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福建省山区县绿色经济发展刍议
——以三明市将乐县为例

2020-12-17 11:42:02丁芳明
经济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山区县福建省绿色

●丁芳明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遵循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福建省虽地处我国沿海,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势格局,导致山区县域面积超过大半。山区县把握经济发展的良好历史机遇,拉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实现经济发展的实质性转好,是新时代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绿色经济”一词源自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于1989 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图》一书。国际上通常认为,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总体来看,绿色经济呈现出三个方面的主要特点:综合性强、覆盖范围广,带动效应明显,能够形成并带动一大批新兴产业;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一体化发展,可以引导产业结构优胜劣汰。近年来,学术界关于绿色经济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关于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交通等理念已渗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趋势。对于山区县而言,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发展,也是人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福建省山区县发展绿色经济的时代意义

绿色经济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的新经济,加快绿色经济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福建省山区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福建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福建省委也明确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因此,对于内陆山区而言,下定决心发展绿色经济,就是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就是贯彻执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就是优化产业结构,创新发展技术,协调市场要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从而实现福建省山区县经济发展的赶超。

(二)有助于实现福建省山区县生态优势的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经指出:“山区要靠山、靠水,作好山、水、田、林文章”“要选准发展路子,因地制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山路走山路,有水路走水路,选好了路子,就要锲而不舍去实现,创出自己的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根据福建山区县生态资源比较丰富的特点,为搞好福建省山区县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福建山区县发展绿色经济,就是要充分发挥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把生态效益型经济作为发展经济的着力点,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福建省山区县发挥鲜明的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森林康养、生态农业、林业经济、生态旅居等绿色经济产业,开发特色生态产品,注重以生态优势为产业和产品塑牌赋值,让良好生态可亲近、可共享、可持续,从而把地方的生态优势转换成了经济优势。

(三)有利于协调山区县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多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广大的山区县是福建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及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化大国的快速转变。在经济获得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当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环境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刻思考。如何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之间的矛盾,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和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绿色经济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重要特征,以经济绿色化和产业绿色化为内涵,成为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当前,发展绿色经济已经从理论转向实践,从宏观层面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中⑤。特别是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增速放缓、结构优化、追求质量的新常态,发展绿色经济成了这一经济转型关键时期的必然选择,有力协调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二、福建省山区县发展绿色经济存在的不足

(一)绿色经济发展的基础较弱

表1 2018 年福建省九地市GDP 数据

山区县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基于其特定的地理环境,福建省山区县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龙头产业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了经济的发展。2018 年,将乐县国民生产总值137.81 亿元,相关经济指标在三明市的排名中处于中下游(具体见表1、表2)。同时,近几年随着高速公路、快速铁路等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加上中央、省级民生政策的出台,要求配套资金项目增多,财政支出压力增大,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投入的矛盾凸显出来,使绿色经济的发展缺少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表2 2018 年三明市各县(市、区)部分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位次

(二)绿色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山区县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福建省山区县,高耗能行业比重过大,产业层次偏低。大多数企业产品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中低端,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控制力相对较弱,难以有效吸引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多数产业领域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研发、设计、品牌等高附加值环节较少,产业链层次相对较低。2018 年,在将乐县所有工业结构中,电力、电子、矿产、林产、机械等五大传统产业产值贡献率仍然很高,占63%。同时,当地三次产业结构为13.2:54.7:32.1。将乐县整体存在较明显的第一、第二产业占比突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够问题。具体看,毛竹、林木等自然资源丰富,但加工深度不够,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较差;制造业企业数量较多,但行业单一、规模小,存在同质化问题,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这样的产业结构弱点更加突出;服务业虽然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整体依然呈现占比小、基础弱的现状。产业结构不合理使得福建省山区县在深化改革,发展绿色经济时容易遇到阻力和障碍。

(三)绿色经济市场要素活力不足

福建省山区县存在生产要素活力不足、聚集力差的问题。首先是优质人才资源匮乏,普遍缺乏技术管理融合型管理人才,创新核心要素不足。同时,受经济环境、区位条件、资源配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山区与沿海地区相比,吸引人才的条件存在明显劣势,导致部分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还出现流出现象。以将乐县为例,2014 年-2018 年,全县引进企业人才112 名(含柔性引进人才),但截止2019 年初共流失人才37 人(见表三)。其次是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有待提升。大多数产业没有相关的创新平台作支撑,制约了产业链的形成和产业层次的提升。最后是科技创新能力较低。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大部分企业尚未建立研发团队,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山区县要素活力不足,要素资源难以优化配置,使绿色经济的发展缺少有效动能。

(四)发展绿色经济的文化氛围不足

当前,福建的福州、厦门等城市,垃圾分类行动已经形成人们的习惯,尊重责任、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理念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是生命共同体的思想和观念为人们熟知,这为绿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浓厚的文化氛围。在福建山区县,由于宣传力度不足,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们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处理上,还处在偏差,还存在破坏自然、污染环境的行为取向,这对转变人们的观念,大力发展山区县绿色经济造成不利。

