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圣智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湖南 长沙 410014)
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要求,跳石子村在精准扶贫中,引进古法林下牧猪项目,从选育养殖品种入手,采用反工业化养殖模式,创建高端生态食材品牌——莽山黑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产业带动山区贫困农民脱贫。
跳石子村是个瑶寨,隶属湖南省宜章县莽山瑶族自治乡所辖的一个自然村,全村23户人家,124人。境内山峦重叠,溪河纵横,海拔800 m以上,年均气温17.2 ℃,年平均降水量1700 mm,具有夏无酷暑、冬有冰雪、春夏湿润多雨、秋冬雨少多雾的气候特征。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在达90%以上,主要以常绿阔叶林和楠竹为主,楠竹分布在山麓,常绿阔叶林分布在山腰以上。由于该村地势偏僻,长期以来因无集体财产、无当地企业、无矿产,2015年前全村人均GDP仅有3000元左右,全部属于贫困户。2015年初引进畜牧养殖项目,成立项目公司,采用古法放牧的方法,创建“莽山黑豚”品牌,结合生态旅游,实现脱贫致富。
在猎狩时代,野猪是人们重要的肉食来源。进入农耕文明之后,人类为了获取更多的生活物质,开始驯化野猪。古时因生产力低下,生态环境基本处于原生状态,林草资源丰富,为牧养提供了有利条件。直到清朝晚期,我国南方山区仍流行牧猪,曾国藩家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可资佐证。古法林下牧猪最基本的特点有3个:一是无边界放牧,不设围栏,不建猪舍;二是完全依靠猪自身的免疫力抵御疾病,个体健硕,无群发疫病情况;三是猪饲料以林中天然食材为主,生态无污染。
猪采取生态牧养,需较大的活动空间。因此,规模化牧猪首先要保证放牧面积,且需集中连片,面积分散或过小,满足不了放养的技术要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承包了集体林地,在承包过程中按森林资源好坏搭配,同一面坡各家各户都有承包山地,条块分割,如果部分承包户不同意林下牧养,放牧的养殖方式将受到限制。其次要考虑山形地貌,应选择光照条件好通风的阳坡,避免陡坡、悬崖地段,确保放牧安全。
猪品种选择是牧养方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在品种选择上,首先要考虑是否适宜当地的气候环境,如不适应则很难生存;其次要考虑产出品高端,具备市场竞争力。在饲养生猪中,因放养猪的周期比圈养猪的生长周期长,猪长得慢,所以只有打造特色产品提高附加值,才能实现预期的经济收益。
放养方式饲养猪,一方面要考虑林地对粪污的消纳能力,如果放养密度大,排泄物大量积累在泥土里,风吹日晒会散发臭气污染空气,雨水冲刷后会污染水源;另一方面要考虑猪拱土对林木根系及牧草资源的破坏。
疫病防治是规模化养殖的关键环节,控制不好容易引发牲畜大规模死亡。另外,山林空气湿度大,易生蚊蝇,蚊蝇叮咬及猪粪滋生蛆虫对猪只的危害较大,如果防治不及时,一方面猪不长膘,生长慢;另一方面影响肉质,产出品高端的发展理念将难以实现。
因放养地的选址在偏僻的山区,交通和通讯相对闭塞,如果未搭建销售平台,生猪不能及时出栏,将直接影响到养殖效益。
农村土地承包后,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实行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农民承包的土地通过转包、流转,将失去土地控制权,失去细水长流的收入保障。为使贫困山区农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跳石子村首先成立了项目公司,即跳石子生态农业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社员”的合作经营模式,解决牧养土地问题。项目公司的显著特点是法人代表由村民自己担任、财务也由村民负责监管,合作社、项目公司各占50%股份。农户以社员的身份与合作社签订合同,将林地的经营权让渡给合作社作为入股出资,合作社集中这些林地的林下权,同样通过合同的方式让渡给项目公司,供项目公司放牧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土地承包权并不发生流转,林地上的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未发生改变,林木采伐和造林更新所得收益仍属农民所有。另外,农户可以从入股合作社的放牧项目中获得盈余分红。
