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预学,聚焦深度学习

2020-12-18 12:08江苏省南通市新区学校蔡旅宇
小学时代 2020年6期
关键词:预学学情物体

江苏省南通市新区学校 蔡旅宇

新的课程标准和课程改革理念均指向学生的发展。为落实这一理念,以预学为导向,引导学生选择符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在自主的时空中去探究和体验、实践和创造,使得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这应该成为我们教学研究和实践的重点。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发现“预学单”的合理设计和有效利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度探索。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合理有效的练习,形成一个初步的感知,便于从整体上把握新知识,找到课堂上思维的支撑点,同时有利于教师基于学情创设合宜的教学内容,可以算是课堂高效学习的准备工作。

下面以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平移和旋转》为例,谈谈我是如何设计和使用预学单的,从而让课改理念真正在课堂上落地生根。

一、精心设计,凸显学科本质

学习,不是对固有知识技能的直接接受,而是基于学生自身经验的一种探索行为。在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小学数学教材中涉及到的基础性知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重视所学知识和学生已有经验的对接,是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开端。有效的预学单可以为学生在生活与数学之间搭建一座有意义的桥梁,引领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自主探究活动。

在学习《平移和旋转》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认识位置和方向,并积累了一些平移和旋转的生活经验。因此,我在预学单的设计中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将教材中的六幅图片打乱顺序呈现,让学生初步感知我们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着的世界,这些物体都在运动。然后启发学生思考:“这些物体是怎么运动的?你能用简单的线条在图上表示出来吗?或者用动作模仿一下。”让学生通过体验或肢体语言解释数学现象,初步的理解和感受新知“平移和旋转”的运动方式,运用各种渠道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学生主动挖掘已有的知识经验,让他们带着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探索世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预习成为可能。在此初步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把这些物体的运动分成两类,并想一想分类的理由,最后寻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在整个预学单的设计中,将原先课本的两道例题放到课前完成,引导学生自觉先学。通过预学先内化一些简单易懂的知识,然后带着自己的思考和疑问走进课堂。这样安排为学生掌握新知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听课更具针对性,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减法先行”,落实“限时讲授”。

二、合理使用,聚焦深度学习

在真正的使用中,有些老师认为预学单就是几道题目的拼凑,预学工作随着学生完成预学单就画上句号。其实,预学单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课堂的前奏,不仅意味着学生需要针对所学内容产生熟络感,其关键之处在于需要学生发现问题,找出不足。因此,预学之后的学生是有备而来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使用预学单,让预学单在每个教学环节进行延伸和展现,帮助学生在交流中理清学习思路,明晰概念,继而突破教学重难点,这样才能称得上是完整的教学,对于预学单的运用才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1.预学反馈,运用预学单关注学生起点

对预学做出及时的评价反馈,是学生通往深度学习的阶梯。教师根据学生的预学情况分析学情,可以准确把握他们学习的起点。

在预学中,学生通过选取适宜自己的方式,对平移和旋转已经获得一定的感性经验,对教学内容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也有了各自的困惑和收获,这些个体经验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也是作为学情分析的重要依据。课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互相交流、信息共享的平台。因此,在课的一开始,我引导学生交流:“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合作展示预学单。交流中,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展示中,每个学生将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与大家分享,数学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学习的起点明显高于原生态的。通过探索与交流,他们发现一类物体是平移,另一类物体是旋转,从而初步认识物体的两种运动方式。教师则根据学生的预学情况,分析、探测学情,洞悉他们的“一知半解处”,准确把握班级存在的共性问题,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把握教学的切入点。

2.预学探究,运用预学单凸显本质属性

学生是带着有关世界如何运作的前概念进入课堂的,预学为学生前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支架,同时也为后续学习找准了切入点。通过预习反馈发现,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能区分旋转和平移现象,但由于他们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这两种运动方式实质性描述比较困难,理解也比较模糊,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学,要凸显学科本质。课堂的任务就是将精力主要用在学生的疑难、困顿处,解决“不知其所以然”这部分,让学生对概念模糊的认识走向清晰。

“平移”和“旋转”虽然在教材中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只是用实例做一些描述,以求大体上理解。而我认为,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浅表层,要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触及概念的本质。因此,学生在小组充分交流后,我紧扣运动的特点,用好、用足课前的预学单,讲在重点处、学生的难点、疑点处,讲在学生的心智发展处。

首先通过呈现六张动图,让学生再次从动态的角度感受物体的运动方式,接着我追问:“物体做平移运动时,沿着的直道在哪里?看看你预学单上画的对不对?”“做旋转运动的物体,中心又分别在哪里呢?你能在预学单上点出来吗?”在学生的一知半解处探问,让学生的思考有抓手、有方向,促进学生深度思考,进而在学生思维外显的过程中还原知识本来的面目。接下来,在学生自我审视、完善预学单的过程中,去除非本质属性,凸显本质属性,明确平移和旋转的特点,纠正原有认识的错误,明晰概念。

3.预学延伸,运用预学单理解知识本质

学生不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分析、辨别比较等探究性的深度学习,高阶思维得不到充分发展。

结合学生课前的预学,我让同桌之间交流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相互辨别、说明理由。对于一些有争议的现象,在全班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展示方法、思考过程不断修正、调节甚至否定,形成和自己对话的过程。从个人到全体,每一名学生都能在交流的过程中外显思维过程,在辩论中去伪存真,从知识本质的角度澄清模糊认知、纠正错误想法,从而提升思辨能力。这样的预学延伸,帮助学生透过生活现象,实现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

蔡元培曾说:“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指向核心素养,成就学生未来,是教育者不变的历史使命。合理设计预学单,让预学引领高效学习,凸显学科本质。指向学生发展,自觉先行落实全面育人,让儿童站在课堂的中央,让课改理念在课堂上落地,让核心素养在学生的心中扎根!

猜你喜欢
预学学情物体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明确预学起点 构建教学基点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预学
有效预学,实现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策略探索
揭开物体沉浮的秘密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