表3 2014 年—2018 年将乐县人才引进情况

三、福建省山区县发展绿色经济的举措

绿色经济强调生态优先、集约发展、创新驱动。绿色经济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体现社会发展潮流,充分契合和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山区县经济具有较强的地区差异性,绿色发展模式与路径的选择应当因势利导、因地制宜。

(一)做好顶层设计,夯实绿色经济发展的基础

山区县要发展绿色经济,需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制定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长远规划,为指导绿色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全面深化、细化各项规划和设计,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在规划过程中,一方面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与当地的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结合产业发展现状,紧盯特色绿色产业,研究明确布局重点、发展方向、重大项目和相关优惠政策,配套规划好基础设施,加大资金要素的投入和引导。另一方面,要完善绿色产业和绿色消费的制度设计,通过环境外部性的内部化,强化绿色技术、绿色生产的经济激励,促进绿色技术、绿色生产的推广应用,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通过制度激励,让绿色、生态成为新的生产、生活和消费导向,使绿色、生态成为产品和服务的附加价值的组成部分,从而使得绿水青山真正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自然生产力。

(二)立足生态优势,全方位打造绿色产业结构

在发展绿色经济过程中,山区县要充分发挥林深水美、宜居宜养的生态优势,精心谋划产业布局,将各类因素融入绿色产业发展,拓宽绿色产业渠道。一是精心打造现代绿色农业。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富农、品牌强农,着力创建现代特色绿色农业示范区。打造有机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通过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发展特色养殖、大棚蔬菜、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业,培育优势品种,提高农业效益。二是要促进传统工业向绿色工业的转型。政府要从制度、法律、政策、融资、生态补偿等方面,引导企业实现从原材料的购买、产品的生产、商品的销售等每个环节,选择绿色行动;企业自身要自觉实现技术创新,使自己的生产活动减少或没有生态伤害,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三是打造品牌绿色服务业。福建山区县在发展服务业过程中,要打响地方品牌,加强项目策划、产品营销和品牌推荐,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短视频等新媒体,把绿色品牌做得更精、传得更远,提升绿色品牌的美誉度和竞争力。福建省山区县可以加快推动生态文旅融合,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着力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促进红色基因与生态优势融合,大力发展红色教育产业;促进工业文化与生态优势融合,支持企业走“工业+旅游+研学”发展路径;着力培育文旅学艺产业,编排实景演出节目,丰富游客夜游体验。此外,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是发挥山区县资源优势,打造品牌绿色服务业的亮点。要坚持规划引领、特色发展,着力打造有影响力的国家森林康养胜地。在打造精品示范点的基础上,注重市场细分、循序渐进,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布局“体验式”的大众性森林康养、“医养结合式”的功能性森林康养,“候鸟式”的季节性森林康养,探索“森林康养+”形成从初级到高端逐步递进的康养产品体系。

(三)坚持创新驱动,激发绿色经济市场要素活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福建省山区县要坚持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让创新创造成为发展绿色经济的“加速器”。一是推动市场主体理念创新。颠覆传统的产业概念,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树立跨界融合理念,推动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建立健全生态产业化指标体系,把生态产业化推进情况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绩效考评,推动生态产业化的内生动力。二是要创新发展绿色金融。鼓励引导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绿色支行(分行),建立绿色金融线上、线下服务平台,进一步推广绿色信贷产品。四是推动技术创新。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对接争取高校、科研院所设立科技小院、实践基地,引进一批创业团队、创新人才,为生态产业化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四)凝聚社会共识,积极弘扬绿色文化

绿色文化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文化。相对于传统文化,绿色文化是一种崭新的文化,需要通过大众媒体的广泛宣传,提高人们对绿色文化的认识和关注,还可以通过传统文化和绿色文化的对比,提高人们对绿色文化的兴趣,达到促进生态良性循环,资源合理利用,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积极弘扬绿色文化,把绿色文明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作为各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强化对干部群众的科普宣传,不断提高全民的绿色文明素养;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社会公众的绿色文明意识,使人民群众成为绿色文化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加强绿色文明志愿者队伍建设,让广大热爱绿色文化的志愿者积极参与到绿色发展工作中来,充分发挥其在绿色宣传、绿色消费和绿色服务等方面的功能。

总之,发展绿色经济不仅是我国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山区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理性选择。虽然目前在发展绿色经济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但是决不能失去应有信心和决心。只要坚定科学的发展方向,树立和践行绿色经济发展理念,相信绿色经济必将成为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发展也必将实现绿色发展。

猜你喜欢
山区县福建省绿色
绿色低碳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6
北方某县靠罚款撑起地方1/3财力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海峡姐妹(2020年2期)2020-03-03 13:36:30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海峡姐妹(2019年11期)2019-12-23 08:42:20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海峡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10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32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海峡姐妹(2017年1期)2017-02-27 15:22:17
山区县农村环境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4
新常态下山区县推进就业创业的路径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18
决胜全面小康 四川33山区县共探新常态下科学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