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在贵州扩红人数考

2020-12-18 08:56苏跃林高晓波
苏区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红二中央红军军团

苏跃林 高晓波

提要: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长征入贵州时,兵力分别为40000余人和17000余人。历经多次战斗,红军至少损失37780人。为补充兵力,中央红军在初入贵州、进军遵义和四渡赤水过程中广泛开展扩红;红二、六军团亦在初入贵州以及途经乌当、清镇、黔大毕根据地和赫章、盘县期间开展扩红,共招募新兵16790余人。出贵州时,中央红军尚有22000余人,红二、六军团尚有17010余人。可以说,红军在贵州的扩红工作,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也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兵力基础。

扩大红军运动(以下简称“扩红”)作为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在贵州长征时书写的重要篇章,在诸多文献中都有相关记载,如老红军战士的个人回忆录,官方编著的长征回忆史料、重要文献选编,地方编著的地方志、地方党史及学者编著的长征专著等等。当前学界对红军在贵州的扩红研究主要集中于扩红的人数、方式、宣传等方面。(1)代表性的成果有阳勇、楚艳辉:《中央红军长征中黔东南“扩红”述论》,《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阳勇、袁婧:《红二、红六军团长征中贵州“扩红”述论》,《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楚艳辉、阳勇:《中央红军长征中黔西“扩红”述论》,《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刘慧娟:《红军长征扩红人数考》,《苏区研究》2018年第2期;刘慧娟:《长征中的扩红宣传》,《上海党史与党建》2016年第10期;刘慧娟:《从〈红星〉报看红军长征中的群众工作》,《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钟连江:《论析长征中的扩红动员》,《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郭之昀:《长征中的红五军团》,《军事历史》1997年第3期,等等。然而,当前学界在扩红人数问题上仍有分歧。(2)刘慧娟围绕《红星报》中对扩红人数的报道展开研究,忽视日常零星扩红,得出中央红军截至1935年3月下旬共扩红5450人的结论;同时,在对红二方面军的考察上,仅统计红六军团(未有红二军团)在黔大毕根据地、石阡和盘县的扩红人数,共计2600余人。相反,阳勇、楚艳辉、袁婧认为,中央红军在黔东南和黔西分别扩红620多人和1300多人;红二、六军团扩红7000人以上。以上反映出学界对红军长征时期扩红人数的分歧较为明显。本文基于以上文献史料和学界最新研究成果,拟以时间为轴,对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在贵州的兵力及损失人数作进一步考证,以期明确红军在贵州的扩红人数,进一步推进红军长征相关问题研究。

一、中央红军的扩红人数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余人开始长征。入贵州前,中央红军在突破国民党四道封锁线(第四道封锁线为“湘江战役”)后,损失超过4万人。到黎平时,中央红军的兵力锐减至4万余人。(3)王健英:《中央红军长征初期兵力损失考》,《军事历史》2004年第5期,第20页。为补充兵力,中央红军在初入贵州、进军遵义和四渡赤水过程中广泛开展扩红工作;脱离中央红军的红九军团在黔北行军过程中也进行了扩红。

