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是民族振兴以及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随着新时期的发展,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效率,要重视结合高校各项工作开展实际,科学的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进行研究,以更好地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基础。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总结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策略。
关键词:高校;思想教育;研究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为了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水平,应该结合具体实际,有针对性的对思想教育工作进行实践与创新研究,从而才利于制定更加完善的思想教育工作方案,以更好地为高校发展提供保证。下面结合工作实践,具体总结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开展过程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一、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当前,高校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主要将德育作为核心教育目标。且我党在召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题会上也指出,高校应主要解决明确德育教育目标和教育途径的问题,同时应坚持以德育作为核心教育任务,努力将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融入各学科的教学中,从而全方面培养出现代性的优质学生,打造当前高等教育的新型发展模式。
高校应着重发挥思政教师的潜能和作用。在具体实施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思政教师应发挥教育的引导性职能。因为学科教师自身首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将端正的思政思想与文化传播给学生,成为学生在身心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引导者[1]。此外,还需从教师层面加强品质与作风的建设工作,将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融合,必须深入研究学科理论知识,同时还需将理论与社会热点问题相联系。充分提倡学生具有自由探索学术的意识,加强学科教师自身的德育建设工作,从而实现将更为端正的思想品质言传身教给学生。
二、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价值的多元化带来的挑战
在理念和信息全球化的时代,我国也逐渐摆脱了传统的发展环境,同时向更为开放和多元化发展。同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我国与世界的沟通也变得更为顺畅,网络信息技术极大缩短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在我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的时代,高校学生的思想也受到各种信息的影响,这导致学生的思想意识更为多元,从而也相应形成了各类价值观念。除社会主流的意识观念以外,其他小众的观念也逐渐盛行,并得到较多高校学生的认同。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也对学生形成更为稳定的价值体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也对学生实现自我监督和辨析形成了更大的难度。学生的价值观变得多元,能够表现出学生思维的成熟度,因此高校应给予学生更为合理和科学的引导,使其端正思想,适度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观念,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网络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是生存方式,同时也使价值观念产生了质的影响。信息技术带领人类走进了新媒体时代,随之产生的智能化设备也逐渐渗透到人类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为使用者提供更为多样化的信息,同时也对已形成的意识体系形成较大的冲击。从实践效果来看,多数学生过度依赖网络,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难以自拔,因此也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难以将更多的精力和兴趣投入到知识的探索活动中,此外,网络技术对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发展也具有一定的阻碍效果,随着网络开放性的不断蔓延,教师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把握和指导更为困难,也无法及時采取更为适当的措施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预防和疏导。网络信息资源固然能够为教学活动提供更为丰富的内容,但更有难度的问题在于,高校需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中有效筛选出思想积极的内容,从而摆脱不良信息的干扰[3]。
(三)心理压力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
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提升了人才培养的高度。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学生难以找到适合而满意的岗位,行业对岗位人才的要求已不仅局限于专业知识层面,还需学生具备更强的专业技能,学生无法在岗位实践中获得自信和成就感,便形成了较大的心理负担。此外高校学生在校期间也会面临情感问题,学生对这一领域的接触也缺乏经验,因此在具体处理问题时也会表现出一定的茫然,在心理层面形成较大的压力。学生进入高校学习,便开始了独立的自我管理和人际关系建构阶段,此时学生与他人相处,具有单纯的一面,也有成人化的因素。学生在与各类人群相处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类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形成了较大的挑战[2]。
三、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发展的策略
(一)做好高校思想教育供给侧改革顶层设计
