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新
(甘肃省山丹县水务局,甘肃山丹734100)
山丹县水利工程已建设项目:26 座塘坝,总库容72万m3;13 座中、小型水库,总库容4918.9万m3;修建堤防50 km,5 级及以上堤防长度17.89 km;建成干、支渠道109 条,总长度726.43 km;斗渠1032 条,总长1099.7 km;农渠3475 条,总长1764.8 km;建成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1 个,5万亩以上中型灌区1 个,水电站4 座,总装机容量1250 kW;农村供水工程44 处,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27 处,分散式供水工程17 处,解决了17.3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率达到98%,全县有效灌溉面积和保灌面积分别达到2.44万hm2、2.17万hm2。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水利信息化起步于20 世纪70年代,主要围绕水情信息汇总和处理展开;20 世纪90年代前后,水利信息化逐步向微机和网络平台转型。目前智慧水利在水利行业已推广应用,水库水位实行了远程观测,闸门启闭实现了远程操作;渠道引输水流量、水源地实行了远程监控;山洪预警平台实行了远程传输;人饮工程水厂实行了自动化运行,水质实现了自动监测,物联网水表实现了供水的远程管理;水资源的地表水、地下水的提取实现了职能管控。通过智慧水利的应用,实现了内部或区域的自动化管理与远程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初步建立了基础设施与应用系统的水利信息化对接。
当前水利事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但同时也面临着新挑战。伴随着机构改革职能的优化调整,管水治水矛盾的深刻变化,水利工作的重心也开始发生转移,以便能够不断适应治水主要矛盾的变化,如何强化监管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要求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遵循新时代水利发展的原则,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建设重点水源、河道治理、灌区节水改造、防洪减灾等重点项目,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加强河湖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升信息化建设与公共服务能力和供给质量,为全县水利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基础保障。
山丹县通过多年的工程建设,建成了以水库、塘坝为主的调蓄工程,改造了干、支渠输配水工程,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但由于全县水资源总量只有1.24 亿m3,总人口22万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600 m3以下,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缺水警戒线,属于甘肃省18 个干旱缺水县之一。水资源严重短缺,水利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工程重建轻管,再加上水源类型多样,水质差别较大,造成资源型、工程型、水质型缺水并存。如何紧紧围绕新时代治水思路,明确工作任务重心,充分发挥智慧水利的作用来推动水利改革发展是时代面临的课题。
信息化建设虽然建立了以雨量信息检测、地下水智控为主的水文监测;以水质监测、水土保持监测为主的水环境监测;以水库水位、闸门远程测控,大坝堤防安全监测、取水口及下泄流量监测的工程运行监测;以协同办公、水行政许可审批、水政监察管理、水利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质量管理系统业务应用的水利电子政务体系等,但由于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高新科技信息平台构建不全面,数据不能共享,信息服务始终处于被动服务阶段,信息仅限于内部使用,造成各办各的事,数据不统一,存在资源与人力的浪费。同时,设备设施老化,许多基础设施都是带病运行,基础设施与时代发展不匹配,智慧水利在工程中的作用发挥不够。
《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从侧重基础设施向全面提升应用水平转变,从分散建设向集约化监管转变,开始转向全面服务,强调从原来的单一发展转变为安全发展,向智能化水利发展。同时,积极推进水利信息建设,结合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路线,打造“互联网+”行动计划,提高水利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促进水利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是新储备规划的建设项目要高起点规划,以信息建设为起点,以平台建设为支撑,以智慧发展为目标,开展信息化建设,构建网络数据路,并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水利智能化发展,通过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和诊断等步骤,实现水利工作的智能化和现代化发展。二是加快旧设备的更新改造和并网运行,整合水库、闸门启闭、渠道引输水、水源地、山洪预警、水厂运行、水质监测、物联网水表、水资源等设备的职能管控数据,通过数据传输,技术处理,实现并网运行,平台管理。有效防范和遏制风险,加强水利工程监管,扭转水利行业“重建轻管”的现象,改变人员不足的现状,发挥现代技术优势,解决智慧水利的短板问题,满足人民对美好用水的需求。
为了确保水利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要以用为本,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及新技术人才的引进,提高其认知度与接受力,熟练运行操作规程,掌握运行操作技术。通过智慧数据的传输、信息的收集处理,反馈工程的运行参数,判断工程运行是否达到设计标准,监测数据是否符合规范,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然后通过设备的调试修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水利工程的融合发展。
水利改革是在国家的号召下实施的一系列水利工程整改措施,是为了配合市场经济发展而进行的改革,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因此,要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深入推进水利投融资改革、水权水价改革、小型农田水利体制改革,通过多个渠道筹集资金,使水利交易平台更加完善,并积极鼓励和培育水市场,分类实行阶梯水价,发挥水的基础性、资源性、战略性和商品性作用。
牢固树立建管并重意识,实现“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三水统筹向“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管理”四水统筹的跨越,全面做好饮水安全、抗旱防汛、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为山丹县社会经济稳步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一是针对不同工程类型和权属,建立不同的管理措施,实施多种工程管护新模式及服务管理网络,明确工程产权所有者是工程的管护主体,并签订协议,落实管护责任及工程安全责任。对确权为国有的水利工程,要组建专管机构,建立管理章程和各项制度,签订管护责任书,实行片区管理和以大带小的方式实行专业化管理;对确权为村组集体的水利工程,要采取承包、委托和集体管理等工程管理模式;对确权为企业、联户、单户的水利工程,由工程权属人负责管护工作。二是建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机制,改变传统的水费提留养护基金模式,积极构建政府补贴和扶持的机制,合理规划维修养护资金,并将其纳入政府预算。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出台工程维修养护资金管理办法,切实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落到实处。三是积极改善传统的管理机制,定期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和完善,实施清单机制,制定整改措施,及时改正不足,保证水利工程正常运行,进而从多个方面保证工程建设能够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