(一)初入贵州期间的扩红

1934年12月14日至1935年1月5日,中央红军在黎平、锦屏、剑河、施秉、余庆等地取得903人以上的扩红成绩。具体情况如下,并统计于表1。

表1 中央红军初入贵州期间扩红一览表

1934年12月14日,中央红军攻占贵州黎平,扩红超过282人。14日,时任第一军团1师3团党支部书记萧锋在日记中记录了二营的扩红情况:“活捉五百多人,大多是农民子弟,做些工作抽出二百多,补充各连。”(4)萧锋:《长征日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5页。除了俘虏外,3团还招收75名新兵,且“有许多苗胞参军”。(5)萧锋:《长征日记》,第25页。其中在黎平的德凤区,“为红军带路的14名群众有3名参加了红军”(6)贵州省黎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黎平县志》,巴蜀书社1989年版,第551页。。17日,在黎平的鳌鱼嘴,3团扩红4名,“都是苗胞兄弟”。(7)萧锋:《长征日记》,第26页。15日,中央红军进军锦屏,扩红超过80人。第九军团率先攻占锦屏的铜鼓城,俘虏了黔军100余人。他们绝大多数是贫苦群众出身,“经过红军指战员做思想工作,有70余人自愿加入红军队伍”(8)《中国共产党锦屏县历史》编纂领导小组编:《中国共产党锦屏县历史(1929—1978)》,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版,第18页。。16日至19日,第一军团过境锦屏的河口时,3团扩红5名苗胞(9)萧锋:《长征日记》,第26页。,即“瑶光姜泽坤、塘东姜灿荣、河口姜培树等5人”(10)《中国共产党锦屏县历史(1929—1978)》,第18页。。同时,有2名苗族青年(11)萧锋:《长征日记》,第26页。和“1名侗族青年全文钊”(12)《中国共产党锦屏县历史(1929—1978)》,第18页。给红军带路后就留下来当红军。最终,红军过锦屏时,“共计有80多人参加红军”(13)《中国共产党锦屏县历史(1929—1978)》,第18页。。21日至22日,中央红军在剑河扩红超过160人。时任第一军团第3师司令部参谋员林伟在日记中记载:“今天我军团在……剑河县休息一日……军团政治部进行扩兵工作……有苗家青年160人参加了红军,编成了一个新兵连。”(14)林伟:《一位老红军的长征日记》,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第78页。26日至27日,第一军团第2师攻占施秉。在此期间,3团依靠苗胞的帮助,“扩红100多人”(15)萧锋:《长征过贵州的日日夜夜》,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红军长征纪实丛书·红一方面军卷(4)》,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年版,第1443页。。28日,第一军团第1师进占余庆,抓获300多名俘虏。这些俘虏“经过教育,争取了230多人参加了红军”(16)萧锋:《长征过贵州的日日夜夜》,《红军长征纪实丛书·红一方面军卷(4)》,第1443页。。1935年1月5日,已入驻余庆的第九军团接收第一军团留下的俘虏兵。经过政治部的宣传,这些俘虏兵又有40余人自愿当红军,其余“均发给路费遣其回家”(17)林伟:《一位老红军的长征日记》,第92页。。与此同时,第九军团供给部的“各单位都扩大了3、5个新战士”,“仅兵站就扩大了11人”。(18)赵镕:《长征日记》,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05页。

(二)遵义期间的扩红

1935年1月7日至28日,中央红军两次进占遵义,共扩红超过7350人。具体情况如下,并统计于表2。

表2 中央红军进占遵义期间扩红一览表

1935年1月7日,第一军团第2师奇袭遵义,助中央红军首次占领了贵州重镇遵义。中央红军在此地不仅召开了伟大的遵义会议,还组织许多工作队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遵义顷刻间变成标语的海洋,如“反对打骂妇女”“工农团结起来,不交国民党的一切捐税”“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官长士兵都一样,没有人来压迫人!”“杀土豪的猪,分土豪的东西过年”等等。(19)贵州省遵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遵义地区志·军事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17—218页。许多文艺宣传队也在街头开展唱大合唱、演话剧等宣传活动,把全城搞得轰轰烈烈。由此,中央红军在遵义的十二天内,取得了相当规模的扩红成果。