猪的母系来源于原生的湘西黑猪,它长期生活在海拔900多米的高山峻岭,从未接触过其他猪种,基因纯正。其特点是繁殖和抗病能力强,猪骨坚硬,富含钙质,人称铁骨猪,已列入国家地方保护猪种。猪的父系来源于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公猪,其个体硕大,爬山能力强,生存环境与湘西黑猪生存环境相似。选育采用自然交配的方法,即将发情的母猪置于山中,通过母猪散发的性激素,吸引野公猪前来交配,选育的步骤如下。
1)莽山野猪♂×湘西黑猪♀→一世代猪(含50%野猪基因),其特点是毛长皮厚肉质硬,野猪的习性明显,生长缓慢,管理难度大;
2)一世代公猪♂×湘西黑猪♀→二世代猪(含25%野猪基因),其特点是猪肉肌间脂肪含量极少,有腥臊味,肉质粗糙,口感差;
3)二世代公猪♂×湘西黑猪♀→三世代猪(含12.5%野猪基因),其特点是耐寒、免疫力强,骨质坚硬,皮脆肉质鲜嫩有清香,肥而不腻。三世代猪为最终选育品种,正式投入商品猪生产,申请了注册商标,即“莽山黑豚”。
1)控制牧养边界。按照古法放牧理念,在规划的范围内进行牧养,不设围栏,不设猪圈,但牧养边界难以把控,处理不好一方面容易产生纠纷,另一方面会造成部分莽山黑豚的流失。解决办法:一是通过牧犬驱逐方式把守放牧边界,将过界莽山黑豚驱赶回来;二是声控召集训练,投食时以锣、竹梆敲击声为号,通过反复训练,使莽山黑豚闻其声主动到投食点来补食。
2)以天然食物为主,补充饲料为辅。牧养的莽山黑豚白天自主在森林中觅食,食物为天然的野草、野菜、野果、树叶、植物块茎等。虽然天然食物随处可得,但不能填饱莽山黑豚的肚子,为加快其生长速度,必须加以补充饲料,使其饱食终日,达到催膘助长的目的。补充饲料以麦麸、稻谷、黄豆为主,通过酵母菌、乳酸菌联合发酵而成。
3)本草预防疫病。在制作补充饲料的过程中,添加穿心莲、板蓝根、大蒜、鱼腥草、辣蓼等本草,进行疫病防治,牧养全程不种疫苗,不用抗生素,不用激素,不用西药,保证莽山黑豚肉质绿色无污染,产出品高端。
4)搭建仿生猪窝。由于未设猪舍,莽山黑豚会依靠它的野性本能,通过钻山打洞解决休憩场所,这样会破坏山体,造成水土流失,对生态保护不利。公司技术人员从研究野猪窝入手,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掌握了野外猪窝的构造特点,采取搭建仿生猪窝这一技术手段,解决了莽山黑豚的休憩场所。仿生猪窝设在投食点附近,依山体沿等高线方向联排布设,单个猪窝规格:(1.0×0.8×1.0) m(高×宽×深)。结构:砖木结构,上盖石棉瓦。
以猪鸡混牧的密度为控制节点,利用生物链的相生相克原理,建立排泄物生态清理闭环系统。猪放养密度为30头/hm2,猪、鸡按1∶4的比例混牧,猪粪滋生的蛆虫为鸡提供了食料,鸡在寻食蛆虫时,分解了猪粪,减少了猪粪在地表置留时间,使其与土壤融合,增加了土壤肥力,有利于森林植被的生长。猪因蚊蝇叮咬附着在皮肤上的寄生虫,鸡能及时啄食,猪鸡混牧不仅化解了林下放牧产生的环境危机,而且增加了产出品种,提高了经济效益。
一是建立莽山黑豚消费体验馆,通过客户的消费体验,向社会宣传,扩大消费群体。目前公司已在跳石子村、郴州市、长沙市、广州市、北京市设莽山黑豚品鉴馆。二是自建网上商城配送,用户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商城,网上购买莽山黑豚产品。
项目公司自2015年成立以来,每年向跳石子村每户农户分红5000元,剩余利润作为合作社公共积累,用于道路、村容、村貌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旅游构建要素。跳石子村的农户依托公司和合作社这一平台,通过乡村旅游和销售具有本地特色的农副产品,增加了收入渠道。目前,跳石子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整洁、道路宽阔,人均收入近8000元,成功实现了脱贫,并向小康这一台阶进一步迈进。