我国教育行业研究人员指出,高校在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效果时,需着重完善教育内容,明确具体的实施方法等。但制度和理念的落实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此时高校应紧紧围绕两个关键内容开展德育工作:一是综合推进落实“十大育人”教育理念,并努力实现突破创新。十大育人体系基本涵盖了高校教育的各方面内容,且每个部分的内容均较为丰富,其中每个部分的研究和落实效果均可对整体的教育实施产生直接影响,并关系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此外十大育人体系的各部分内容也并非并列关系,需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针对重点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突破,从而全面带动教育效果的提升。二是需从思政师资层面提升专业技能。实施十大育人计划的前提便是打造更为专业化的师资人才队伍,思政教育工作的各环节工作人员均需从个人的角度发挥作用和价值,并具备与教学要求相适应的职业技能,高效完成思政教育工作。我国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指导意见指出,思政教育的根本性质为对人的教育,因此需切实以学生为核心,不断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和贴心的服务,从而引导学生实现思想、品德、政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从而为社会培养出专业技能与品德兼具的优质人才[4]。
(二)构建协同育人的思想教育平台
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协同开展,关键应将教育的内容、方式和途径等各类元素进行统一,可见形成融合各类教育元素的综合平台是实现思政教育协同的关键因素。搭建协同平台时需满足两个要求:一是全面落实育人理念,搭建全方位实施的育人平台,打破育人的空间和时间限制,实现全程、全面的育人效果。二是需发挥平台的协同职能,在实践中应将思政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开展,建立更为先进和完善的育人平台。高校在实施思政教育规划时,应重点突出教育的理论性及针对性等特征,以思政教育为核心实现德育工作。此外在开设其他课程时,也需努力尝试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全面挖掘课程中的育人理论和相应的内容,通过建立课程导师等机制完成专业知识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实现全面育人的效果。无论是党政方面的工作人员、辅导员等与思政教育关联度较高的教师资源,还是行政、后勤等作为思政教育的辅助人员,高校需明确各类人群的具体工作职责和内容,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和服务平台,将全面的育人工作落到细处和实处,实现主体协同效果。
(三)迅速占领高校网络思想教育高地
在高校范围内实施思政教育,需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形势进行创新研究,重点利用网络资源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特殊功能,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的意识和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全面推进思政工作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实现线上与线下教育的合力,达到双重的教育效果。其一,高校需为学生提供相对纯净的网络环境。我国政府在召开网络安全相关会议上指出,网络的健康和纯净效果直接决定了人民的利益。如果网络缺乏有效的管理,便会对人民的利益造成威胁。因此需对社会和人民负责,深入加强对网络的治理和管控,在网络内容方面加大筛选力度,积极发挥网络的正面宣传作用。当前的网络环境虽然已有所改变,但距离理想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尤其在网络时代下成长起来的高校学生,虽然具备了较为成熟的网络使用能力,但在信息辨别、意识形成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对外界诱惑的分辨和抵御能力较差,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左右,影响到价值观的建立。其二,高校可通过网络渠道提升思政教育内容的趣味性。当前的网络时代更为尊重人的个性,因此较多的服务内容也倾向于结合个人的兴趣倾向来制定,若想切实促进学生形成自我教育和管理的内驱力,便需尽量从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等多方面实现创新,以更有吸引力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更乐于接受主流意识的影响。其三,高校教师应主要依靠网络途径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和行为。当前多数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较高,同时也会产生较强的孤独感,对此教师应通过网络渠道真实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网络习惯,分析个体的性格和兴趣,掌握其思想规律,从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开展思政教育,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丰富思想教育的内容
实施思政教育要始终以社会主义理论为核心展开教学工作,在确定具体的教育内容时,需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开展实施。一是需坚持与时俱进思想。由于每个时代所提倡的思政教育核心不同,因此思政教育内容也并非一成不变,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思政教育内容均需做出相应的调整。高校在开展当前的思政教育时,也需随时根据时代需要对内容进行更新和完善,从而满足实践的需求。在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更需迎合我党建立新社会和新理念的要求,以社会主义为核心价值作为思想纲领,从而确定其他思政教学内容。二是去粗取精。应以审视和批判的眼光筛选出世界闻名的优秀成果,并以此对思政教学内容进行指导,同时需摒弃西方理论中不适用的部分,需結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外国文化理念进行选择性的借鉴和吸收。
四、结语
总之,高校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利于全面提高高校教育教学水平,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从而有效的加强了学生职业素养。作为相关研究人员,在对其进行实践分析过程中,应该结合高校思想工作开展实际,科学的对其进行具体研究,从而才利于制定更加高校的思想工作对策,以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倪梅娟.高校团日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35):187-188.
[2] 张文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域下的学生社团发展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19(12):77-78.
[3] 方小伍,尹秦.高校自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12):32-33.
[4] 夏丽.互联网时代对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分析及对策探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12):23-24.
作者简介:陈芳芳(1979- ),女,河南郾城人,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