关于一占遵义的扩红人数,刘慧娟认为是3000人,理由是陈云曾在向苏联的报告中指出:“部队在遵义休整了十二天,政工干部在这里招募了新兵。我们一共招了三千名年轻的新战士。”(20)陈云:《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1935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54页。她认为“陈云作为中央委员,对全局情况应较为清楚,而且向共产国际汇报,不可能故意缩小数字”(21)刘慧娟:《红军长征扩红人数考》,《苏区研究》2018年第2期,第82页。。然而1935年秋,陈云在莫斯科撰写了《随军西行见闻录》,不仅详细记载了中央红军长征的过程,还指出遵义扩红的人数:“赤军一方宣传,一方招募赤军练兵。十二天中确有四五千人加入赤军。”(22)陈云:《随军西行见闻录》(1935年秋),《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册,第393页。陈云使用“确有”一词,表达了对该人数的肯定,这与他向苏联报告的人数是矛盾的,由此也说明他对遵义扩红的人数可能掌握不清晰。倘若仅依据他向苏联的报告就主观断定他“不可能故意缩小数字”,是值得商榷的。除陈云外,时任红一方面军总供给部会计科科长的赵镕也记录了一占遵义的扩红人数。一方面,他在回忆中提到“现需为新战士准备5000人左右的被服装具”(23)赵镕:《长征日记》,第209页。;另一方面,他指出最终有“4700多名新兵都备齐了全部被装”(24)赵镕:《长征日记》,第212页。。鉴于赵镕当时负责部队的后勤以及为新兵制作服装的工作,他对扩红人数的记录应较为清晰。同时,《贵州省志·军事志》记载:“各级革命政权和革命组织在10多天内,动员和带领群众参加红军达4000多人。”(25)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贵州省志·军事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07页。所以,一占遵义时中央红军扩红绝不只3000人,而是4700多人。仅湄潭、绥阳和永明三地就“扩大新战士共计二千四百人”。他们的加入,“使各个老连队都作了很大的补充……还成立了补充团”。其中,湄潭有“官堰乡王绍清、范家富、廖子清、何麻子;黄家坝的吴廷宜;新庄的陈合洲;高台有王海清;马山的文绍奎”等8人参军;绥阳有“李少卿等人”参军。(26)湄潭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湄潭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47页;贵州省绥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绥阳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78页。经过一占遵义的扩红,中央红军的兵力达到37000余人。(27)中共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红军长征·综述大事记表册》,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版,第267页。根据37000的中央红军人数与扩红4700多人这两个数据,可知中央红军到遵义时兵力约为32300人。

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撤出遵义,向土城前进,沿途扩红超过120名。萧锋记载:“一路上,穷人参军的很多,听说二团已经扩红一百二十多名,一团的扩红工作要赶上去。一师协同二师攻打娄山关,晚占桐梓城,师政住在电厂,接受好多工人。”(28)萧锋:《长征日记》,第37页。1月29日,中央红军发起土城战役,虽然重创了郭勋祺部,但是自身伤亡巨大。中央红军不得不主动撤出战斗并西渡赤水河,向古蔺南部地区前进。2月15日,中央红军东渡赤水河,回师黔北。23日至25日,中央红军发起遵义战役,相继攻破桐梓和娄山关。24日在桐梓,根据第4师11团张爱萍记录的“一天扩大了几十名新战士”(29)张爱萍:《从遵义到大渡河》,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红军长征·回忆史料(1)》,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版,第267页。和13团彭雪枫记录的“一天总要扩大百儿八十个新战士”(30)彭雪枫:《娄山关前后》,《红军长征·回忆史料(1)》,第299页。,可知11团和13团共扩红100人以上。同日同地,第五军团37团在配合主力行动中,“还带回了30多名新战士”(31)郭之昀:《长征中的红五军团》,《军事历史》1997年第3期,第54页。,这是37团第一次补充新兵。28日,遵义战役胜利,中央红军第二次占领遵义城,并“俘虏约三千人”(32)《朱德关于召集群众祝捷大会扩大红军影响给罗炳辉、蔡树藩的电报》(1935年3月1日),《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册,第123页。。根据刘志坚的回忆,在朱德总司令教育下,这3000余名战俘中有2400多名加入红军。(33)刘志坚:《长征是宣传队》,《红军长征·回忆史料(2)》,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第430页。这是中央红军入贵州以来战俘加入红军最多的一次。

(三)四渡赤水期间的扩红

1935年3月15日至4月24日,由于中央红军正匆忙于四渡赤水,故仅扩红超过379人。具体情况如下,并统计于表3。

表3 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期间扩红一览表

1935年3月15日,中央红军全力攻打鲁班场,又连夜转移到仁怀茅台镇。16日到18日,中央红军三渡赤水,再次前往四川古蔺、叙永。三渡赤水前,萧锋所在的3团“半月共扩红一百二十名”(34)萧锋:《长征日记》,第52页。。21日晚,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再次返回贵州。24日,第一军团1师3团沿途共扩红17名。(35)萧锋:《长征日记》,第53页。4月3日至6日,中央红军南渡乌江后,经息烽前往贵阳。途中,3团扩红约41名,包括主动参加的3个雇农、22个贫农、3个中农和宣传队扩红而来的13名群众。同时,1团2营也扩红20多人。(36)萧锋:《长征日记》,第55—56页。7日至8日,中央红军过境高寨和龙里途中,第三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谢翰文鼓动7名青年参军。(37)谢翰文:《扩大红军》,刘统整理、注释:《亲历长征——来自红军长征者的原始记录》,中央文献出版社第2006年版,第260—262页。15日,第二军团佯攻贵阳时,有80多人参加红军,其中有2个雇工被土匪殴打后逃出来当红军,14个贫农杀死地主恶霸后也逃出来当红军。(38)萧锋:《长征日记》,第58页。

