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伟
(晋中学院,山西 晋中 030012)
近十几年以来,我国饲料产业发展迅速,饲料产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我国饲料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我国耕地有限,粮食供给不可能大幅增加,供需缺口依赖国际市场。但国际市场粮价被国际垄断集团操控,我国进口越多,粮价越高,导致我国饲料企业的成本增加。另一方面,我国饲料产业的下游产业养殖业经常处于起伏不定的情况,给饲料的销售也造成压力。对饲料企业来说,一方面饲料原粮价格的长期上涨趋势提高了饲料生产的成本,另一方面下游养殖业的不稳定又影响其饲料的销售利润。这样饲料行业处于两头被挤压的状态,当前饲料产业已经是低利润行业。饲料产业要走出困境,就需要向下游和上游延伸产业链,实行纵向一体化经营,有条件的大型饲料企业可以进行全产业链经营。
英国学者巴克莱和卡森在研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时,提出了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认为,企业在国际间延伸产业链的目的是将外部市场内部化,从而获得一种内部化优势。内部化理论虽然是在研究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时提出的,实际上这个理论也是任何企业延伸产业链、实行纵向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将外部市场内部化,形成一个内部市场,上游产业子公司的产品不对外销售或不全部对外销售,而是供应自己下游产业的子公司。这个内部化市场能抵御外部市场的各种不确定性,把更多的利润留在企业集团内部,有利于整个企业集团的利润最大化,这就是所谓的“内部化优势”。此外,根据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企业实行纵向一体化后,可以节省营销、谈判等交易费用,从而增加企业集团的利润。
对于饲料企业来说,向下游产业延伸,首先是养殖业,然后是屠宰业、肉类加工业、零售业。在整个产业链中,上游产业的产品是下游产业的原材料,下游产业是上游产业的销售市场,没有中间商介于其中,相当于把中间商的利润留在了企业集团内部。比如饲料企业的饲料销售以往要依靠经销商,经销商就要获取较大的利润。如果饲料企业向养殖业延伸产业链,饲料不在市场上销售,而是供应自己的养殖业,这样就相当于把饲料经销商的利润收归饲料企业自身。在饲料行业整个产业链条中,屠宰业的利润较高。在肉类价格较高时,屠宰企业独享利润,不会与上游养殖业分享利润;当肉类价格较低时,屠宰企业又压低畜禽类的收购价格,压榨上游养殖业的利润。在产业链延伸中,由养殖业延伸至屠宰业后,就避免了养殖业被外部屠宰企业压榨利润这种情况。实行纵向一体化之后,各个产业环节的利润都属于集团内部,这样有利于各个产业之间协调与发展,各个产业环节都不受制于外部市场,就能获得内部化优势,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此外,饲料企业向上游延伸产业链可以解决原料粮的供应紧张问题。饲料用粮是饲料企业的主要成本,饲料企业进入粮食的种植、收购与仓储领域,可以解决饲料用粮的成本问题。
在饲料企业的纵向一体化经营中,有的企业规模实力不足,只能从饲料产业延伸至养殖业和屠宰业,而大型饲料企业则能延伸至终端产业,即肉类加工与连锁零售,实现全产业链经营。从饲料生产到终端的肉类食品,每一个环节都在企业集团的监控之下,肉类食品的每一生产环节都可以进行质量追溯,这样就严格保障了肉类食品的安全性。正因为如此,大型饲料企业集团的最终产品即肉制品在市场上往往享有较高的声誉。新希望集团的子公司青岛田润,是一家融合禽类饲料生产、禽类养殖与屠宰、禽肉加工为一体的企业,2018 年5 月,青岛田润被指定为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禽肉供应商,供应宴会上70%的鸡肉产品和全部的鸭肉产品。
饲料企业全球50 强中,绝大多数是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企业。美国的饲料产业发展最成熟,纵向一体化经营也最为普遍。韩国和日本的饲料行业与我国有相似的地方,两国的饲料产业一体化发展经历对我国饲料企业有借鉴意义。
美国饲料企业的纵向一体化程度很高,其中家禽的一体化经营最为普遍,其一体化程度已经超过80%,生猪养殖的一体化比例低一些,但也在50%左右。美国的饲料总产量中,有超过75%是企业集团内部消费的。美国最大的饲料企业嘉吉公司,其饲料产量100%供应自己的养殖业。即使是独立的饲料厂商也是按订单生产,供应周边的养殖企业,在市场上销售的商业性饲料很少。
