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留守儿童是我国农村少年儿童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由于长时间缺乏与父母的相处,极少与父母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缺少父母的疼爱与监督,缺少父母的正确引导,往往在身体、心理、性格、情感、学习等方面的发展与其他的同龄儿童有一定的差距。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做好农村教育的关键。因此,作为一名山区教师,应密切关注这个特殊群体,担负起教育好留守儿童的责任,倾注关爱使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倾注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一、 引言
留守儿童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这些孩子由于平时缺乏与父母面对面的交流,缺少父母的疼爱与监督以及正确的引导,往往在身体、心理、情感、学习等方面的发展与其他同龄儿童有一定的差距。他们大部分人在班级中的表现为:性格孤傲,反叛,经常违反班级纪律,对学习没兴趣,不能按时按质完成学习任务,与同学之间相处不融洽,缺乏集体责任感。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虽说有个别的留守儿童知道生活的艰难,自小懂得认真学习,刻苦努力,但他们的内心却往往是孤独的,性格比较孤僻,难与其他人沟通交流,情感上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那么,如何才能把这些长期与父母分离的孩子教育好?怎样才能使这些孩子在班级中能享受到跟其他的孩子同等的关爱与快乐,在学校班级这个大家庭里健健康康成长,快快乐乐地生活呢?本人担任山区小学班主任工作多年来,对这些问题进行不断探索的同时,懂得了倾注关爱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 建立档案,做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呵护者
班主任每学期要认真查询拜访,摸清本班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做好“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中心”的档案收集,建立留守儿童情况登记表,对留守孩子登记造册,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包括儿童的姓名、性别、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工作单位及具体住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姓名、具体住址、与儿童的社会关系、身体状况、联系电话等),还要把自己的联系电话告诉学生和学生的父母或委托监护人,以便实时联系。同时,还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变换情况,及时做好填补或变换档案相关内容。以便全面掌握留守学生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生活情况等。
三、 时刻提醒,做留守儿童安全成长的保护者
留守儿童大多数是与祖辈生活在一起,这些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家务繁多,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往往造成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还有些儿童只是与自己的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安全保障方面更是不能忽视。怎样才能保证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呢?这就要求班主任时刻当好留守儿童的安全成长保护者,在校时要经常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包括防溺水安全,交通安全,家居用电、用火、用水安全等;利用班会课宣传发生各种地质自然灾害时,如何逃生的知识;开展当受到各种意外人身伤害时,又该如何处理的知识讲座……遇到突发安全情况,还要通过电话、微信联系或上门家访等方式,时刻密切关注孩子的安全。总而言之,班主任要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自我防范意识,使儿童安全成长。
四、 倾注关爱,做留守儿童快乐成长的引导者
伟大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应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真诚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班主任要在他们身上倾注更多的爱,做他们的严父慈母,良师益友,引导他们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的身心、学习、生活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倾“父母之爱”,体会成长的快乐
留守儿童最缺乏的就是父母的爱,非常渴望得到亲情。班主任应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注重从平时生活细节、亲情体验、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加强教育引导,力争让留守儿童在班级中找回亲情、找回快乐,健康成长。我曾经教过一个孩子叫小杰,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但母亲为了生计而常年出外打工,留下小杰跟姑妈住在一起,孩子一年到头很少跟父母相处。由于他不理解父母的感情生活以及母亲出外打工的原因,心中充满了对父母的怨恨之情,养成了叛逆的性格,在学校经常违反纪律,打骂同学,无心向学,还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人員有来往。看来这个孩子已经是自暴自弃,对生活丧失信心了。于是我就多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教育他,让他知道了与不良人员交往的坏处,帮助他理解父母离异的缘由,懂得了母亲为了给他一个安定的生活而外出赚钱的艰辛。随后,我还努力地做好小杰父母,姑妈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平时多与小杰沟通,尽量抽时间回家跟孩子相处,多做情感上的交流,多关心孩子的生活与学习,使孩子觉得自己也是有父母关爱的对象,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此后,我定期与他的父母电话交流沟通,共同商议教育小杰的方法措施。不单如此,我还在生活中经常找小杰谈心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使他体验到老师身上那股如父母般的关爱,用关爱、亲情为小杰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从而使他逐步远离不良人员,学会尊重他人,孝顺亲人,养成了活泼开朗的性格,体会到成长的快乐。
