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李斌
众所周知,制造业作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区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根本标志。纵观世界众多的发达国家,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有很大的占比,因此,实现对粗放式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探寻转型途径,是制造业向高附加值方向转变,成为了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
现阶段,无论是世界经济,还是中国经济,都面临着增长减缓的压力,被经济高增长所掩盖的诸多发展缺陷也逐渐浮出水面。在工业制造方面,供给失衡给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低、中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产品不足的现象,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加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创新技术手段,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与设计,强化产品的生产管理,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供给平衡,逐渐成为了制造业转型的关键。
国外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主要针对“高精尖”,转型与升级主要呈现了两个主要的方面,分别是理念转型与技术转型。在技术转型的过程中,主要包含了数字制造、智能制造以及网络制造等;在理念转型的过程中,以绿色制造概念为出发点,重点突出绿色制造。所谓制造业升级,更倾向于服务化,在增加产品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捆绑服务的手段增加利润。在传统的制造业中,产品的供应是主要方向,投入成为了关键点,而制造业服务化的投入更倾向于知识,并充分融合产品的生产成本,并在制造业服务化的活动中,完成了产业的升级与转型。换而言之,在产业升级与转型的活动中,更突出服务因素。
针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研究方面,国内制造业主要呈现出了两个特点。首先,在制造企业的转型与升级过程中,主要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加强对升级路径的合理研发。其次,以转型角度为入口,加强研究制造企业的转型路径与方式,以及转型过程所面临的阻力与困难,同时加强对转型能力的多元化评估。加强研究创新驱动产业的升级与转型,强化创新产出对企业转型路径所产生的正面影响的有效研究。然而,因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性,造成了创新产出等诸多因素对产业内升级的影响程度的差异化。
很多的制造企业,在产品的生产活动中,在营销、技术、研发等附加值较高的环节投入较少,部分企业还仅有零部件加工与组装为主要的生产方式,通过获得组装费或者加工费来盈利。无论是生产材料,还是生产设备与技术,都要依靠进口才能实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无法摆脱国际价值链低端的命运,给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制造了巨大阻力。
服务布局特色很容易被模仿,制造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产品供给,造成了较严重的产品同质化问题,一旦产品出现了大量的替代品,就会陷入价格竞争的旋涡中,压缩了产品的利润空间,对企业的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
在传统的制造业中,投入最大的是劳动力,传统制造业的各个岗位的技术含量都不算高,因此,对人员的要求自然也不高。然而,在产品的研发、产品营销,以及提高工艺水平方面有着较高的技术要求,却只雇佣了少量的人员,与中间环节大量的人员相比,反映出了制造业企业在中间环节的价值比重。根据不完全统计,河南省在固定产值内所雇佣的人员是发达国家的数倍之多,给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阻力。
河南作为中国制造业的脊梁,为国家的发展提供着有力的支持,然而,众多的企业中,大多数缺少原发的核心技术与创新能力,通常依靠降低企业成本来维持生存发展。随着我国成本红利的消失,以及世界经济局面日渐紧张,外企的陆续撤离,给企业的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危机。尽管河南制造业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面对营销与研发环节较少的现状,依然采取加工制造的手段获取较低的附加值,落后的发展方式严重阻碍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GVC理论给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强调由价值链底部低附加值向两端高附加值发展,而转型升级的路径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制造业服务化。加强对知识的有效投入,充分结合传统的成本元素,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同时,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技术、设计以及研发环节,引导制造业向创新能力与自主研发方面发展。其次,强化生产管理提升生产能力。通过对价值链曲线进行分析,虽然目前制造业的附加值较低,但依然有着可观的利润增加空间,应加强现代化生产管理技术的有效应用,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手段,促进企业生产组织整体效率提升,降低企业库存量,推进企业精益生产。
同时,提高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为建立更高的客户满意度奠定基础。最后,锻造企业的自主品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给企业提供了拓宽新市场的条件,依靠多边机制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有效合作,充分发挥自身的资金、技术以及产能优势,进军更广阔的区域市场,还要重视品牌的服务与营销手段,充分掌握市场的变动,满足消费者的诉求,精准地建立产品销售渠道,快速抢占市场,为企业的升级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
智能制造是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的必然结果,它能以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全自动物流系统等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化生产、运营和管理。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不仅能够降低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成本,还能够提高传统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增强传统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能够有效解决河南传统制造业生产效率低下、缺乏核心技术、资源和能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提高河南传统制造业的产业附加值。
所谓创新驱动指根据政府对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不断优化科研环境、营造有利于科研创新的环境,充分调动制造业企业的能动性与积极性,将投入重点放在研发与创新方面,激发企业发展的动力与潜能,在政府与企业共同形成合力的作用下,促进制造业的升级与转型。制造业企业也要以价值链两端攀升为发展向导,认清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确立长期的发展目标,开启改造创新与提高之路,充分融合现代化高端制造的先进元素,推动产业的升级转型。
树立转型意识,代加工的贴牌企业要为自己的发展寻找到有效的转型路径,通常以OEM-ODM-OBM路线为主。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能源、劳动力成本升高,造成了外商企业不断转移至越南、印度等一些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同时,因处于价值链低端的缘故,产品有着较强的替代性,而OME企业缺少主导性,加剧了竞争力度,造成了大量的传统代工企业纷纷破产。因此,制造业企业要选择OEM-ODM-OBM路线,加强对整个生产工艺的实践与学习,逐渐积累制造经验,加强先进设备的引进力度,完善对工艺的学习与摸索,进而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一个系统性的项目,制造业企业要对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地了解,寻找符合自身条件的转型模式,加强创新与技术方面的投入力度,实现技术与产能的相互转化。同时,还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与技术含量,通过制造业的升级转型,为河南的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