4月13日至15日,中央红军过紫云期间打富济贫,没收刘建兰、冉和清等10户的财物济贫,并发动10名青年参军。(39)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33页。16日,红军在黔桂公路南行途中,经宣传员蓝文兆、邓经伟、孔瑞云等同志辛勤工作,一天扩红34名,并将其送到1团当战士。(40)萧锋:《长征日记》,第58页。18日,中央红军渡过北盘江进入黔西南,其中右纵队向贞丰、兴仁前进;左纵队向安龙、兴义前进,并于24日进入云南。在此期间,经楚艳辉和阳勇考证,中央红军至少扩充50名新兵。(41)楚艳辉、阳勇:《中央红军长征中黔西“扩红”述论》,《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第5—6页。24日,中央红军离开贵州,进入云南。

(四)第九军团转战黔北期间的扩红

1935年3月28日至4月23日,第九军团独自转战黔北期间,发动菜子坳伏击战(又称“老木孔战役”),攻占瓢儿井,后途经八堡、双溪坝和盘县离开贵州,期间共扩红超过1232名。具体情况如下,并统计于表4。

表4 第九军团在黔北期间扩红一览表

在老木孔的菜子坳战役中,第九军团打垮了黔军五个团,俘敌1300多人。对于这些俘虏,黄金生回忆:“组织他们开会,宣传红军的宗旨和北上抗日的主张及红军的俘虏政策,要他们自行决定是留下还是回家。结果,有九百多人申请参加红军,约四百人要求回家。”(42)黄金生:《教育改造俘虏》,彭寿生、杨人照等口述,李扬发、王学伟整理:《红九军团在长征中》,江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4页。在瓢儿井,第九军团的政治部召开群众大会,“当即有15名干人报名参加红军”;“供给部宣传队亦在群众中广为宣传,用石灰水写了17条大标语,扩大了14名红军”。(43)赵镕:《长征日记》,第269页。在瓢儿井的三天中,第九军团共“扩大新战士三百多人”(44)林伟:《一位老红军的长征日记》,第152页。。在八堡,“第9军团帮助苗寨村民组织了苗民自救会和苗民自卫军……有20多名苗族青年参加了红军”(45)贵州省大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大方县志》,方志出版社1996年版,第630页。。在地处滇川黔三省交界三角地区的双溪坝,苗胞“手拿着平时最喜欢的从短到7寸,长到5尺的各种芦笙,前来欢迎红军”。群众大会后,“此地又有12名苗族青年报名参军”。(46)赵镕:《长征日记》,第270页。

根据以上统计,可得如下结论:

第一,关于中央红军的扩红人数。有学者依据《红星》报在《扩红成绩的总检查和今后的工作》中提到的“总结各军团的扩红报告……总计5400余人,遵义战斗中争取的新战士在外”,得出“《红星》报……提供的共约5450人的扩红数字是红一方面军自突围以来截至1935年3月下旬,包括红一军团、三军团、五军团、九军团、军委纵队在内的全面扩红人数统计”的结论。(47)刘慧娟:《红军长征扩红人数考》,《苏区研究》2018年第2期,第79—80页。那么,这个结论是否可靠?一方面,《红星》报作为红军长征期间最权威的报刊,其记载的扩红数据应较为准确。但另一方面,如果把5450人作为中央红军从突围至1935年3月下旬的全面扩红人数(除遵义战役争取的俘虏外),那么就不得不计算扎西扩红的人数。中央红军在扎西扩红3000余人,再加上一占遵义的4700余人,共7700余人,这远远超过《红星》报报道的人数,绝非大体持平。所以,将5450人定义为“全面扩红人数统计”仍有待商榷。根据上文统计,从1934年12月12日至1935年4月23日,中央红军扩红应超过9860人(不包括扎西扩红的人数)。其中,中央红军初入贵州期间,扩红超过903人;遵义期间,扩红超过7350人;四渡赤水期间,扩红超过379人。此外,第九军团在黔北行军期间,扩红超过1232人。

