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法治教育例探

2020-12-18 09:47江苏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张国富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14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意识

江苏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张国富

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吃透教材,了解编写意图,主动挖掘教材中的法治教育内容,站在儿童立场去理解儿童,遵循其认知规律,选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同时也应当注意自我法治知识的提升,通过加强儿童道德及法治知识,增强法治与教育的内在联系,从而真正引导学生的道德实践。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明确与理解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指出,小学阶段法治教育“着重普及宪法知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道德与法治涉及法治相关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增强相关的知识,理解教材文本所涉及法治条规的主要内容,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法治内容,才能更好地遵守相关法治,提高自我保护安全意识,以真正达到教学任务的要求。

1.以“具体化”促进规则认知

以一年级《我是小学生啦》单元之《上学路上》一课教学为例,教学中,教师引入各种“规则”(学校规则、交通规则、时间观念等),在强化学生规则意识的同时,满足学生对不同“规则”的学习需求。在一年级《校园生活真快乐》单元之《校园里的号令》和二年级《我们的节假日》单元之《欢欢喜喜庆国庆》《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中,我们将“国家观念”(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各民族节日)“家庭观念”(家庭团圆、孝亲敬老)等引入,使学生能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爱国主义精神”“家庭观念”“遵纪守法观念”等。

2.以“实践化”实现规则认同

二年级上册《我们小点声》一课突出公共意识教育,重在引导学生要懂得心中有他人,要养成文明的好习惯。本节课的法治“教育点”体现在“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理解教材所涉及的法治知识,让学生知道,环境噪音也会影响他人的生活,严重的行为将违反环境法。三年级《我们都是好邻居》一课,教师可用现实生活中真实是的“和睦邻里”的故事和因琐事邻里大打出手、伤人判刑的真实事例,告诉学生们邻里间不仅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体谅,更要在相处中懂得不能触犯法律法规,要有基本的规则意识和公德。

道德与法治教材注重教育学生遵守道德与相关法律,培养高品质的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完成教学任务的相关要求,明确与理解教材涉及法规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法律条规的认识,树立安全自我保护意识。

二、有心插柳柳成荫——活用与内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法治教育的要求,引领学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可曲解文本内容,进行不正当的法治教育教学。各个年级的道德与法治的内容是不同的,一般而言低年级学生的要求较低,高年级学生要求较高。所以,教师要活用教材,重在向小学生传递法治理念,引导其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和制度认同,从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1.围绕目标,扣准关键内容

还以一年级上册统编教材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为例,其主要分为四个学习部分,分别为“开开心心上学去”“手拉手,交朋友”“我认识您了”“上学路上”,主要是写学生的入学适应问题,将学生怎样上学、怎样交朋友、怎样认识同学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在教育学生时,教师应当以教学任务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上学和处理学生关系。教师在学习“上学路上”这一部分时,应将相关的法治引入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上学安全意识与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的意识,引导学生养成遵守相关的道路安全意识。例如,过马路要注意红绿灯并走专门的人行道、走路要靠右走等,也可以进行模拟演练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让学生建立安全保护与守法的知识体系。

2.贴近实际,链接学生生活

《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这一课来自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本单元承接低年级“认识并懂得节约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资源,有保护环境意识,学习有创意生活”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儿童绿色生活的意识和绿色的生活方式。教材从“白色污染”问题入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探究,了解周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增强环保意识;通过探究垃圾暴增的现状及危害,认识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在生活中践行变废为宝;在不断反思中学会过低碳生活、绿色生活。依据四年级这个学段的特点和本单元主题特色,笔者从交流“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塑料做的”入手,再现学生已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运用一定的探究方法,去了解塑料制品的性能;经过探究典型的塑料制品活动后,学生能够感受到塑料制品的性能优良;再通过图文资料补充其他领域塑料的广泛运用,能够让学生更加认识塑料的优良性能。最后通过出示盐城最高的216 米国贸中心(未投入使用)与堆积成山的废弃塑料的容积、高度相比较,通过图片、数据对比情境的创设,用事实引导学生感受,过量使用和随意丢弃造成了大量的塑料废弃物污染问题,从而丰富学生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道德与法治教材注重法治教育,教师要活用并内化课文的法治相关内容,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增强学生对法治条规的理解程度,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法治。

三、绝知此事要躬行——践行与反思

道德与法治教材不仅仅涉及帮助学生认识法律、熟悉法律知识,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条规,提升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与自觉履行守法的义务,明确法律给予我们保护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成为一个守法的公民。

1.凸显“议”的特征,帮助学生学过“法治生活”

《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中的第三课。本单元以“成长问题”为主线,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懂得自尊、自爱,愿意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行为,并且尝试自己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获得成功的乐趣,拥有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本课为例,分为三块内容:(1)认识饮酒的危害:多角度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饮酒的危害;(2)如何主动拒绝酒: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实际出发分析青少年饮酒的原因,并重点引导学生讨论主动拒绝饮酒的方法,“远离第一口酒”;(3)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链接相关法律,了解其对未成年人的作用,进一步引导学生对酒说“不”。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合作学习”和“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通过小组调查汇总、小组交流讨论来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经过课堂学习后,再由课堂迁移实际生活,创设相关情境,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加深学生的思想认识。如通过学生自主创设的和课件中的相关情境,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主动拒绝饮酒的能力,增强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2.承载“学”的内容,促进遵法守法习惯养成

在法治教育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核心途径是在课堂讲授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其结合自身经验的自主建构。因此,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法治专册”(六年级上册)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多样化的生活情境,借助生活化的事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生活中发现、实践,从而获得经验性的知识,最终促成遵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遵守法律条规的理念,从小认识到作为一个合法的公民的重要性。这里主要以六年级上册“法治专册”第二单元第3 课《公民意味着什么》为例,本课教学内容是公民意识教育,是本单元的起点。对于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讲,他们公民意识薄弱,普遍存在缺乏公民身份认同和公民意识缺失等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从公民身份和基本内涵这些基本的知识开始。通过本课的自主学习和引导性教学,让学生对公民身份的确认有初步的认识,唤起和强化学生对自己中国公民身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重视公民意识的自我形成和公民素质的自我提高,深化国家观念,提高个人的公民道德水平和民主意识,养成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良好习惯。

总之,道德与法治教材是一门涉及法治的教科书,强调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培养。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从道德与法治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德法教育,通过设定相关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道德与法治认识,理解法治教材的主要内容与相关的法律条规,让学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