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学芹
【作者单位:泗阳县双语实验学校南京路校区 江苏】
在信息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下,学校课堂教学的方式得到更多的变革,推动了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好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师借助于信息教育技术,可以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为形象直观的知识,让学生更感兴趣,同时能够引发学生进行更多的思考,进而迈入数学知识学习的更深处,不断提升学习效益。那么,如何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呢?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离不开信息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师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将数学知识进行信息化、数字化处理,让学习内容能够变得更让学生可感、可触,更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借助于信息技术的更多优势,让数学知识更具直观、形象特征,从而能够促进小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进行数学探究活动,进而培养小学生多种数学学习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与认知特点原因,他们在课堂上往往只对感兴趣的东西能够保持较为长久的注意力,对不感兴趣的问题则会乏味。玩是人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最爱。小学生对于动态的活动、直观的画面、情节性的故事等具有较强的兴趣感,而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学习很多学生会望而生厌。此时,数学教师就要深研教材、深入把握学生,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把更多的游戏性、故事性与情节性等特征融入数学知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让他们在探究知识中能够保持更加持久的注意力。
小学生的思维尚处于形象而直观的思维阶段,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理解能力不强。为此,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让学生直观地发现数学知识,并能将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的应用。比如,教师在数学教学时常常会借助于课件为学生播放一些数学方面的小故事,为接下来的知识学习做好铺垫,有效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如,教师为学生播放曹冲称象故事的动画,增强学生对于替换思想的理解;教师借助于课件为学生播放利用对称、旋转与平移等方式建构的一些建筑设计,增强学生对于图形变换知识的理解;等等。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于信息技术可让数学知识更加动态化,从而能够实现数学学习的立体化过程。对于数学课本上的知识来说,文字表述显得更加抽象,缺乏具象化特点,学生不易接受,为此数学知识的呈现往往会伴随着一些主题图、一些过程性的技术化处理。这样的呈现,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动态与立体化。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知识活了起来,也更乐意投入更多时间进行探究,从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感知、理解、发现与应用。
比如,在学习《图形的变换方式》时,首先教师要能够把握教学的目标,一是要通过观察活动理解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何谓对称轴;二是要能够体会轴对称图形学习的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不断积累,提升数学学习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两个目标,教师就要能够积极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创造性使用教材、整合资源,优化教学设计。在具体应用中,要能够积极搜索学生身边的自然事物或拍摄相关的学习小视频,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出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从而发现轴对称的特征,进而在立体化的学习中理解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能够将轴对称图形用课件的方式给学生进行演示,制作成Flash动画,促进学生深刻理解“重合”的含义,这样便让高效的数学课堂更好地呈现出来。
具象化的数学知识,学生更易于接受,也更能深入大脑。为此,数学教师也要能够积极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让小数生学习的数学知识更显具象化,这也正切合学生的直观思维特征。让数学学习知识更显具象化,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感官思维,营造更为高效的数学课堂。
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一节数学课时,教师首先要能够把握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经历探究式学习,体会不同方向与位置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建立一定的空间观念;二是要能够通过具象化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准确表述上下、前后关系,培养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三是要能够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数学学习中的不同位置与方向能够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可以直接感知。在具体的教学中,笔者为本课的教学设计了丑小鸭找妈妈的故事,让丑小鸭在坐标上不断寻找鸭妈妈的位置,让位置与方向都能够具象性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便更加具象化地理解了位置与方向知识,而后再加以一定的语言表述练习,如让其根据自己所处班级中的座次说说前后左右各是哪位同学,学生便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数学知识。
总之,在小数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积极探寻信息技术更多的优势特征,创新使用教材,整合学习内容,同时采用让学生更易接受的策略,引领学生能够动态化、趣味化地进行数学学习。持之以恒,借助于信息教育技术手段,让先进的信息教育技术成为辅助数学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手段,从而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