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温刘小学 王 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就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让数学课堂散发数学味道,培养学生以空间观念在生活中看到数学、观察事物、认识世界,以空间观念思考、理解数学。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立足学情和教学内容,灵活引导学生感知空间观念、体验空间观念,形成空间观念意识,把握空间观念要素,养成空间观念核心素养。
小学生自身数学知识有限,教师在课堂教学几何知识时,不能直接沿用教材概念进行灌输式讲述,需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前概念进行引导教学。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较于数学知识而言是相对丰富的,而且他们在生活中对几何图形已形成前概念认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前概念认知进行几何知识、性质、特征等教学,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感知空间观念。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直接给学生讲述教材中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概念、公式,学生可能懵掉了,无法理解内涵。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选择教室内自己所熟悉的物体进行面积的理解、测量、计算,如书本、课桌、窗户、黑板等。学生从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出发来理解数学知识,更容易掌握教学内容,也能从实际物体感知空间观念。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过程中,构建对几何图形的特征是关键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对几何图形进行认真观察,加强几何图形特征观察构建,形成空间观念意识。在几何图形教学中,学生只有初步认识基本图形,才能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征,因此需要从观察出发,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特征构建,这样才能分析几何图形的转换变动,学习几何图形性质特征。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物教具,让学生认真观察教具模型,构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几个点、边、角,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均有四个点、四条边和四个角,分析边、角的关系,通过观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对边都是相等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继而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学习,形成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空间观念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小学生应用数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生要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结合学以致用,亲历实践活动,深化数学知识,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和能力体系。教学中,教师利用积木搭建、剪切与拼折等方法,通过丰富活动动手操作,深化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初始认知,在操作中观察几何图形的形状,体验几何图形的变式,培养小学生推理能力,在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形成空间观念表象。如《周长是多少》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体验来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概念,形成对周长空间观念的表象。导入阶段,教师让学生用一根线围出不同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线段的长度就是所围出图形的周长;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用六个边长为1 厘米的正方形拼接不同的图形,并强调只有顶点重合,公共边不重合不算拼图,学生拼成了不同的图形,看不同图形的周长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教学中,学生借助实物操作,学会观察、思考,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经过拼接图形明确关系,有效形成空间观念。
小学生的空间观念素养受学生思维水平的直接影响,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几何图形的特征才能进一步分析实践。小学阶段所学的几何图形基本呈现出垂直、平行等特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几何图形内在结构的关系,描述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引导学生大胆交流想象,形成几何图形平面化转化为立体化认知,深化空间观念要素。学生借助充分想象,动态认知几何图形的变式,不再单纯依靠眼睛感官来学习,而是从几何图形的本质深层感悟几何图形本质特征。如《平移和旋转》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平移和旋转,教师为学生出示生活中电梯、火车、升国旗的运动视频,学生对平移的认知不再局限于教材中的文字描述,也不是平面图形的运动,而是立体事物的直线运动,并大胆想象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教师为学生出示螺旋桨、电风扇叶片、钟面指针运动的视频,学生对旋转的认知更深刻,并大胆想象生活中的旋转现象。通过大胆想象,对实践案例的挖掘,深化学生空间观念的要素。
综上,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重要任务,也是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教学中教师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利用直观性教学方法,基于生活经验,充分感知空间观念,加强特征观察构建,形成空间观念意识,利用丰富活动操作,体验空间观念表象,大胆想象挖掘实践,深化空间观念要素,引导学生逐步积累空间观念,养成小学数学空间观念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