以养鸡业为例来了解一下美国饲料企业延伸产业链的过程。在20 世纪80 年代以前,美国饲料企业进入养殖业主要是通过3 种途径:内部养殖型、契约养殖型和共同销售型。内部养殖型是饲料企业自建养鸡场、屠宰厂、鸡肉加工厂。契约养殖型就相当于我国现在流行的“公司+农户”,饲料企业与农户签订协议,由饲料企业提供饲料和雏鸡,农户负责养鸡,鸡出栏时按照合同价格卖给饲料企业。共同销售型是饲料企业与养殖场进行协议分工,饲料企业提供饲料,并负责屠宰、鸡肉加工、包装与销售,养鸡场仅从事鸡蛋和肉鸡的生产。在这3 种形式中,第一种形式的一体化属于完全一体化,后两种属于非完全一体化。在完全一体化形式中,饲料企业的控制力最强,具有较大的经营灵活性。80 年代以后,美国饲料企业开始逐步以内部养殖代替契约养殖,原先的契约养殖户有的破产,有的购买饲料企业的股票,与饲料企业实现一体化。同时共同销售型的一体化组织形式也逐渐减少。大型饲料企业为了降低饲料成本,开始向上游的种植业延伸,同时在终端零售业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肉制品的连锁商店,将零售环节的利润也收归囊中。这样很多饲料企业实现了全产业链经营。
20 世纪60 年代日本饲料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部分大型饲料企业开始借鉴美国经验,向下游产业扩张,实行一体化经营。日本饲料企业的一体化形式是内部养殖与契约养殖并存。以养鸡业为例,饲料企业建立自己的养鸡场、肉鸡加工厂、连锁零售店,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在契约养殖模式中,农户提供土地、鸡舍以及管理劳动,饲料企业提供饲料、雏鸡。鸡出栏时农户按合同价格卖给饲料企业,饲料企业则从价格中扣除饲料和雏鸡费。
韩国饲料企业的一体化模式主要是契约养殖型。韩国山地较多,不适合建立大型养殖场,养殖业主要是以家庭养殖为主。韩国契约养殖的特征与我国类似,饲料企业提供饲料、种苗、药品和技术指导,农户在自己的养殖场进行养殖。韩国的契约养殖常有违约现象发生,在合同价格高于市场价格时,有的饲料企业可能违约,直接从市场上购买畜禽;而当合同价格低于市场价格时,农户也会违约,把畜禽直接卖到市场上。我国的契约养殖中也常有这种情况发生。
从国际经验来看,饲料企业延伸产业链实现纵向一体化,进行全产业链经营是一种必然。当前我国饲料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已经是低利润行业,很多生产规模小的饲料企业正逐渐被淘汰。饲料企业要在利润低而竞争又很激烈的市场条件下生存,必须进行产业延伸,通过产业链整合来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饲料企业延伸产业链,首先是要进入养殖业,进入养殖业的基本途径是“公司+农户”,这种模式就是契约养殖。契约养殖较常见的形式是饲料企业提供饲料、种苗、药品和技术指导,由农户在自家的禽舍或猪场养殖,畜禽出栏后按照合同价格卖给饲料企业。由于农户的养殖规模小而且分散,不便于管理,现在一些大型饲料企业开始为农户提供融资服务,帮助农户建立标准化养殖基地,扩大养殖规模。比如,唐人神集团选择有一定资金实力和饲养技术的农户,每10 户组成一个养殖联合体,并为农户提供贷款担保,要求农户建立标准化养殖小区,推行生猪标准化养殖。
契约养殖是一种低成本的扩张模式,但在这种模式中,不便于质量控制和畜禽疾病的防治,也常会出现养殖户违约的现象。比如青岛田润的契约养殖户就出现过违约情况,当家禽市场价格高于合同收购价格时,养殖户便违反合同,自行将家禽销往市场。
进入养殖业的途径除了契约养殖,就是通过并购或自建的方式拥有自己的养殖企业,进行内部养殖,这是一种完全的纵向一体化。与养殖农户合作,通过契约养殖方式进入养殖业,是一种不完全的纵向一体化。完全一体化需要饲料企业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难度较大;而契约养殖不需要太多资金,要容易很多。目前国内的龙头饲料企业进入养殖业,都是同时运用这两种方式,但相对来说,采用契约养殖的较多。正大集团、唐人神集团以契约养殖为主,而新希望集团的内部养殖比例要高一些。唐人神集团2012 年出栏生猪1 000×104头,其中自有猪场出栏100×104头,契约养殖基地出栏900×104头。新希望的子公司青岛田润以家禽养殖为主,每年自有养殖场家禽出栏规模为1 120×104只,契约养殖场的出栏规模为700×104只。
饲料企业自有的养殖基地,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智能化管理,既能降低成本,又能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因此,从长远来看,完全的纵向一体化模式应是一种趋势,而且从美国的经验来看也是如此。
目前国内饲料企业的一体化经营,大部分是向下游产业延伸,即由饲料生产延伸至养殖业、屠宰业、肉类加工、连锁零售,向上游产业延伸的几乎没有,饲料产业的上游产业就是粮食种植。我国的耕地分散在个体农户手中,饲料企业很难获得土地并进入粮食种植业,所以,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的完全一体化的饲料企业。而且,由于政府对粮食进行保护价收购,导致我国的粮食价格特别是作为饲料原粮的玉米价格,高出国际市场很多,这就大大增加了饲料企业的成本。解决饲料原粮成本高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到农业资源充裕的国家去投资种植业和粮食的收购与仓储,在国外获取低成本的饲料原粮。这样,从粮食的种植、收购到肉制品的零售,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产业链,从而具备较强的经营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