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莹
(兰州市气象局,甘肃 兰州 730020)
气候变化是影响农业生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质的提升,但是在应对极端自然灾害时仍显不足,一旦发生大范围的极端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较为严重。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对于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提升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气象服务工作人员需提高对于防灾减灾的重视程度,积极开展新的防灾减灾技术创新,同时完善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提升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气象服务作为我国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进行专业服务、决策服务和公众服务三方面工作,其中专业服务主要是向规模较大的农业企业和有需求的产业合作单位提供专业气象信息,决策服务主要是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农业发展计划和防灾减灾策略提供依据,而公共服务主要是面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帮助其增产增收。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气象服务能够为农业工作者提供基本的气象信息,并针对于可能出现的灾情进行提前预报,部分地区还可提供灾情预防和减灾工作建议。
现阶段,气象服务已经深入到农村和农业生产中,但是在中西部地区靠天吃饭的情况依然存在,部分地区由于暴雨、干旱等极端天气所造成的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情况仍然不能杜绝,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对较弱。在气象服务过程中,仍然存在预警联动机制不完善,灾情信息不准确,农作物产量预测不科学等多种问题。另一方面,现阶段的气象服务及气象灾害信息的发布手段较为单一,针对农村人群的防灾减灾信息发布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在农业防灾减灾体系中应用气象服务,最关键的是气象预警。要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气象预警是关键环节。气象预警实际是气象为农的重点,也是气象服务除了天气预报外最重要的业务。调研中发现,大部分气象局均配备了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设备,可对短期气象的剧烈变化进行全面的探测,大大提升了中小型尺度对流天气的预测和控制能力。为缓解旱情,在准确获取小范围气象条件之后,可采用人工增雨的措施;与之相对应的,也可开展人工消雨、消冰雹等工作,降低短时强对流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当地的气象服务部门应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及时发布天气预报预警信息,为农民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充足的时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气象部门在预测气象灾害之后,可较为准确地发布受灾的区域,灾害的覆盖面积,灾害的严重程度等信息,便于人民群众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大大提升l防灾减灾的实效性。
随着网络技术、遥感技术、卫星通信和卫星监测技术的进步,气象服务已经能较为准确地对农作物的长势和当地气候进行监测,并全面分析农作物的生长状况,结合大数据分析,对比往年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信息,及时公布检测结果,增强了农业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的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信息各不相同,对于气候条件的需求也不相同,因此需准确掌握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初步了解和预测农作物的产量,并结合未来较长时间内的气象预测情况,公布预计的农作物产量,稳定市场信心。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气象服务已在农业防灾减灾中得到了充分应用,但仍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一方面气象信息的数据不准确,各地气象台通过实时数据监测来分析未来天气走向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借助计算机仿真模拟出的气象变化情况与真实情况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使得气象服务无法发挥其最大效益;最后,气象服务部门对农业生产的了解程度不足,两者存在天然的隔离性。
针对气象部门存在的监测能力不足,科学预测不准等问题,应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气象观测站,逐步建立跨区域的农业气象观测网络。随着我国农业生产规模的逐年扩大,农业产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相对应的,对气象服务的要求也逐年提升,为此,需要结合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建设技术含量更高的农业气象观测站,并形成区域化气象监测网络,提供更为准确的天气预报服务和灾情预报服务。
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应用,最主要的目的是减少自然灾害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保证农产品增收。为此需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网络和应急系统。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组织了应急指挥部门和气象部门共同组建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中心,应急管理中心的组建为提升自然灾害预防能力和防灾减灾工作的科学化程度提供了重大帮助。在该中心的应用中,要结合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和通信网络,调动区域内的所有资源,利用有效的手段处理气象资料,提升气象灾害预报准确性和防灾减灾工作的针对性,最大程度上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影响。
在对自然灾害信息和气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预报的基础上,需建立一个快速反应的灾害预警网络。由于各地的技术经济水平不同,所建立的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差别较大,功能完善程度有所不同,但随着农业跨区域生产和协作程度的不断提升,需要统筹各地区的气象灾害预警系统,逐渐完善灾害预警全国网络。在保证预警信息准确的基础上,尽可能提前发布灾害预警信息,为防灾减灾工作预留充足的时间,所在地的气象部门和应急管理部门可充分调度辖区资源,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目前,我国大规模推广了农业领域的防灾消灾的相关气象服务,但由于缺乏系统性的规章制度及落实办法,导致气象预报的价值不大。为了提高农业气象服务质量,应做好气象观测站网络数据整理工作,具体需要结合过往历史信息,为农户提供有针对性且高价值的防灾减灾相关气象信息。另外,需采用更加高效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存储和管理工作,并引入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提高数据分析和挖掘的水平。
加大气象科普和宣传力度,通过利用各种活动和平台,将气象学的基本知识和最新的预测信息传达给群众和农业生产者,指导其开展农业生产工作和防灾减灾工作。现阶段,我国的气象科普工作已经深入到田间地头和农业生产一线,并围绕气象日等一系列重大节日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工作。各地通过分发宣传册,组织农民群众进行防灾减灾培训,收集一线工作者对于气象服务的需求和反馈等多种途径扩大气象服务宣传力度。为进一步提升质量,增强气象服务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应用,可结合互联网、直播平台等新一代的社交网络,切合新型农民的信息获取习惯,提升信息发布的针对性。
不断加深气象灾害的研究工作,提升气象服务质量,针对影响较大的特殊自然灾害进行准确的预报,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最大限度地降低恶劣气候环境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才能实现我国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在气象服务中应加大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专业监测设备的研制,同时应充分利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加强对于气象信息分析研究工作,提升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