第二,关于中央红军的损失人数。虽然中央红军在贵州战斗的损失数据没有明确记载,但李德在回忆中指出:“在渡金沙江前战斗部队的实际兵力为2.2万人。”(48)[德]李德(奥托·布劳恩)著,李逵六等译:《中国纪事(1932—1939)》,现代史料编刊社1989年版,第157页。因为中央红军自离开贵州至强渡金沙江期间并未遭遇大规模战役,伤亡较少,故李德回忆的数据较为可靠。加之4万余人的中央红军通过贵州和四川扎西地区(扎西扩红超过3000人),取得超过12860人的扩红成绩,兵力为52860余人。将总数52860余人与离开贵州时的22000余人相较,可知中央红军在贵州有30860余人的损失。

第三,在扩红人数和损失人数的基础上,可推算出中央红军在贵州的兵力(见表5)。中央红军进入贵州时兵力为40000余人,经过12860余人的扩红(包括扎西扩红)和30860余人的损失,离开时兵力为22000余人。

表5 中央红军在贵州的兵力一览表

总之,中央红军的扩红与损失人数、出入贵州时兵力均悬殊。正因为扩红对兵力的及时补充,中央红军才能在贵州突破国民党和黔军的严密封锁,这突出证明了扩红对保存红军有生力量的极端重要性。

二、红二、六军团的扩红人数

随着1935年11月19日桑植县刘家坪誓师大会的召开,共“1.7万余人”(49)《红军长征·综述大事记表册》,第267页。的红二、六军团正式出发长征。红二、六军团进入贵州后,主要在初入贵州期间,途经乌当、清镇期间,黔大毕根据地期间,以及途经赫章、盘县期间这四个时间段开展扩红。

(一)初入贵州期间的扩红

1936年1月4日至28日,红二、六军团初入贵州期间,途经玉屏、铜仁的江口、石阡和龙里等地,共扩红超过1019人。具体情况如下,并统计于表6。

表6 红二、六军团初入贵州期间扩红一览表

1936年1月4日至9日,红军在玉屏写标语、作演讲,宣传红军宗旨及革命道理,并击毙地主恶霸郑尔昌及其子郑道生等。刘兰亭、杨长生、周常培、奚土地、刘元林、刘维春、姚必有、杨双林、周春苟、赵德芝、杨玉成、刘显芝、姚小满、傅明岩、谭冬林、王绍清、姚志明等17人参加红军。(50)玉屏侗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玉屏侗族自治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04—506页。1月9日至15日,红六军团在铜仁江口休整期间积极开展扩红,“宣传红军是穷人的军队、官兵平等、当红军光荣”,“使200余名青年参加了红军”。(51)中共铜仁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铜仁地区历史(1921—1978)》,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版,第90页。其中,铜仁的田坝和槐花坪有杨应满、陈老黑等人参军。(52)贵州省铜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铜仁市志》下,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128页。1月13日至24日,红二、六军团在石阡休整。红军不仅广泛开展各项革命活动,而且积极在花桥区坡背、平坡、罗家寨、田坝、白岩湾,龙川区洋溪、荆竹、万安、龙底坝、龙洞、中坝河东、高魁,汤山镇邱家坡、中坝河西等地区建立14支游击队,共有1000余人。最终有800来名游击队员随红军长征。(53)贵州省石阡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石阡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452页。1月28日,红二、六军团到龙里时,有两名青年主动参加红军。布依族青年罗祥春得到红军同意后,“当天就告别弟弟,跟红军走了”。当年已50岁的冯兴顺给红军带路后,主动“要求参加红军,也跟红军北上了”。(54)贵州省龙里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龙里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1页。

关于红二、六军团在此期间的损失人数和兵力,1月29日贺龙、任弼时和关向应通过电报向红一、四方面军汇报:“我军二月余行军中,沿途伤亡两千余人,落伍寄群众家者约一千四百左右,逃亡四五百人(多系沿途扩大的),叛变二十余人,现有人数比桑植出发时约少四五百人。”(55)《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关于红二、六军团行动情况及建议红一、四方面军配合行动致朱德、张国焘电》(1936年1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红军长征·文献》,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版,第996页。由此可知,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出发至贵州间,损失人数约3920人。由于仅比“出发时约少四五百人”,所以红二、六军团的兵力维持在17000人左右,其中“红二军团含4、5、6师,一万余人,红六军团含16、17、18师,七千余人”。(56)贵阳市志编纂委员会编:《贵阳市志·军事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61页。

