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镇平潮一中 林 云
初中生学习数学时,不但要直接掌握基础知识,也要保证各方面能力取得长足的进步,其中,思辨力无疑是重要的一环。如果教师能够从元阅读的特殊视域下,关注学生思辨力的发展变化,将会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元阅读属于元认知下位概念,是阅读主体在进行数学学习时,对自己阅读过程的主动意识与自觉调节,很显然,它是高于阅读内容本身的特殊心理加工形式。在实践过程中,元阅读的知识、体验、自觉监控三者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共同促成了元阅读的完整性。
数学思辨力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必要的思考、辨析、推理问题的能力,它具体体现为抽象化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入与可持续进行至关重要。
鉴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下述循序渐进的途径,帮助学生从元阅读视域下进行思辨力的自主培养,也就是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定理的理解开始,使学生逐步从被动接受阅读内容到主动解读阅读内容,再到实际应用阅读成果,也就是让学生在教师辅助阅读中掌握最基础的部分。首先是完成基本概念、定理的掌握,例如对于平行四边形概念、有理数运算法则等基本的内容,教师考虑到时间有限,可以直接给学生提供阅读提纲,让学生在提纲的指导下直接阅读教材,迅速达到初步认知的效果。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认真解读,在细节处感受教材中所给出的概念、法则、公式、性质内容,明确它们的严密性与逻辑性。最后,为了让思辨力培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教师需要让元阅读过程呈现出融会贯通的趋势,将教学的重点放在问题设计与学生提问和解答上,从而让学生拥有更多真正意义上的数学阅读实践机会。
基于上述元阅读视域下初中生数学思辨力培养的基本途径顺序,教师可以适时做出教学方式的不同选择,可供选择的内容包括情境创设、范例提供、思辨指导等。
让学生产生主动阅读的兴趣,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更是让学生在元阅读中发展思辨力的前提条件。为此,教师可以考虑利用情境创设的办法激发兴趣,将数学问题附于学生感兴趣的背景之下,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效率。按照心理学的观点,这是形成学习内在驱动力的有效做法。除了常规的情境创设方法以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呈现和学生既有认知看似矛盾的内容,或者给出几个似乎并不一致的问题解决方案,让学生产生阅读认知冲突,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激发,思辨力必然会因此有发展的可能性。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范例讲解与问题解决,这是传统教学的常态,在元阅读视域下进行学生数学思辨力培养,同样需要这一形式,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善于抓住范例与习题讲解的机会,使学生思辨力因为元阅读而有所发展。为此,教师首先要做出严谨而简洁的解题示范,使学生明确如何读题、如何审题,自觉发现材料之中隐含的意义。其次,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审题与阅读的机会,使学生在阅读中养成自觉提出问题的习惯,包括问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它需要我们完成什么任务,问题关联了已经学过的哪些知识点,问题中包含的显性条件与隐性条件分别是什么等等,学生在带着思考阅读问题时,自然会加深理解,促进思辨力的成熟。例如在介绍勾股定理内容时,学生已经熟悉“勾三股四弦五”这句话,那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把直角三角形的各边分别加上相同数值,使这句话变为“勾五股六弦七”,在实际审题思考之后,发现5,6,7三个数值无法构成直角三角形,从而进一步探索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勾的平方加股的平方与弦的平方相等”,也就是a2+b2=c2。在元阅读状态之下,该问题得到顺利解决,相应的思辨力也会因此形成。
学生思辨力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让学习回归数学本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处在元阅读视域之下是必然的选择,教师要避免滥用生活实例的情况,尽可能选择少且精的例子,在恰当的环节提供给学生,而不是出于形式上的新鲜感给出超过一般学生认知水平的内容,在提供范例或问题后,要对学生进行基于元阅读的思辨力发展指导。例如当教学至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基于三角形稳定性的内容,便具有理论与生活相联系的无限可能性,它在数学中重点指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固定,其形状与大小便也可以完全确定下来。为了让学生借助对这方面知识的研究形成足够的思辨力,教师应当让学生进入阅读基本理论和生活问题的状态,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意识到:数学理论中的稳定性与生活中的稳定性并不是同一概念,后者指的是“牢固”,而前者则是几何学意义上的稳定。事实证明,只有在教师的及时指导之下,学生才能不偏离于数学理论的本质,对概念的度进行合理的把握,从而在将理论应用于生活的同时,又不混淆于生活,达到数学思辨力形成的理想境界。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元阅读视域下初中生数学思辨力培养正是这一观点的理论表述,它需要教师勇于、善于脱离于烦琐的教学事务,成为一名具有教育智慧的学生学习同伴,使学生从元阅读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数学学习内容,自主研究、自我发展,自觉形成良好的有益于未来发展的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