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文化对中华体育精神培育的功能探析

2020-12-17 03:32安献周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3期
关键词:武术文化

摘 要: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在中华文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培育中华体育精神方面也具有突出价值。基于此,本人主要对武术文化对于中华体育精神培育的功能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以及体育事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武术文化;中华体育精神;培育功能

在中华体育领域中,武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关注和欢迎,它是人文环境和社会历史不断发展的重要产物,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历史特征。在武术文化当中,也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再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变后,与医学、伦理、哲学等不断融合,相互渗透,逐渐发展成一种具有成长性和包容性的武术文化,在培育中华体育精神方面更具突出价值,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武术文化概述

中华武术最早产生于远古时期,起初人们只是用来提高生存斗争能力,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才逐渐形成武术体系。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也赋予了武术竞技表演强身、健体等属性,而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日益交融,也使得中华武术的特殊性逐渐体现出来,稳固了其作为“中华文明瑰宝”的地位。经过时代的不断发展、演变和变迁,武术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也演变出了格斗运动、套路运动、功法运动等体育运动形式,随着《国民体育实施方案》的颁布,也赋予了中华武术以全新定义,而武术也逐渐成为国民体育發展中的重要环节。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逐渐开始通过武术强身健体、培养意志,其文化属性也得到了强化,人们越来越重视体育教育功能的多层次,同时也包括其对于中华体育精神进行培育的重要功能。

二、武术文化对于中华体育精神的培育功能

(一)武术文化能够对和谐内敛、柔和优雅的体育审美追求进行培育

武术属于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在中华民族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民族认同感,中华民族审美具有和谐性、内敛性和含蓄性,强调智慧,反对对抗。在中华武术领域当中,太极拳之所以能够成为精粹,这主要是因为其讲究以柔克刚,与中华民族审美相契合,武术对练重点强调技巧和礼仪,尤其是在传统武术对练当中,更加凸显了人际交往和谐的重要性,而这其中蕴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外部和谐,在武术对练当中,对练双方要懂得尊敬对手,点到为止;第二,内部和谐,主要就是指格斗自身的巧力以及技艺的圆融。在“举国体制”观念的引导之下,中国运动队伍要更加懂得优势互补,团结合作,使全国各地汇聚而来的运动员们之间能够齐心协力,相互学习,共同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而这一直以来都是中国运动的优良传统[1]。

中国武术文化在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演变之后,目前已逐渐成为一种具备独特审美内涵的文化景观,在武术文化当中重点强调阴阳平衡、刚柔并济、柔和优雅,而这些都能够为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注入独特的审美要素。与此同时,武术技法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它能够将“器”与“道”、“形上”和“形下”连接在一起,从而成为一种完整又独立的文化形态,这些审美追求都能够对人们的武术实践产生影响,并自然而然的将其应用于其他体育运动当中,让人们获得体育运动的乐趣,从长远角度上来看,也促进了我国体育文化的健康。

(二)武术文化能够对自强不息的体育精神追求进行培育

在武术竞技当中,不管是健康养生还是套路乱斗,都源自于人们对于强身健体的追求。在功法练习当中,既要不断的打磨精神品质,又要精进武术技艺,这其中一直都贯穿着捍卫不足、保护自我的意识。对于习武之人来说,提高武术技艺,不仅能够对外敌进行抵御,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其自身的民族自信感和认同感,在中华民族精神沃土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体育精神。例如,面对困难要有顽强执着的毅力,在困境当中要能够砥砺前行,由此也凸显了民族精神和体育精神的一脉相承,在中华武术当中所蕴含的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等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都能够对中华民族体育精神进行培养,从某种角度上来看,中华体育精神往往更加注重自我提升,弱化了武术当中的竞争性,打败对手并非终极目的,更重要的是能够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中华体育精神吸取中华武术精神之精髓,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改进,两者相互交融,共同发展[2]。

(三)武术文化能够对修身养性的体育运动态度进行培育

中华传统武术具有修身养性的重要功能,在这一方面恰好契合了现代化体育运动理念,身心一致,在传统武术领域更加注重精气神相通,在武术技法方面也要融入精神层面的内容,在完成每一个武术动作时,都要求能够四肢协调配合,四肢要能够以人体为中心。除此之外,中华传统武术并不拘泥于外在,更加注重骨法,正所谓筋骨能够对一个人的内在气度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帮助习武之人形成勇敢坚强、自信淡定的精神气质,从内而外的对个人气质进行塑造,进而逐渐过渡到人格修养的领域,这便是习武的最高境界。在武术文化当中修身养性,不只隶属于方法范畴,更是目标范畴,也就是指人们经常会有意识的通过武术锻炼来达到身心和谐的目的,而这也会对中华体育精神产生一定影响,它能够让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精神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即通过体育锻炼也能够修身养性,从而更好的培养人们追求进步、完善自我的现代化体育运动态度[3]。