(二)途经乌当、清镇期间的扩红

1月30日至2月3日,红二、六军团途经乌当和清镇期间共扩红47人。具体情况如下,并统计于表7。

表7 红二、六军团途经乌当、清镇期间扩红一览表

1月30日至31日,红二、六军团在过境乌当时,有邓子旺、王朝魁、王朝义、罗志中、莫少安、祝少文、刘跃奎、刘银安、老王等18名青年参加红军。其中,罗志中、莫少安仅在部队10天就因伤回到家乡;刘跃奎、刘银安和老王随军到修文、新场一代,见不得打仗伤亡多,也回到家乡;王朝义随军至长征胜利。(57)政协贵阳市乌当区委员会编:《红军过乌当纪实》,内部发行,2001年版,第43—44页。2月1日至3日,红二、六军团在清镇地区强渡鸭池河时,当地“各族人民参加红军的有29人”。他们有的在长征途中光荣牺牲,有的因伤因病中途离开了队伍,有的随军直至新中国成立。(58)贵州省清镇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清镇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8页。

(三)黔大毕根据地期间的扩红

1936年2月7日,红二、六军团全部攻占黔西、大定(今大方)和毕节,并建立黔大毕根据地。红二、六军团在当地号召:“不分政治派别,不论成分,一致联合赶来,组织抗日救国联军,共同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头子蒋介石,以扩大民族革命战争。”(59)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编著:《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史——红二方面军征战记》,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0页。根据该号召,红军掀起扩红浪潮,20多天内共扩红超过5029人。具体情况如下,并统计于表8。

表8 红二、六军团在黔大毕根据地期间扩红一览表

在黔西,参加红军的各族青壮年超过2029名,包括“沙窝1300多人,雨朵40多人,大关57人,谷里14人,纸厂39人,林泉79人,城关500余人”(60)黔西县志编写委员会编:《黔西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25页。。其中,沙窝十多支游击队、纸厂游击队,甘棠大寨游击队,城关、狗场、雨朵等地的游击队,均有全部或大部分队员参加了红军。(61)《黔西县志》,第225页。“六师占领县衙门后,立即打开监狱,将关押的300余名‘囚犯’全部释放,并给他们讲述红军打富济贫、抗日救国的道理。一些出身贫苦的囚犯深受感动,有的立马要求加入红军,并动员亲友参加红军。”(62)《黔西县志》,第224页。在大定,参加红军的有2000多名青壮年(63)《大方县志》,第641页。,包括安乐游击队的82人、贺云游击队的30多人、城南游击队的100多人以及其他游击队的部分队员。(64)中共贵州省毕节地委党史研究室编:《乌蒙星火——记红军在毕节地区组建的游击团队》,内部发行,1996年版,第14—15页。在毕节,16师补充了1000多名新兵(65)张铚秀、颜金生:《长征途中创建的苏维埃政权》,本书编辑组编:《红六军团征战记》下,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第263页。,包括由周质夫的抗日救国军第二支队的一部分队员组成的新兵团,还有小兔场(今纳雍县维新镇)、姑开等地的约400余人。(66)戴学友、杨顺荣:《红二·六军团武装小分队在纳雍》,毕节地区政协工委编:《黔西北文史资料》第5辑,内部发行,2006年版,第313页。此外,红军还劝服北洋军阀旧官员周素园、士绅彭新民、黔军下层军官叶刚等爱国人士加入革命队伍。他们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为黔大毕根据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周素园担任“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员,推动军队迅速发展;彭新民积极帮助红军筹集粮物,并当选“拥红会”(即大定拥护红军委员会)主任;叶刚积极参与“大定县抗日救国团”(该团不久改编为“贵州抗日救国军第四支队”)的组建。红军撤离后,周素园随军长征;彭新民因迟走一步,被敌军逮捕后牺牲;叶刚带领部分部队在当地坚持斗争,直至牺牲。