(二)倾“良师益友”之爱,体会学习的快乐
老师的爱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学生学习道路上前进的方向。留守儿童的课外学习在家里基本上是靠自己完成,自觉性高的,学习认真的可以完成学习任务。但一部分孩子的自觉性较低,老人无法监督和指导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孩子的作业经常无法按时按质完成。因此,老师在留守学生的学习上,要多予指导。课堂上,多给他们一个关爱的眼神,多给他们一个鼓励的手势,多给他们一句表扬的话语;课堂外,多辅导他们的作业,多提醒他们学习的重要性。班上的小梅同学,父母均出外打工,只留下她和大一岁的哥哥跟着年迈的外婆生活,外婆年纪大了,又没有文化知识,根本监督不了她的学习,更别说辅导她做功课了。于是,她的家庭作业经常完成不了,有时候完成了也是马虎了事,这就导致了她的学习成绩差,对学习没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就在课外找时间辅导她写作业,一直监督到她完成了作业才把她送回家。如果在学习上有了点滴的进步,我就对她进行及时地表扬,记得威廉姆斯说过:“人类最深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我觉得留守儿童更是如此,长此以往,小梅同学重拾了学习的信心,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每次完成作业,且完成得较有质量。教师除了以良师的身份去引导留守学生认真学习外,还要当留守儿童的益友,以朋友的身份去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因为,朋友的爱是孩子心灵上的一副兴奋剂,能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心态。这样,就会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体会学习的快乐。
(三)倾“班级之爱”,体会交往的快乐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往往感到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的性格往往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教师可通过班级建设,让班级成为留守儿童温暖的大家庭,倾“班级之爱”来消除留守学生班级人际交往障碍。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主题班会课,让学生自由发言,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也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文体活动增进学生间的友谊和交往,还可以通过让父母在身边的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开展“一帮一”活动,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到各自家庭体验生活等形式交流,更可以让成绩优秀的同学帮助留守学生补习功课等类似的活动,使留守儿童打开心扉,突破自我封闭心理,找到倾诉自己生活、学习的机会,解决情感沟通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使留守儿童重新认识自己,增强与人交往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到交往的快乐。
五、 加强交流,做留守儿童家校暢通的架桥者
要想真正做到关爱留守儿童,班主任还应积极搭建起一条学校与家长,家长与孩子的联系畅通之桥。一方面,班主任要定期用电话、微信或者上门等方式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深入他们的家庭,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与生活状态,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关心孩子。另一方面,利用校讯通设置亲情号码,微信图片、视频推送等,班主任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表现,也可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与孩子沟通。除此,班主任还可以利用“五一”“十一”,中秋、春节等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形成合力效应。再者,平时在班上还可以创设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的平台,如开展“给远在他方父母的一封信”活动,鼓励孩子大胆地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父母,让父母了解自己,加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呼吁父母积极回信,表达对孩子的关爱,缓解孩子对父母的思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虽远在千里,爱却近在咫尺。
六、 因材施教,做留守儿童个性发展的挖掘者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但并不是每个留守儿童都是“问题儿童”,在他们的身上也有着独立自强、刻苦俭朴、积极进取的美好品德,班主任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成长背景特点和个性发展特点,在他们的身上找到闪光点,因材施教,做留守儿童个性发展的挖掘者。可以开展各种班级小比赛,如“手工制作”“小小歌唱家”“小小烹饪家”“我会洗衣服”等活动。让留守儿童的长处得以发挥,个性得到良好发展。让他们重新找到自信,不断进步,觉得自己也可以像那些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一样优秀,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的感恩,成长为一个对自我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奉献的孩子,从而对社会做出回报。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中国屹立于世界。留守儿童作为少年儿童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祖国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们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担负起这个责任的义务,倾注关爱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J].中华少年,2017(36).
[2]王俊霞,叶建武,张德勇,等.丽水市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8,19(4):254-257.
[3]贾善国.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研究[J].成才之路,2018(31).
作者简介:
钱秋月,广东省肇庆市,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