(四)武术文化能够对体育文化自信进行培育

武术文化的外在和内涵都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同时也最能够彰显中国体育文化的精神和精髓,使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和了解中国体育文化的绚丽多彩和丰富内涵,进一步感受其独特魅力。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我国的文化格局也逐渐开始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和现代化元素,开始融入到体育竞赛、体育运动当中,这一现象虽然促进了体育活动形态的创新,使体育文化更具多样性,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那就是传统体育精神开始面临着消解和淡化的危机。通过武术文化,能够使人们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体育文化,因为武术文化具有和谐内敛和刚柔并济的特征,从而也能刷新人们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并产生深入了解其文化心态的欲望,在现实生活当中,对这些运动项目进行实践,更加有助于培养人们的体育文化自信[4]。

(五)武术文化能够对谦虚待人的竞技体育道德进行培养

在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中,竞技体育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年来的体育賽事当中,道德一直都是人们议论的重要话题,而道德也会对体育竞赛结果和过程产生直接影响。在中华武术传统当中,向来强调谦虚待人和礼仪气度,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一种和谐良好的体育竞技氛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对礼仪十分崇尚,它不仅仅表现在人们的外在行为上,更是人们内在的价值标准,在武术当中常见礼仪包括举手礼、注目礼、鞠躬利、抱拳礼、合十礼等,无论是哪一种礼仪,都充分表达了对对手的尊重。这种礼仪不仅仅表现在习武场合,作为习武之人,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学会宽厚待人、尊敬师长、温和处事,遇事时要懂得谦让三分,不可图一时口舌之快,从而与他人产生纷争,而这种恬淡自若的武术文化精神,更加有助于培养人们谦虚待人的竞技体育道德[5]。

(六)武术文化能够对健身娱乐的体育功能追求进行培养

在武术运动当中,通常蕴含很多的功法,具体如硬功、柔功、外功、轻功等等,通过这些功法训练,均能够达到提高记忆能力、增强身体素质的目的。在武术套路运动当中,跌扑、翻腾、跳跃、回旋、屈伸等动作,通常要求人的多个身体部位参与在训练过程中,对人体柔韧性、耐力、灵巧性、力量以及速度等都具有着不同的要求。这些运动对于人体外在的改变包括增强关节灵敏性、强身健体等,对于人体内在的改变包括调养精神、疏通经络等等,同时也能够对人体机能进行改善,通过长期坚持训练武术功法,不仅仅能够增强体质,还能够提高人们的攻防格斗技艺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出武术的实效性。在武术训练当中,无论是双人对抗还是单人训练,都能够产生健身娱乐的功能,武术与其他运动项目不同,这主要是因为武术既是对抗格斗的形式,又有套路技法,相比之下,体操运动没有格斗表现形式,而散打运动则无套路技法,只有武术能够将对抗格斗和套路技法合二为一,完美融合。

在武术训练当中,通过对不同的动作进行组合编排,能够形成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充分凸显技术和动作之美,由于其套路表现独特,同时又运用了攻防技术,因此也使其具备了表演和观赏的功能。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强调以文修身,以武健体,而强身健体也是武术的重要功能,与此同时,中华武术要主张内外兼修,外在身体强壮,内在心性纯净,特别是竞技表演,它既有有观赏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这些都凸显了武术的健身娱乐功能。相比于西方体育,中国体育更加注重增强体质,而非竞技输赢,这也是深受武术文化影响的缘故,充分凸显了健身娱乐的体育功能追求[6]。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对武术文化及其对中华体育精神培育的功能进行研究,总之,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华文化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培育中华体育精神方面更是具备突出功能。通过体育文化,还能够将自强不息、修身养性等中华精神传递给大众,从而对人们的体育审美追求和竞赛体育道德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 张镜宇.浅析高校武术文化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的作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6(15):133-133,136.

[2] 杨柳青.中华武术传统体育资源对建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研究[J].保山学院学报,2019,38(2):111-114.

[3] 陆世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视域下体育院校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8,3(10):94-96.

[4] 李晓妍,李亚芹.生态体育视野下武术健身操应用于小学体育课的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5] 蔡仲林,施鲜丽,葛耀.论高校武术文化教学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34(6):107-109.

[6] 杨建营,邱丕相,杨建英.生态文明视域下武术培育民族精神的理论及实践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8,44(6):31-35.

作者简介:安献周(1981- ),男,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文化。

猜你喜欢
武术文化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研究
文化走出去与武术电影的文化开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