对于全军在黔大毕根据地期间的兵力,贺龙、任弼时和关向应在发给朱德、张国焘的电报中指出,全军比“桑植出发时增加约三千人”(67)《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关于红二、六军团已退出毕节,拟转移至滇东地区致朱德、张国焘电》(1936年3月3日),《红军长征·文献》,第1009页。。这说明红二、六军团经过黔大毕根据地的扩红,兵力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较出发时总的指数增加了百分之二十”(68)肖克:《红二方面军的北上抗日》,《红六军团征战记》下,第203页。,达到2万余人。

(四)途经赫章、盘县期间的扩红

1936年2月27日至3月31日,红二、六军团由于正进行乌蒙山回旋战,行军急促,所以仅在赫章和盘县取得超过840人的扩红成效。具体情况如下,并统计于表9。

表9 红二、六军团途经赫章、盘县期间扩红一览表

2月末到3月间,红二、六军团经野马川入赫章县城时,一路上广泛宣传红军主张,打富济贫、扩大红军。(69)杨才华:《红军长征过苗区的日子里》,《黔西北文史资料》第5辑,第337页。于是,超过140名优秀青年踊跃参军,其中王新发、方劳山、李荣春、胡飞龙、张明光、朱贤忠、郭泽高、陈友清等8人参军至新中国成立。(70)《赫章籍几位老红军简介》,《黔西北文史资料》第5辑,第106—112页。3月28日至4月1日,红二、六军团突围后来到盘县。全军即刻召开群众大会、施贫大会,处决了作恶多端、民愤极大的乡长刘玉章等人,宣传抗日救国道理,使“700余人志愿加入红军”(71)贵州省盘县特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盘县特区志》,方志出版社1998年版,第705页。。1936年3月31日,红二、六军团从盘县出发向西挺进,离开贵州。

对于乌蒙山回旋战中红二、六军团的损失人数,贺龙经统计指出:“自离开毕[节]后……因粮困难,气候奇寒,居民房屋稀少,急行军和多半时间露营,故部队有相当疲劳,减员亦颇大。[在]已〔以〕则河、则〔得〕章坝及宣威城北战斗,共伤亡千人左右,落伍、开小差总共在二千人左右。”(72)《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关于红二、六军团情况及行动方针请示致朱德、张国焘电》(1936年3月29日),《红军长征·文献》,第1016页。所以,红二、六军团在乌蒙山回旋战中损失3000多人。

根据以上统计,可得如下结论:

第一,关于红二、六军团的扩红人数。从1936年1月4日至3月31日,红二、六军团共在贵州活动了两个多月,扩红6930余人。其中,初入贵州期间扩红超过1019人,途经乌当、清镇期间扩红47人,在黔大毕根据地期间扩红超过5029人,途经赫章、盘县期间扩红超过840人。

第二,关于红二、六军团的损失人数。红二、六军团战斗共损失6920余人,其中从桑植出发至贵阳途中损失约3920人,乌蒙山回旋战中损失3000多人。

第三,在扩红人数和损失人数的基础上,可推算红二、六军团的兵力(见表10)。红二、六军团进入贵州时兵力为17000余人,经过6930余人的扩红和6920余人的损失,离开贵州时兵力为17010余人。

表10 红二、六军团在贵州的兵力一览表

最后,为论证红二、六军团兵力,扩红人数和损失人数的可靠性,笔者援引任弼时的报告为证。任弼时在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时指出:“这次远征,计费时七个多月,行军一万余里,沿途大小战斗十余次,伤亡约五千三百人,出发时两个军共一万七千人,到甘孜会合时为一万四千五百人,二军九千人,六军五千三百人。”(73)《任弼时关于红二、六军团长征及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情况致中央领导人电》(1936年7月6日),《红军长征·文献》,第1053页。1936年11月,任弼时撰文总结红二、六军团长征的经验时强调:“盘县时尚保存桑植时数目,盘县后的急行军到中甸,比桑植时约减少一千名。进入藏区后得不到补充,比桑植时乃成减少趋势。”(74)任弼时:《红二、六军团从湘鄂边到康东北长征经过》(1936年11月),《红军长征·文献》,第1063页。由“在盘县时尚保存桑植时数目”可证,红二、六军团出贵州时的兵力应在17010人左右。再根据伤亡总数5300余人与从桑植至贵州期间伤亡3000余人两个数据,可证部队从盘县至甘孜期间伤亡2300余人。将总人数17010人减去伤亡的2300余人,剩余14710余人。该数据不仅同任弼时总结的1.45万人接近,也同萧克记录的“一万四千六百五十里后(在甘孜)保存百分之八十七”(75)肖克:《红二方面军的北上抗日》,《红六军团征战记》下,第203页。(约14790人)接近。所以,上文结合损失人数和兵力考证得出的红二、六军团在贵州扩红人数较为可靠。

