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郑州 450002)
花生(Arachis hypogaeaL.)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主要油料作物,其年产量位于世界第一。随着种植制度单一化和连年种植,花生病虫害日趋加重,严重影响了花生的品质和产量[1]。栽培花生是异源四倍体,严格的自花授粉作物,遗传基础非常狭窄。据统计,全国推广的花生品种中,90%以上具有“伏花生”和“狮头企”的血缘,并且现有的种质资源和传统的育种技术已很难提高育种的效率。青枯病属于细菌性病害,是限制中国花生产量的重要病害[2],危害面积占花生播种面积的20%以上,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地区,并且逐渐向北蔓延,危害程度居世界首位[3]。青枯病的防控主要有生物防治和非生物防治,其中培育高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是防治青枯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4],因此花生青枯病抗性的遗传改良一直是育种家关注的重点和主要育种目标。
针对抗病性育种目标,制定了以抗性为主、适应机械化和早熟的育种策略。前期课题组利用EMS 结合离子束诱变创造了一批新种质,其中诱花10 抗逆抗病性强,是培育抗病品种优异的亲本材料。2008 年以诱花10(EMS 诱变)为母本,白沙1016 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0818。2008 年冬季在海南繁殖F1,2009 年F2分离较大、群体表现突出,围绕育种目标抗性好的单株80 个,F3南繁22 个株系。2010-2011 年参加株系比较试验,其中0818-0-0-N-48 早熟、高产、抗病、抗倒伏、综合性状优良,明显优于白沙1016;2012 年参加品系比较试验;2013-2016 年参加多年多点试验。2017-2018年以农大花108 为品种名称,参加了全国(南方)花生区域试验,鉴定高抗青枯病,品质优良。2020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新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花生(2020)410056)。
2.1 农艺性状农大花108 属于典型的珍珠豆紧凑疏枝型小花生,生育期120d,属早熟品种,是中小果花生产区麦后直播的理想品种。平均主茎高36.58cm,总分枝数为8.53 个,百果重178.63g,百仁重78.09g,出仁率74.86%,双仁饱果率高,籽仁为粉红色、椭圆型,商品性能佳。植株矮壮、紧凑,结果层集中,非常适合机械化收获。
2.2 品质2017-2018 年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分析,籽仁含油量分别为51.6%、53.7%,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6.7%、27.1%,油酸含量分别为42.4%、41.9%,亚油酸含量分别为33.8%、34.2%,油亚比分别为1.25、1.17。果、仁外观及内在品质均符合珍珠豆型花生出口的要求。
2.3 抗性2017-2018 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田间病圃抗性鉴定:高抗青枯病(2 年抗性鉴定分别为92.46%和96.47%),中抗叶斑病和锈病,抗旱性强,抗倒伏,种子休眠性强,其综合抗性明显优于对照品种中花12。
2017-2018 年参加全国(南方)花生区域试验,在常德、贵阳、黄冈、进贤、南阳、泰兴、万州、武昌、驻马店等地进行。2017 年每667m2荚果平均产量为333.48kg,籽仁平均产量为248.11kg,籽仁比对照品种中花12 增产6.80%,其中有5 个试点增产;2018年每667m2荚果平均产量为330.74kg,籽仁平均产量为247.59kg,籽仁比对照增产2.22%,其中有6 个试点增产;2 年每667m2荚果平均产量为332.11kg,籽仁平均产量为247.85kg,籽仁比对照增产4.51%。
4.1 适宜地区农大花108 适应性强,适宜豫南和长江流域花生产区种植,是青枯病花生产区的理想品种。
4.2 播种麦收后及时早播,起垄种植。一般6 月10 日前播种,最迟不晚于6 月15 日。农大花108属于直立紧凑类型的花生品种,播种密度一般为16万~18 万穴/hm2,每穴2 粒为宜,争取一播全苗;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种,确保苗全。
4.3 加强田间管理农大花108 生长比较快,早期要及时追肥,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坚持无机和有机肥料相结合、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肥料相结合的施肥策略。生育期要及时中耕除草,开花后遇旱要及时小水细浇,喷灌最好;花针期要及时培土迎针,减少无效果针和营养消耗,结合中耕培土,在结果层每667m2施入20~30 kg过磷酸钙,以满足荚果膨大对磷、钙等营养元素的需要;生长后期可喷洒2 遍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增强叶片的光合能力,防止早衰;饱果期要及时喷施叶面肥,补充营养,防治叶部病害,促进荚果充实。
4.4 收获荚果成熟期要降低田间湿度,及时收获、晒干,阴雨天气要及早烘干(温度低于40℃),荚果的含水量降到10%以下时就可以安全贮藏,同时要注意通风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