般覆盖的范围较小,大约在数个县到数个市之间,规模和产量都不可能与大型企业相媲美,而且往往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存在明显的淡旺季。因此,中小饲料企业的融资需求不会太大,呈现频、小、急的特点(鲁钊阳,2018)。在每年某些特定进货的旺季,中小饲料企业会在短时间内需要额度不太大的资金。对于传统金融机构而言,频、小、急的融资特点,增加了贷款审核的成本,甚至严格的风控审核措施会导致不可能在饲料企业要求的时间内放款。

3.1.2 收入来源常用现金形式支付,难以管控中小饲料企业的客户,多是中小养殖户。限于交易规模、文化知识、基础设施等因素,交易中很大比例会使用现金支付。这造成融资前审批和融资后管理的双重难题。贷前审批中的重要环节是利用历史会计数据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性,但现金支付导致会计极易造假,金融机构难以拿到真实的会计数据(罗喧喧等,2018)。为了确保还款,金融机构往往会在放款后持续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如果是以银行转账为主要支付方式,那么金融机构就会有足够的方法及时发现企业运营中的负面变化,而且在还款出现问题时也可以使用冻结账户的方式进行救济。但现今支付使事中监控和事后救济都无法实现。

3.1.3 企业自有资金较少,难以抵押担保 传统融资手段是贷款,最重要的两个还款保障手段——抵押和担保,对中小饲料企业而言,都难以执行。中小型饲料企业一般是个体或者家族的小型产业,自有资金量很少,生产的车间往往是自家的宅基地或者自留地,设备也很难谈得上先进,甚至厂房和设备都是租赁的。饲料企业的产品,具有即时性、易腐败、低价值的特点,连银行能够接受的底线——流动资产抵押,也难以满足。另一方面,中小饲料企业的家族经营特点,导致不太可能会有大型企业愿意为其担保。

3.2 饲料企业融资现状 由于存在上述这些可以被看作缺陷的特点,饲料企业融资的方式也受到明显的限制,中小饲料企业的融资现状堪忧。

3.2.1 内源性融资为主,外部融资较少 内源性融资是指企业利用自有资本、赢利盈余等方式筹措所需资金。目前内源性融资是我国中小饲料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渠道。绝大部分中小饲料企业使用的资金来自于企业所有制自己的资金和前期赢利累计,少部分有向内部职工集资。公司财务理论认为,内源性融资是最稳定、成本最低的融资来源,但提供资金的能力有限(王文君,2019)。我国饲料企业使用内源性融资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外部融资来源受限。正如前文所说,中小饲料企业具有一定的内在缺陷,除了部分成本高昂的融资来源以外,难以获得外部资金。

3.2.2 外部融资来源中以民间借贷为主 由于我国金融体系自建立起就带有明显的工业属性和计划属性,中小饲料企业从正规金融系统中获得融资的难度极大。如果在经营过程中,内源性资金实在无法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中小饲料企业首选是民间借贷,从亲朋好友手中借钱到民间高利贷,都是选择对象。民间借贷的广泛范围导致难以统一讨论这些资金的可得性和成本,亲朋好友的资金一般利率较低且规模有限,而高利贷则规模更大但成本也更高。一般认为,民间借贷的成本高于正规的金融机构。

3.2.3 正规金融机构融资中,以贷款为主 从比例来看,中小饲料企业能够获得的外部融资极为有限。部分企业,可以获得外部融资的话,也仅限于银行贷款。在八九十年代,我国农村信用社尚维持一定的农村业务运转,农村企业往往可以通过良好的关系等方式获得当地信用社的贷款。但由于经营管理和坏账过高等问题,自90年代后期,我国农村信用社逐渐名存实亡。部分坏账极高的信用社被关闭,资质稍好的信用社开始转型商业银行,农村业务因其风险而被转移至盈利性要求更低的政策性银行。自那时起,中小饲料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能力就被削弱。近年来,银行的市场竞争加剧,农业的规模化逐步提高,社会诚信体系渐趋完善,商业银行开始有意向为农村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这也是近年来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多样化的一个显著影响。

3.2.4 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基本完全不可得 与商业银行贷款相比,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的门槛更高。截至2019年,我国上市的饲料企业也只有15家,其中营收规模最小的正虹科技的营收也有13.17亿元。显然,股票融资对于绝大多数中小饲料企业是完全不可能的。我国债券融资的门槛可能要更高于股票融资,无论是企业债、公司债,还是私募债,中小饲料企业既不可能找到发行渠道,也不可能找到投资人。

4 多元化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带来的影响

相比于二十年前农村金融供给主体的稀缺性,当前多元化农村金融供给主体给饲料企业带来正面影响。

4.1 拓展了资金的可得性 农村金融机构主体多样化从三个方面提高了饲料企业获得金融资源的能力。一是小额贷款公司赋予了民间借贷一定的合法性和透明度。饲料企业可以在其亲友之外借到利率较高利贷低的资金。二是市场化竞争正迫使金融机构进入市场,这其中就包括农村。自2018年以来,各商业银行均增加了中小企业贷款的考核指标,中小企业贷款的抵质押要求不断降低。对于缺乏抵质押品的饲料企业,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周月书等,2019)。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贷款审批的速度也不断提升。三是曾经不存在的金融供给主体现在存在了。P2P、供应链金融等曾经不存在的渠道,如今饲料企业也可以从其中获取资金。抛开P2P导致的乱象不谈,这种“点对点”的接待方式,非常适合饲料企业频、小、急的用款特点。此外饲料企业产生的上下游应收账款,可以通过供应链金融获取资金。

4.2 降低了饲料企业融资的成本 较于饲料企业以往使用的民间借贷和需要付出额外成本才能得到的贷款,当前多样化金融主体相互竞争带来的一个重要好处就是资金成本的下降。以过去十年的统计来看,民间高利贷的利率至少为月息5%;小额贷款公司是贷款利率上浮四倍,加之一些额外收取的手续费,大约年利率在30%多;P2P和互联网金融的利率在20%左右;正规贷款则在10%以内。多样化金融供给主体带来的融资成本下降还是非常明显的。

4.3 加速中小饲料企业的优胜劣汰 饲料行业是一个集中度较高的行业,前十大企业产量占比超过35%。很多中小企业得以生存既得益于细分市场,也得益于同区域的饲料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在金融资源的约束被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多样化逐渐打破后,中小饲料企业的优胜劣汰会呈加速状态。此外,中小饲料企业自身的缺陷还是存在的,并不能因为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多样化就直接消失或者完全弥补了。部分中小饲料企业现金结算、账务不透明等问题,会直接限制这些企业利用以上任何一种金融供给主体获取资金。在随后的市场竞争中,规范的企业或获得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源支持,产能和竞争力快速增长,而没有跟上时代步伐的饲料企业则会被时代淘汰。

5 结语

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多元化,一定程度上为饲料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法。在多元农村金融供给主体的竞争下,曾经难以获得金融资源的饲料企业可以获得金融支持,解决生产环节中资金缺乏的问题。同时,农村金融供给主体的多元化也引入了新的外部变量,导致现有中小饲料企业竞争格局的变化,少数更为规范的企业在竞争中胜出,而大量落后的企业会被淘汰。

猜你喜欢
信用社农村金融借贷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民间借贷纠纷频发 诚信为本依法融资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2020年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利润表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一张图看懂民间借贷“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