总之,红二、六军团自桑植出发以来,扩红与损失人数、出入贵州的兵力均总体持平。正因为扩红取得重大成绩,红二、六军团才能在贵州顺利长征,这足以体现扩红对保存红军有生力量的极端重要性。

余论

综上所述,红军在贵州超过五个月的时间里(中央红军在贵州三个多月,红二、六军团则两个多月),足迹遍布全省68个市县,经历数十次大小战役,付出超过37780人的惨重损失。同时,红军取得了招募16790余人的扩红佳绩。那么,红军在贵州的扩红为何能取得显著成效?一个原因是红军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吸引和争取少数民族加入红军。

第一,贵州是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这为红军吸引少数民族群众参军提供了重要条件。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布告》中强调:“对于苗瑶等少数民族,主张民族自决、民族平等、与汉族工农同等待遇,反对汉族的地主财富佬的压迫。”(76)《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布告》(1935年1月),《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册,第43页。中央红军离开贵州后,中共中央在1935年5月19日的《总政治部关于争取少数民族工作的训令》中提出:“努力争取少数民族加入红军,在最初的时期,即使个别的亦是可宝贵的。”“绝对的遵从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的风俗的习惯……严厉的反对轻视、鄙视少数民族的大汉族主义的愚蠢的偏见……动员全体战士向少数民族广大的宣传红军的主张,特别是民族自主和民族平等。”(77)《总政治部关于争取少数民族工作的训令》(1935年5月19日),《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册,第163—164页。1936年1月7日,张国焘以第二“军委”的名义要求红二、六军团“通过苗人地区必设法争取苗人,严紧政治纪律”(78)《张国焘第二“军委”关于目前形势及军事策略致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电》(1936年1月7日),《红军长征·文献》,第990页。。这三份指示说明中共和红军既尊重少数民族的平等地位,又欢迎他们加入红军。因此,红军在锦屏、八堡、遵义、黔大毕根据地等地区时实施了合理的少数民族政策,吸引了各族青年纷纷参军。

第二,贵州白军中多是少数民族,这为红军争取少数民族战俘参军提供了重要机遇。1935年1月1日,总政治部依据猴场会议精神,发布《关于瓦解贵州白军的指示》,对贵州白军的特点作了正确分析:“(1)组织成分上以贵州人占多数,且包含极多苗瑶等少数民族籍。(2)大多数士兵吸鸦片,组织涣松,战斗力薄弱。(3)由于贵州经济条件落后,士兵生活极端恶化,并受官长极残酷的封建式的虐待与压迫。(4)因为贵州士兵与红军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少,所以红军的政治影响在士兵中比较薄弱,而反革命的武断欺骗宣传容易在士兵中产生影响。”红军认识贵州白军的特点后,决定“在原则上尽可能的争取俘虏兵当红军”。为此,指示要求全军采取一系列措施,如烟瘾不深的士兵应“把烟戒去,然后补入部队”;“对苗瑶士兵必须注意到他们的民族意识,依照湘江政治部关于苗瑶少数民族工作指示的原则进行教育”;优待俘虏,“使之从实际的红军生活中了解红军优于白军”。(79)《总政治部关于瓦解贵州白军的指示》(1935年1月1日),《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册,第3—4页。这份指示为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在贵州教化和改造白军及其少数民族战俘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针,促使他们自愿加入革命队伍。如上文所述,红军在遵义战役时吸收2400余名战俘,第九军团在菜子坳战役时吸收900余名战俘等等,都是红军争取战俘参军的重要事例。

红军针对贵州少数民族较多的特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扩红,从而有效保存了革命有生力量,为后续长征及其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兵力基础。

猜你喜欢
红二中央红军军团
中央红军北渡长江第一恶仗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组建你的恐龙军团
湘西期间红二、六军团军纪的价值探究
中央红军突破湘江
湘江战役:决定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绿豆军团”成长记
湘西少数民族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建设的贡献
吉利4A军团出战
论红二、六军团会师南腰界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